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漢诗序 文章以“愚”为文眼,并紧紧围绕着这一文眼,进行层层铺垫,淋漓 尽致地倾吐出积郁于胸中的块垒,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坚决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的高洁志向。 第一段介绍愚溪的地理方位及溪名的来历。愚溪本是一条十分普通的 溪水,是潇水的支流,原被称作“ran”溪。有人根据“冉氏尝居”故以 “冉”姓之;又有人根据“可以染也”,故以“染”名之。作者认为 “冉”、“染”之争正说明此溪“名莫定”,而“土之居者”至今“犹断 断然”(斷斷,原意形容争辩之貌,此处可作众说纷纭解),因此,自己 有充分理由为之“更名”。这是为此溪改名的直接原因。别一层意思就是 自己获罪遭谪,这一切皆源自“愚”。现在只能与山水为伍,从中寻求慰 藉,因此而生爱,而“家焉”。愚公谷因愚公所居而愚,那么溪因愚人居 之而愚,也未尝不可。这是作者为其改名的主要原因。我们不禁要问,作 者为什么甘愿以“愚”自况,又为何会爱上这条普通的小溪 第二段作者非但没有立刻回答上面这两个问题,而且似乎很自豪地继 续大写特写“愚”。由“愚溪”带出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 亭、愚岛,这一段总共不过一百二十字,“愚”字竟先后出现了十二次。 他赞美这一切构成了“嘉木异石错置”的风景图画,“皆山水之奇者” 流露了自己的喜爱之情。看来,作者分明是有意将自己喜爱的事物都名之 为“愚”的,哪怕这“愚”还与耻辱相关。作者本是因爱溪才以“愚”为 其命名,可见“爱”与“愚”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同一的。那么二者之间存 在着怎样的有悖于一般情理的潜在联系?“愚”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第三、四段解释了“愚”的真正内涵。人们常用水的浩渺多变来形容 智者,水也因此被智者所喜爱。而此溪为何“见辱于愚”呢?作者从三个 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流下不可灌溉;多石不能行舟;浅狭蛟龙不屑。因 而说愚溪“无以利世”,这是溪之愚。这是“愚”的内涵之一。而溪与作 者比,两者又是相同的。作者以宁武子与颜子作比来阐明自己之愚。“邦 无道则愚”是孔子对卫国大夫宁武子的评价,前面本还有一句“邦有道则 知”,意思是说,宁武子在国家太平时节便聪明,在国家昏暗时候就装傻。 “终日不违如愚”,是孔子对学生颜回的评价,原文后面还有“退而省其 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意思是给颜回讲学时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像 傻子一样,但他回去自己研究时却能发挥,可见他并不是傻子。所以,柳 宗元认为,宁武子的“装傻”、颜回的“像傻子一样”其实都是大智若愚 并非“真愚”;而像自己这样在国家“有道”之时做一些违背情理的事 情,非但不能有利于世,反而因此获罪,这才是真正的愚蠢、糊涂呢!在 与“假愚”的对比中,作者谈及“愚”的又一层内涵。正因作者与溪如此 相类,故“予得专而名焉”。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自轻自践自卑自弃、满怀 忏悔之心的柳宗元,作者那种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第五段笔锋一转,揭示全文主旨。作者以溪比我,以我比溪,写出两 者虽因不利于世不合于俗而“愚”,却也都自有其可爱之处,自有其存在愚溪诗序 文章以“愚”为文眼,并紧紧围绕着这一文眼,进行层层铺垫,淋漓 尽致地倾吐出积郁于胸中的块垒,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坚决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的高洁志向。 第一段介绍愚溪的地理方位及溪名的来历。愚溪本是一条十分普通的 溪水,是潇水的支流,原被称作“rǎn”溪。有人根据“冉氏尝居”故以 “冉”姓之;又有人根据“可以染也”,故以“染”名之。作者认为 “冉”、“染”之争正说明此溪“名莫定”,而“土之居者”至今“犹龂 龂然”(龂龂,原意形容争辩之貌,此处可作众说纷纭解),因此,自己 有充分理由为之“更名”。这是为此溪改名的直接原因。别一层意思就是 自己获罪遭谪,这一切皆源自“愚”。现在只能与山水为伍,从中寻求慰 藉,因此而生爱,而“家焉”。愚公谷因愚公所居而愚,那么溪因愚人居 之而愚,也未尝不可。这是作者为其改名的主要原因。我们不禁要问,作 者为什么甘愿以“愚” 自况,又为何会爱上这条普通的小溪。 第二段作者非但没有立刻回答上面这两个问题,而且似乎很自豪地继 续大写特写“愚”。由“愚溪”带出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 亭、愚岛,这一段总共不过一百二十字,“愚”字竟先后出现了十二次。 他赞美这一切构成了“嘉木异石错置”的风景图画,“皆山水之奇者”, 流露了自己的喜爱之情。看来,作者分明是有意将自己喜爱的事物都名之 为“愚”的,哪怕这“愚”还与耻辱相关。作者本是因爱溪才以“愚”为 其命名,可见“爱”与“愚”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同一的。那么二者之间存 在着怎样的有悖于一般情理的潜在联系?“愚”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第三、四段解释了“愚”的真正内涵。人们常用水的浩渺多变来形容 智者,水也因此被智者所喜爱。而此溪为何“见辱于愚”呢?作者从三个 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流下不可灌溉;多石不能行舟;浅狭蛟龙不屑。因 而说愚溪“无以利世”,这是溪之愚。这是“愚”的内涵之一。而溪与作 者比,两者又是相同的。作者以宁武子与颜子作比来阐明自己之愚。“邦 无道则愚”是孔子对卫国大夫宁武子的评价,前面本还有一句“邦有道则 知”,意思是说,宁武子在国家太平时节便聪明,在国家昏暗时候就装傻。 “终日不违如愚”,是孔子对学生颜回的评价,原文后面还有“退而省其 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意思是给颜回讲学时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像 傻子一样,但他回去自己研究时却能发挥,可见他并不是傻子。所以,柳 宗元认为,宁武子的“装傻”、颜回的“像傻子一样”其实都是大智若愚, 并非“真愚”;而像自己这样在国家“有道”之时做一些违背情理的事 情,非但不能有利于世,反而因此获罪,这才是真正的愚蠢、糊涂呢!在 与“假愚”的对比中,作者谈及“愚”的又一层内涵。正因作者与溪如此 相类,故“予得专而名焉”。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自轻自践自卑自弃、满怀 忏悔之心的柳宗元,作者那种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第五段笔锋一转,揭示全文主旨。作者以溪比我,以我比溪,写出两 者虽因不利于世不合于俗而“愚”,却也都自有其可爱之处,自有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