正在加载图片...
五、论述题(共30分) 26.请根据小学儿童中存在的认知差异,论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15分) 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 表现出的彼此不同。(2分)小学儿童的认知差异表现为一般认知能力差异、专门领域的知识 差异和认知风格差异。(2分) (1)一般认知能力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其个别差异表现为智力水平差异、表现早晚差异 和智力结构上的差异。(1分)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学业成绩有很高的相关,但它不是 学业成绩的决定者,研究表明,与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可以弥补因一般认 知能力差异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1分)小学阶段,儿童的智力依然处在发展过程 中,智力发展有早有晚的特点经常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 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埋没一个未来的巨匠。 (1分)智力的结构差异,指构成智力结构的认知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 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智力的结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 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1分) (2)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早期的学习经验存在差异,导致学生人学后在某一特定知 识领域存在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当学生缺 乏预备性知识时,要求教学提供详细的背景资料,教学宜采用演示法、讲授法等高结构化的教 学方法: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预备性知识时,可采用发现式教学法和非结构化教学法。教学方 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3分)》 (3)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 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1分)研究较多的认知风格是场独立型和场依存 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学生在认知风格上存在的个体差异也是因材施教必须考虑的重要心理 变量。(3分) 27.从心理学技术的角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15分) (1)说服。(2分) 说服是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教师在说服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其态度或行为习惯的支持 性和非支持性的两方面证据,使其对问题的看法更加全面、合理,从而改变其原有不良品德,发 展良好行为。(3分) 118五、论述题{共 0分) 26. 存在 差异 必要性 (15 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 表现出的彼此不同。 2分)小学儿童的认知差异表现为一般认知能力差异、专门领域的知识 差异和认知风格差异。 2分) (1)一般认知能力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其个别差异表现为智力水平差异、表现早晚差异 和智力结构上的差异。(1分)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学业成绩有很高的相关,但它不是 学业成绩的决定者,研究表明,与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可以弥补因一般认 知能力差异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l分)小学阶段,儿童的智力依然处在发展过程 中,智力发展有早有晚的特点经常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 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埋没一个未来的巨匠。 (1分)智力的结构差异,指构成智力结构的认知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 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智力的结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 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1分) (2) 学生 在差 学生 后在 识领域存在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当学生缺 乏预备性知识时,要求教学提供详细的背景资料,教学宜采用演示法、讲授法等高结构化的教 学方法;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预备性知识时,可采用发现式教学法和非结构化教学法。教学方 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3分〉 (3) 方式 加 工 方式 表现在 体对外 界 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l分)研究较多的认知风格是场独立型和场依存 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学生在认知风格上存在的个体差异也是因材施教必须考虑的重要心理 变量。(3分) 27. 理学 的 角 谈谈 养学生 (1 5分) (1)说服。 2分) 说服是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教师在说服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其态度或行为习惯的支持 性和非支持性的两方面证据,使其对问题的看法更加全面、合理,从而改变其原有不良品德,发 展良好行为。 3分) 11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