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①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和实用性,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适用性。因为它把各门 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从属于要学习的题目,学习中强调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技能,所学的内容是实用的。 ②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周围的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 学习,具有强烈的内在动机。 ③通过积极的方式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 同时,核心课程也暴露出一些缺陷: ①课程的范围和顺序没有明确的规定,学习的内容可能是零乱的、琐碎的或 肤浅的。 ②学习单元可能被搞得支离破碎,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统一性受到影响。 ③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内容,文化遗产不可能得到充分体现。 4、外围课程 外围课程是为了不同的学习对象准备的,它不同于照顾大多数学生、面向所 有学生的核心课程,而是以学生存在的差异为出发点的:它也不似核心课程那样 稳定,而是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年代的不同及其他差异而做出相应的变化。核 心课程与外围课程的差异,如同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对立,是相辅相成的。 核心课程自提出后,就一直有着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既涉及核心课程本 身,也涉及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的关系。一是新学科在不断发展或学科内在分支 在不断生长,同时,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哪些内容应置于核心课程,哪些应 置于外围课程,难有一统。二是核心课程及其名称并不能界定所教的内容。三是 核心课程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要,而不能兼顾所有的学生。四是核心课程围 绕社会问题而组织,似乎通过学校教育就能解决大多数社会问题,其实不然。 (三)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来分 1、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compulsory curriculum)是为了保证每个学生的基础学力, 个教育系统的法定性的要求全体学生或某一个学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 种类。必修课程是与选修课程相对而言的,它的根本特性是强制性,是社会权 威在课程中的表现,必修课程的重要作用体现于:选择传递主流文化:帮助学 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形成特定的技能、能力和态度:帮助儿童获取某一教育程 度文凭和某种职业的资格:促进社会的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必修课程分为国家 必修课程、地方必修课程和校订必修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共性。 1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