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认真对待信仰问题,诚实审视心中追求的信仰,才会孜孜不倦去寻求信仰,才会找 到真正的信仰,并且才能逐步明晰自己信仰的思想形态。 《三思而行》 1.一是泛指“多”;二是指谋划事情的“开头、中间、结局”。(答对1点得1分, 全对得3分) 2.先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证明多思有时会使人糊涂而误大事;接着举出当年德国法 西斯信徒“说干就干,不必思考”的材料,说明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最后 阐明遇事必须深思熟虑,从正反两面充分考虑以后,就必须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共3层,每层1分,意思表述明晰1分) 3.(1)在中国,孔子是权威的思想家,作者引用并赞同孔子“再,斯可矣”的观 点,对“三思而行”的批评便有了坚实的依据,因而令人信服。/(2)作者用亲身 体会作为阐明观点的主要材料,如谈家常般娓娓道来,这就使读者心悦诚服,自然 而然地接受作者的观点 《怎样让幸福来敲门》 1(3分)D 2(3分)第④段围绕幸福指数受到心理参照系的影响展开论述。(1分)不丹相对 封闭,缺乏与其他社会的比照,心理参照系比较稳定(由于心里守常和习惯定势的 作用),人们知足常乐,所以幸福指数高。这正好证明了本段的观点。(2分) 3(4分)因为:前者参照的对象和标准适中,知足常乐,能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 奋斗目标,对外在世界有安全感,所以“会觉得甜蜜、幸福”;(2分) 后者参照的对象和标准较高,奋斗目标过高,对外在世界缺乏信任,争强 好胜,所以“会感到失落、痛苦”。(2分) 《读书与境遇》 1.A是逆境 C【“逆境中……不浮躁……潜心读书”与原文意思不符。】 3.这句话是说心态随着境遇的变化而改变的人是凡夫俗子;(1分)心态不受境遇影 响,甚至能改变境遇的人,就是圣贤(1分)。运用对比手法(1分),强调要把握 第12页第 12 页 认真对待信仰问题,诚实审视心中追求的信仰,才会孜孜不倦去寻求信仰,才会找 到真正的信仰,并且才能逐步明晰自己信仰的思想形态。 《三思而行》 1.一是泛指“多”;二是指谋划事情的“开头、中间、结局”。(答对 1 点得 1 分, 全对得 3 分) 2.先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证明多思有时会使人糊涂而误大事;接着举出当年德国法 西斯信徒“说干就干,不必思考”的材料,说明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最后 阐明遇事必须深思熟虑,从正反两面充分考虑以后,就必须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共 3 层,每层 1 分,意思表述明晰 1 分) 3.(1)在中国,孔子是权威的思想家,作者引用并赞同孔子“再,斯可矣”的观 点,对“三思而行”的批评便有了坚实的依据,因而令人信服。/(2)作者用亲身 体会作为阐明观点的主要材料,如谈家常般娓娓道来,这就使读者心悦诚服,自然 而然地接受作者的观点。 《怎样让幸福来敲门》 1(3 分) D 2(3 分) 第④段围绕幸福指数受到心理参照系的影响展开论述。(1 分)不丹相对 封闭,缺乏与其他社会的比照,心理参照系比较稳定(由于心里守常和习惯定势的 作用),人们知足常乐,所以幸福指数高。这正好证明了本段的观点。(2 分) 3(4 分) 因为:前者参照的对象和标准适中,知足常乐,能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 奋斗目标,对外在世界有安全感,所以“会觉得甜蜜、幸福”;(2 分) 后者参照的对象和标准较高,奋斗目标过高,对外在世界缺乏信任,争强 好胜,所以“会感到失落、痛苦”。(2 分) 《读书与境遇》 1.A 是逆境 2.C【“逆境中……不浮躁……潜心读书”与原文意思不符。】 3.这句话是说心态随着境遇的变化而改变的人是凡夫俗子;(1 分)心态不受境遇影 响,甚至能改变境遇的人,就是圣贤(1 分)。运用对比手法(1 分),强调要把握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