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重点:了解几种最活跃的文体或创作潮流,关注不同的散文观及其代表性作家作品。 与 (4)京派及开明同人散文 (5)报告文学与游记 19.第三个十年文艺思潮与运动 教学要求:本章概述二十世纪40年代的文学思潮、运动与创作倾向。一方面要有知识性的了解,另 方面也要重点讨论一些重要而又有争议的理论性的问题。 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四十年代的文艺 第三个十年的小说创作 教学要求:本章叙述二十世纪40年代的小说创作。通过学习把握本时期小说按题材或表现的趋向的 分类, 关注本时期中长篇小说的成熟与繁荣,了解主要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作的创作特色。 重点:对赵树理、钱钟书与张爱玲创作的评介。 难点:对赵树理创作得失的把提;对张爱玲新美学思想的理解:对《围城》中所蕴涵的哲学意义的 理解解放区文 区文学 教学要求:本章叙述二十世纪40年代的诗歌创作。要求对战争时期的诗坛时代特征与变化有轮廓性 的了解,并把握几个主要的诗派与代表性诗人。 重点:理解艾青、七月派诗人群、中国新诗派诗歌的成就与特色。 艾青诗歌中意象群的表现手法:七月派诗人群的创作:中国新诗派诗歌特色。 21 朗 街头诗运或 注人群 (4)中国新诗派(九叶诗派) 第三个十年的戏剧创作 一致学家:去幸个干世纪0年代的戏刮创作,内容房类。学习时可倍重戏剧医动史的知识性了 解、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剧作的评析。杭理二十世纪40年代戏剧创作的状况,应抓住"广场戏剧"和"剧 场戏刷”这两个方面。 重点:新歌剧《白毛女》:夏衍的创作。 难高 场戏刷”和"剧场戏剧"的发展 )沦陷区的刷场戏剧 (4) 夏行、郭沫若 第三个十年的散文创作 教学要求:本章介绍二十世纪40年代的散文创作。结合二十世纪40年代影响文学发展的相关因素, 考察本时期散文发展的主要特点。 重点:报告文学的繁荣发展:聂绀弩、唐我的杂文:周作人的散文。 点: 、唐我杂文的特色;周作人的散文风格。 3)小品文 五 学时分配表 学 内 容讲课时数实验时数上机时数实践学时设计课习题课讨论时数 引言:中国现代文学概念的提出1 234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1 五四文学运动与思潮3重点:了解几种最活跃的文体或创作潮流,关注不同的散文观及其代表性作家作品。 难点:林语堂作品及其散文观。 (1)时代背景与散文概况 (2)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3)左翼作家的杂文及风格多样的散文 (4)京派及开明同人散文 (5)报告文学与游记 19. 第三个十年文艺思潮与运动 教学要求:本章概述二十世纪40年代的文学思潮、运动与创作倾向。一方面要有知识性的了解,另 方面也要重点讨论一些重要而又有争议的理论性的问题。 重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难点:胡风文艺思想。 (1)文学概况 (2)《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四十年代的文艺论争 20. 第三个十年的小说创作 教学要求:本章叙述二十世纪40年代的小说创作。通过学习把握本时期小说按题材或表现的趋向的 分类,关注本时期中长篇小说的成熟与繁荣,了解主要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作的创作特色。 重点:对赵树理、钱钟书与张爱玲创作的评介。 难点:对赵树理创作得失的把握;对张爱玲新美学思想的理解;对《围城》中所蕴涵的哲学意义的 理解。 (1)解放区文学 (2)孤岛、沦陷区文学 (3)国统区文学 21. 第三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教学要求:本章叙述二十世纪40年代的诗歌创作。要求对战争时期的诗坛时代特征与变化有轮廓性 的了解,并把握几个主要的诗派与代表性诗人。 重点:理解艾青、七月派诗人群、中国新诗派诗歌的成就与特色。 难点:艾青诗歌中意象群的表现手法;七月派诗人群的创作;中国新诗派诗歌特色。 (1)朗诵诗、街头诗运动 (2)艾青的诗歌 (3)七月派诗人群 (4)中国新诗派(九叶诗派) 22. 第三个十年的戏剧创作 教学要求:本章介绍二十世纪40年代的戏剧创作,内容庞杂。学习时可偏重戏剧运动史的知识性了 解、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剧作的评析。梳理二十世纪40年代戏剧创作的状况,应抓住"广场戏剧"和"剧 场戏剧"这两个方面。 重点:新歌剧《白毛女》;夏衍的创作。 难点:了解"广场戏剧"和"剧场戏剧"的发展。 (1)广场戏剧 (2)"剧场戏剧"的再起 (3)沦陷区的剧场戏剧 (4) 夏衍、郭沫若 23. 第三个十年的散文创作 教学要求:本章介绍二十世纪40年代的散文创作。结合二十世纪40年代影响文学发展的相关因素, 考察本时期散文发展的主要特点。 重点:报告文学的繁荣发展;聂绀弩、唐弢的杂文;周作人的散文。 难点:聂绀弩、唐弢杂文的特色;周作人的散文风格。 (1)报告文学 (2)杂文 (3)小品文 五、学时分配表 教 学 内 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上机时数 实践学时 设计课 习题课 讨论时数 1. 引言:中国现代文学概念的提出 1 2.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1 3. 五四文学运动与思潮 3 4. 鲁迅 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