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美关系史 在沪各国银行保管,从而控制了这一国家大宗收入。同时,列强采取”金融中立"的政策,控 制银行团,不给清政府和革命政府以贷款,迫使双方达成列强满意的和解。其实,列强一直 在准备向袁世凯提供财政支持。各国驻华公使指示银行团答应袁世凯的要求,谈判300万两 的贷款。嘉乐恒在1911年12月6、11日给国务卿的报告中一再论证向袁提供贷款的必要性, 他说,现在得到各国承认的政府"在袁世凯一人控制之中",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不从财政上 支持他,他就不能将其军队团结在一起,南北和议也会失败,"他的政府随时都可能垮台”, 随之而来的只能是无政府状态,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16但银行团的贷 款计划遭到南方革命政府的强烈反对,而列强也还在选择时机,贷款一时没有实现。 孙中山没有得到美、英、法等国的财政支持,两手空空回到祖国,只能凭一腔革命热情, 整理革命队伍。革命阵营很快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 宜誓就职,宜布成立中华民国。孙中山竭力争取列强承认民国,但遭到冷遇。美国公使仍然 认为孙中山并不是一个"代表人物",他"能否控制局势是大可怀疑的",而吹嘘袁世凯是"当今 中国最强有力的人”。171月17、19日,临时政府外长王庞惠两次致电美国政府,要求承认 民国,美国政府均未置理,不仅如此,塔夫特总统还严令美驻华南各地领事不得与临时政府 有正式接触。孙中山通过美国特派记者麦考密克和美国特使丁家立呼吁美国承认南京临时政 府,但丁家立带给孙中山的信息是:"赶紧同意你对手的意见吧”,"我对你实话实说,即便 你竭尽努力,你也是没有出路的。"麦考密克不无讽刺意味地写道:"这就是那个来自西方共 和国的信息,而这个共和国是临时政府的榜样和鼓舞力量"。18 结果,孙中山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列强的压迫和革命阵营内部的妥协倾向,不得不满 足于清帝宣布退位、结束帝制,把政权让给了袁世凯。南北议和成立后,2月12日,清帝 宣告退位,14日,孙中山辞临时大总统职,15日,袁世凯当选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不久, 29日,美国参众两院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庆贺中国"采用并保持了共和政体"。19显然,美 国国会所庆贺的,并非中国共和政府的成立,而是袁世凯篡权的成功,中华民国的总统职位 终于落到了列强所中意的人物的手中。 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后,四国银行团立即在前清1000万英镑币制实业借款的基础 上,商谈6000万英镑善后大借款,并着手提供垫款,以供袁世凯结束南京临时政府之用。 谈判过程中,列强之间明争暗斗,调整在华利益,银行因由于俄、日参加一度扩展为六国: 银行团提出监督中国财政的无理要求,激起中国人民强烈反对:而银团内部又矛盾重重。善 后大借款谈判几经波折,一时难以成立,银行团便于1912年2至6月间提供垫款5笔共1210 万两。 起先,俄、日两国与四国银行团处于对立地位。袁世凯希望列强协调起来支持他,又希 望通过它们的相互牵制来约束俄、日对中国的领土野心,因此他认为,"消除俄、日两国对 四国银行团的不信任是第一件应办的事”。20他通过唐绍仪明白地要求银行团驻京代表邀请 俄国和日本加入银行团。袁的态度与银行团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样,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六 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在中国建立了暂时的合作关系。 本来四国银行团是美、英、德、法四国金融集团在某种程度上与英、法、日、俄四国政 治集团相制衡的产物,如今银行团扩大为六国,这就意味着英、法、日、俄四国的结合加强 了,美国的影响相对削弱了。实际上,在法国外长普嘉莱当初劝俄国加入银行团时己把这层 意思讲得十分明白。他说:俄、日加入银行团后,一方面有俄法同盟,另一方面有英日同盟, 再加之以联合四国在一起的友谊,将可保证这四国在银行团中居于过半数,这就将使别国在 赞成或反对计划中的业务活动时听从它们的意见。21以后事态的发展与普嘉来说的完全一 样。 4中美关系史 4 在沪各国银行保管,从而控制了这一国家大宗收入。