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点评】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 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 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 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 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 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如本题B项中对“迭”的解释完全忽略了语境,景象怎可重叠进 入,显而易见错误。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用法。考生应结合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来辨析虚词 的用法和意义。B项,两个“以”都是目的连词,来,用来。A项,“因以为名也”,“因”是介词,因 此:“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因”是介词,因为。C项,“康之由,革弊兴利”,“之”,结构助词, 的:“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如”,像,就像:“若属皆且为所虏”,“若”是代词,你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点评】从近三年的试题来看,2015年和2016年、2017年都是考查虚词的用法,只不过考查的形式 有所不同,2018年沿用2015年和2017年考查虚词的模式,即结合课内的句子来考查虚词的用法,这 其实应该说是降低了难度。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 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 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 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 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 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 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本题中, 比如“以”,在句中的位置一样,且后面都是跟动词,故“以”为连词,且都是目的连词,用法相同。 10.【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 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有时也可以结合着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以叙事 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错,应该是以叙事、描写为主,兼及议论和抒情。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点评】本题应是天津卷向全国卷靠拢的信号,天津前几年的高考题中没有这方面的考查,这是2018 年的新变化,2019年是否会延续2018年的考查形式,还很难说,比如江苏高考题,2017年在文言文 阅读的第二题中也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但2018年又回归到之前的考查方向,即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理 解。2018年的天津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原本的人物形象特点的理解辨析题,2019年应该也是在这两 者中挑选其一。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 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11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试题点评】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 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 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 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 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 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如本题 B 项中对“迭”的解释完全忽略了语境,景象怎可重叠进 入,显而易见错误。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用法。考生应结合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来辨析虚词 的用法和意义。B 项,两个“以”都是目的连词,来,用来。A 项,“因以为名也”,“因”是介词,因 此;“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因”是介词,因为。C 项,“康之由,革弊兴利”,“之”,结构助词, 的;“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 项,“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如”,像,就像;“若属皆且为所虏”,“若”是代词,你。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试题点评】从近三年的试题来看,2015 年和 2016 年、2017 年都是考查虚词的用法,只不过考查的形式 有所不同,2018 年沿用 2015 年和 2017 年考查虚词的模式,即结合课内的句子来考查虚词的用法,这 其实应该说是降低了难度。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 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 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 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 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 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 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本题中, 比如“以”,在句中的位置一样,且后面都是跟动词,故“以”为连词,且都是目的连词,用法相同。 10.【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 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有时也可以结合着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 项,“以叙事 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错,应该是以叙事、描写为主,兼及议论和抒情。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试题点评】本题应是天津卷向全国卷靠拢的信号,天津前几年的高考题中没有这方面的考查,这是 2018 年的新变化,2019 年是否会延续 2018 年的考查形式,还很难说,比如江苏高考题,2017 年在文言文 阅读的第二题中也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但 2018 年又回归到之前的考查方向,即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理 解。2018 年的天津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原本的人物形象特点的理解辨析题,2019 年应该也是在这两 者中挑选其一。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 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