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实验一 食物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食物中抗坏血酸测定的意义: 2.掌握食物中抗坏血酸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人体 缺乏维生素C时会出现坏血病,因此它又被称为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抗坏血酸为无色无味的片状晶体,易溶于水,0.5%的水溶液呈强酸性。结晶 抗坏血酸稳定,但其水溶液极易氧化,遇空气、热、光和碱性物质,特别是当氧 化酶及微量铜、铁等重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氧化进程。食物中的抗坏血酸 有还原性和氧化型之分,主要以还原型的形式存在。二者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互 变,均具有生物活性。抗坏血酸的理化性质与实验密切相关。 抗坏血酸是一种生物活性很强的物质,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①抗氧 化作用:②作为羟化过程底物和酶的辅助因子;③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④ 促进类固醇的代谢:⑤清除自由基:⑥参与合成神经递质:⑦其他,如增强抵抗 力,缓解重金属及某些药物的毒性等。近年来发现它还有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 力,并具有化学致癌物的阻断作用。 维生素C的分布很广,尤其在水果(如弥猴桃、橘子、柠檬、山楂、袖子、 草莓等)和蔬菜(苋菜、芹菜、青椒、菠菜、黄瓜、番茄等)中的含量更为丰 富。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的加工贮藏方法,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 的抗坏血酸含量,所以同一种食物中的抗坏血酸含量也可能不同。测定抗坏血酸 含量是了解果蔬品质高低及其加工工艺成效的重要指标。 1,实验原理 新鲜食物中的抗坏血酸主要以还原型的形式存在,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可粗 略了解该食物中抗坏血酸浓度的高低。原理是:利用它的强还原性还原染料2, 6-二氯酚靛酚而测定。用标准碘酸钾溶液标定抗坏血酸溶液,然后以标定的抗坏 血酸溶液标定2,6二氯酚靛酚染料溶液,再用此染料滴定样品中的抗坏血酸 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褪去。 当被测溶液中过量1滴染料时又呈现红色,即为滴定终点。在无杂质干扰时, 被测溶液还原染料的量与其中所含抗坏血酸的浓度成正比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