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深刻内涵:民族性不仅表现在应该有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上,而且表现在吸收外来文化时的 主体性上,而这种主体性不仅表现在吸收外来文化时的主体选择性上,而且表现在消化外 来文化的能力上。也就是说,即使是外国的优秀文化,也不能完全照搬过来,而必须结合 中国的实际情况,经过中国人自己的“消化”,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文化,包括对马克 思主义也必须采取这种态度。 所谓科学的,一是说内容是科学的,一是说方法是科学的。内容是科学的,是说“它 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 方法是科学的,主要是讲辩证的方法。为了具体说明新民主主义文化应有的科学内容和科 学方法,毛泽东特别讲了应该如何清理中国古代文化的问题。他指出:“清理古代文化的发 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 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 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 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 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 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这段 话概括起来就是两点:一是不能割断历史,二是必须批判地继承。前者和民族虚无主义划 清了界限,后者同文化保守主义划清了界限 所谓大众的,“即是民主的”。这就是说,新民主主义文化必须具有民主精神,而这种 民主精神首先就表现在使人民群众享有文化权。毛泽东特别强调新民主主义文化“应为全 民族中百分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这就将民主意识和群 众观点统一事实上,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新文化,大体就是沿着“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 化”的方向发展的,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但在很长时期中是不自觉 的,在毛泽东提出了这个正确的方针以后,才指导新文化运动自觉地沿着这个方向前进。 三、中国文化的现代展开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倡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建设因残酷的战争环境而受到严 重影响,胡适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所倡导的资产阶级文化也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充 分发展。因此,中国文化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并未能很好地完成,从而给现代中国的文化 建设留下了一个严重课题。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文化建设也随 之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 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 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一)文化改造 从1949年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逐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的转变,在文化建设上,批判与重建并举,建设具有高度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新型 文化,使新中国文化事业呈现繁荣景象。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旨在繁荣学术文化的“双百”方针。尽管这一方针在贯彻执行过程中曾一度受到“左” 的路线的干扰,但由于这一方针正确反映了学术文化发展的规律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因此还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繁荣与 发展,使中国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化复兴的时代深刻内涵:民族性不仅表现在应该有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上,而且表现在吸收外来文化时的 主体性上,而这种主体性不仅表现在吸收外来文化时的主体选择性上,而且表现在消化外 来文化的能力上。也就是说,即使是外国的优秀文化,也不能完全照搬过来,而必须结合 中国的实际情况,经过中国人自己的“消化”,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文化,包括对马克 思主义也必须采取这种态度。 所谓科学的,一是说内容是科学的,一是说方法是科学的。内容是科学的,是说“它 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 方法是科学的,主要是讲辩证的方法。为了具体说明新民主主义文化应有的科学内容和科 学方法,毛泽东特别讲了应该如何清理中国古代文化的问题。他指出:“清理古代文化的发 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 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 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 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 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 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这段 话概括起来就是两点:一是不能割断历史,二是必须批判地继承。前者和民族虚无主义划 清了界限,后者同文化保守主义划清了界限。 所谓大众的,“即是民主的”。这就是说,新民主主义文化必须具有民主精神,而这种 民主精神首先就表现在使人民群众享有文化权。毛泽东特别强调新民主主义文化“应为全 民族中百分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这就将民主意识和群 众观点统一事实上,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新文化,大体就是沿着“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 化”的方向发展的,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但在很长时期中是不自觉 的,在毛泽东提出了这个正确的方针以后,才指导新文化运动自觉地沿着这个方向前进。 三、中国文化的现代展开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倡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建设因残酷的战争环境而受到严 重影响,胡适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所倡导的资产阶级文化也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充 分发展。因此,中国文化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并未能很好地完成,从而给现代中国的文化 建设留下了一个严重课题。 1949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文化建设也随 之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949 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 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 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一)文化改造 从 1949 年到 1956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逐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的转变,在文化建设上,批判与重建并举,建设具有高度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新型 文化,使新中国文化事业呈现繁荣景象。1956 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旨在繁荣学术文化的“双百”方针。尽管这一方针在贯彻执行过程中曾一度受到“左” 的路线的干扰,但由于这一方针正确反映了学术文化发展的规律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因此还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繁荣与 发展,使中国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化复兴的时代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