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序 言 这本《中国古文字学通论》,是以作者在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讲授古文字学的《讲义》为基 础改写而成的。原来的《古文字学讲义》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除一些有关古文字学基 础知识之外,主要从理论上阐述古代文字的形、音、义,即文字、音韵、训诘。第二部分是 以字表的形式说明古文字各种形体的演变。第三部分是古文字专题,其中包括商代甲骨文、两 周铜器铭文、战国文字等。 《讲义》的第二部分《古文字表》,已改编为《古文字类编》一书,于1980年冬季由中华 书局出版。现在又将第一和第三部分,分别写成《中国古文字学通论》中的上编和下编。但 是,无论在资料、内容、组织等各个方面,都做了较大的变动,与原来的《讲义》大不相同: 不过基本系统没有打破,这本书同《古文字类编》仍有密切关系,对初学者来说,两本书要 互相参阅。 古文字学是考古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从用途来讲,它应属于工具课的性质。文字本身就 是辅助语言的社会交际工具,可以将语言记录下来传达给生活在不同空间和不同时间的人们。 由于文字是记录语言、表达思维的工具,所以古文字学既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同时与其 它专业,诸如:古代史、经济史、地理史、哲学史、法律史、文学史、音乐史、美术史、语 言学、古文献、考古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古文字同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最为密切,经考古发掘出土的甲骨文、铜器铭文、陶文、 玺文、泉文,以及简书、帛书、载书等,其中有些资料本身既是历史文物,又是历史文献,彼 此不能分割,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尤其是汉代以前的史料,有时直接来自古文字。可 见,考古、历史与古文字,各自研究的内容虽不相同,但彼此却是相辅相成的。如商代的历 史,文献资料极其有限,主要是根据甲骨文和金文的材料,才使商史研究大大向前推进。 研究古代经济,时代愈早资料愈感贫乏,亦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材料,才能得到补充。关 于西周时代的土地制度,文献中记载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们只知道土地公有,不准 买卖。岂不知早在周穆王时即已出现租田和易田,陕西岐山出土的“裘卫四器”,即有详细的 记述。《大孟鼎》铭云:周康王一次赏赐一位名盂的贵族千余名奴隶。《舀鼎》则记载:五个 奴隶价值铜百锊,如按汉代一锊合六两大半两折算,一个奴隶的价值还不到一百二十两铜。这 些都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有关商周时代的法制,文献资料甚少,《尚书·吕刑》虽有“五刑之属三千”的记载,但 无具体内容。西周时代的彝铭,保存了这方面的资料。像《镞匜》,《舀鼎》两篇铭文,分别 记录了当时争议双方自诉讼至判决的全部情况。败诉者不仅要赔偿胜诉者经济损失,还要遭 受惩罚,甚至治以鞭刑或黥刑。这些材料都是当事者的实录,是研究西周时代法制的最好资 料。哲学在我国起源很早,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当时呼声最高的儒 家思想,早在西周彝铭中即有反映,以此来研究哲学思想史,可以追溯儒家思想的渊源。 i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