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首先,文化事业从由少数人掌握、为少数人服务转变为由多数人掌握、为全体劳动人 民服务,因而极大地解放了文化所蕴含的精神生产力。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由于 贫穷和落后,80%的人是文盲和半文盲,尤其广大劳动人民根本享受不到受教育的权利 通过大力普及教育,推广文化事业,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根据1990年的统 计,全国在校学生为19675.58万人,其中大学生为206.47万人(949年为11.7万人)。 学龄儿童的人学率从1949年的25%增长到1990年的97.8%,文盲人数占全国人口比率 从1949年的80%降低到20%左右。40年培养的各类高等学校毕业生,相当于解放前36 年(19121949)毕业生总数的49.二倍。以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素质为目标,新中国的群 众性文化事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图书报刊发行量增加了数十倍,公共图书馆、博物 馆、文化馆、艺术表演团体、电影放映场所等群众性文化事业单位均成倍地增加。新中国 的文物考古、古籍整理和文献出版工作的成绩也十分突出 其次,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而来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为指导的,因此必然要批判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旧文化,同时又要善于从人类过 去创造的文化成果中吸取有用的东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提供养料。在这方面,新中 国的文化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挫折和失误的教训。 从1957年起,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出现了一系列天灾人祸,加之指导思想的失误,新中 国的文化事业也遇到了挫折。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过渡衔接上,出现了加 速“社会主义改造”的急于求成的做法。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破”字当头,以批判的思 路来对待文化问题,搞唯政治化,特别是总体上对知识分子思想倾向的错误判断,导致了 文化上严重的失误。以政治代替学术,用政治斗争方式解决学术问题的错误思路,50年代 中期,集中表现在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和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本来是正常的学 术研究和讨论,却采取运动和批判的方式,混淆了学术和政治的界限,打击了一批不该打 击的知识分子。违背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规律,在这些领域中搞“大跃进”,搞一哄而 起的群众运动,造成浮夸和虚假的繁荣,实际上却降低了科学、文化、教育的质量。更为 严重的是,“左”的思想路线成为一种积患,在“文革”前一直未能真正从思想路线上根绝 以致为后来更大的失误埋下了祸根 (二)“文化大革命” 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中国经历了“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这 场以“左”的思潮达于登峰造极为标志的所谓“革命”,并不是真正文化意义上的革命,相 反,它是要革“文化”的命 所谓“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一场摧残、毁灭文化的非理性运动。矛头所向,所有中 国历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都是封建主义的,都是反动的,都是所谓“革命”的对象。同样, 西方文化是资产阶级文化,也是反动的,也要彻底消灭。这种极“左”的做法造成了严重 后果,既导致了创造性地转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也造成了批判吸收西方文化传统的断 层,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的苦难和创伤,不仅把国民经济推到崩溃的边缘,而且使人民正 当的民主权利丧失殆尽。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口号下,我国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 业在“十年动乱”期间遭到了毁灭性破坏,国民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文化大革命”可以说是一场民族的灾难和文化的浩劫,给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以致命 的打击。在中国重新自我封闭,沉醉于“破四旧”(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和“反修防修”,“白卷英雄”耀武扬威,鼓吹“知识越多越反动”之时,世界却在飞速地 发展,曾几何时,在战败的废墟上重建的日本,已赫然跃居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号称“东 亚四小龙”的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抓紧时间,在60——70年代成功实 现了经济起飞。中国整整贻误了20年的宝贵时间。等到结束“十年动乱”,粉碎“四人帮”,首先,文化事业从由少数人掌握、为少数人服务转变为由多数人掌握、为全体劳动人 民服务,因而极大地解放了文化所蕴含的精神生产力。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由于 贫穷和落后,80%的人是文盲和半文盲,尤其广大劳动人民根本享受不到受教育的权利。 通过大力普及教育,推广文化事业,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根据 1990 年的统 计,全国在校学生为 19 675.58 万人,其中大学生为 206.47 万人(949 年为 11.7 万人)。 学龄儿童的人学率从 1949 年的 25%增长到 1990 年的 97.8%,文盲人数占全国人口比率 从 1949 年的 80%降低到 20 %左右。40 年培养的各类高等学校毕业生,相当于解放前 36 年(19121949)毕业生总数的 49.二倍。以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素质为目标,新中国的群 众性文化事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图书报刊发行量增加了数十倍,公共图书馆、博物 馆、文化馆、艺术表演团体、电影放映场所等群众性文化事业单位均成倍地增加。新中国 的文物考古、古籍整理和文献出版工作的成绩也十分突出。 其次,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而来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为指导的,因此必然要批判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旧文化,同时又要善于从人类过 去创造的文化成果中吸取有用的东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提供养料。在这方面,新中 国的文化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挫折和失误的教训。 从 1957 年起,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出现了一系列天灾人祸,加之指导思想的失误,新中 国的文化事业也遇到了挫折。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过渡衔接上,出现了加 速“社会主义改造”的急于求成的做法。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破”字当头,以批判的思 路来对待文化问题,搞唯政治化,特别是总体上对知识分子思想倾向的错误判断,导致了 文化上严重的失误。以政治代替学术,用政治斗争方式解决学术问题的错误思路,50 年代 中期,集中表现在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和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本来是正常的学 术研究和讨论,却采取运动和批判的方式,混淆了学术和政治的界限,打击了一批不该打 击的知识分子。违背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规律,在这些领域中搞“大跃进”,搞一哄而 起的群众运动,造成浮夸和虚假的繁荣,实际上却降低了科学、文化、教育的质量。更为 严重的是,“左”的思想路线成为一种积患,在“文革”前一直未能真正从思想路线上根绝, 以致为后来更大的失误埋下了祸根。 (二)“文化大革命” 从 1966 年 5 月到 1976 年 10 月,中国经历了“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这 场以“左”的思潮达于登峰造极为标志的所谓“革命”,并不是真正文化意义上的革命,相 反,它是要革“文化”的命。 所谓“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一场摧残、毁灭文化的非理性运动。矛头所向,所有中 国历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都是封建主义的,都是反动的,都是所谓“革命”的对象。同样, 西方文化是资产阶级文化,也是反动的,也要彻底消灭。这种极“左”的做法造成了严重 后果,既导致了创造性地转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也造成了批判吸收西方文化传统的断 层,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的苦难和创伤,不仅把国民经济推到崩溃的边缘,而且使人民正 当的民主权利丧失殆尽。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口号下,我国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 业在“十年动乱”期间遭到了毁灭性破坏,国民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文化大革命”可以说是一场民族的灾难和文化的浩劫,给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以致命 的打击。在中国重新自我封闭,沉醉于“破四旧”(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和“反修防修”,“白卷英雄”耀武扬威,鼓吹“知识越多越反动”之时,世界却在飞速地 发展,曾几何时,在战败的废墟上重建的日本,已赫然跃居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号称“东 亚四小龙”的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抓紧时间,在 60——70 年代成功实 现了经济起飞。中国整整贻误了 20 年的宝贵时间。等到结束“十年动乱”,粉碎“四人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