同时,列强采取"金融中立"的政策,控 制银行团,不给清政府和革命政府以贷款,迫使双方达成列强满意的和解。其实,列强一直 在准备向袁世凯提供财政支持。各国驻华公使指示银行团答应袁世凯的要求,谈判 300 万两 的贷款。嘉乐恒在 1911 年 12 月 6、11 日给国务卿的报告中一再论证向袁提供贷款的必要性, 他说,现在得到各国承认的政府"在袁世凯一人控制之中",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不从财政上 支持他,他就不能将其军队团结在一起,南北和议也会失败,"他的政府随时都可能垮台", 随之而来的只能是无政府状态,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16 但银行团的贷 款计划遭到南方革命政府的强烈反对,而列强也还在选择时机,贷款一时没有实现。 孙中山没有得到美、英、法等国的财政支持,两手空空回到祖国,只能凭一腔革命热情, 整理革命队伍。革命阵营很快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 宣誓就职,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孙中山竭力争取列强承认民国,但遭到冷遇。美国公使仍然 认为孙中山并不是一个"代表人物",他"能否控制局势是大可怀疑的",而吹嘘袁世凯是"当今 中国最强有力的人"。17 1 月 l7、19 日,临时政府外长王庞惠两次致电美国政府,要求承认 民国,美国政府均未置理,不仅如此,塔夫特总统还严令美驻华南各地领事不得与临时政府 有正式接触。孙中山通过美国特派记者麦考密克和美国特使丁家立呼吁美国承认南京临时政 府,但丁家立带给孙中山的信息是:"赶紧同意你对手的意见吧","我对你实话实说,即便 你竭尽努力,你也是没有出路的。"麦考密克不无讽刺意味地写道:"这就是那个来自西方共 和国的信息,而这个共和国是临时政府的榜样和鼓舞力量"。18 结果,孙中山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列强的压迫和革命阵营内部的妥协倾向,不得不满 足于清帝宣布退位、结束帝制,把政权让给了袁世凯。南北议和成立后,2 月 12 日,清帝 宣告退位,14 日,孙中山辞临时大总统职,15 日,袁世凯当选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不久, 29 日,美国参众两院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庆贺中国"采用并保持了共和政体"。19 显然,美 国国会所庆贺的,并非中国共和政府的成立,而是袁世凯篡权的成功,中华民国的总统职位 终于落到了列强所中意的人物的手中。 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后,四国银行团立即在前清 1000 万英镑币制实业借款的基础 上,商谈 6000 万英镑善后大借款,并着手提供垫款,以供袁世凯结束南京临时政府之用。 谈判过程中,列强之间明争暗斗,调整在华利益,银行因由于俄、日参加一度扩展为六国; 银行团提出监督中国财政的无理要求,激起中国人民强烈反对;而银团内部又矛盾重重。善 后大借款谈判几经波折,一时难以成立,银行团便于 1912 年 2 至 6 月间提供垫款 5 笔共 1210 万两。 起先,俄、日两国与四国银行团处于对立地位。袁世凯希望列强协调起来支持他,又希 望通过它们的相互牵制来约束俄、日对中国的领土野心,因此他认为,"消除俄、日两国对 四国银行团的不信任是第一件应办的事"。20 他通过唐绍仪明白地要求银行团驻京代表邀请 俄国和日本加入银行团。袁的态度与银行团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样,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六 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在中国建立了暂时的合作关系。 本来四国银行团是美、英、德、法四国金融集团在某种程度上与英、法、日、俄四国政 治集团相制衡的产物,如今银行团扩大为六国,这就意味着英、法、日、俄四国的结合加强 了,美国的影响相对削弱了。实际上,在法国外长普嘉莱当初劝俄国加入银行团时已把这层 意思讲得十分明白。他说:俄、日加入银行团后,一方面有俄法同盟,另一方面有英日同盟, 再加之以联合四国在一起的友谊,将可保证这四国在银行团中居于过半数,这就将使别国在 赞成或反对计划中的业务活动时听从它们的意见。21 以后事态的发展与普嘉来说的完全一 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