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美关系史 但在武昌起义后,列强没有采用直接的军事干涉的手段。它们看到清政府确已腐朽不堪, "末日临近了",而革命来势凶猛。同时,它们担心,直接干预会破坏大国间在中国业已形成 的均势,引起列强之间的冲突。另外,湖北军政府对列强的态度十分温和。它表示承认清政 府与各国订立的条约继续有效,同意继续偿付赔款和外债,承诺保护各国在华既得权利和外 人在华财产。因此,列强很快就宣布"严守中立"的政策,采取选择代理人来收拾时局,平息 革命的方针。 美国政府采取了同列强协调行动的方针。获得武昌起义的情报后,10月14日,国务院 远东司司长兰斯福德米勒即起草了一个对华政策备忘录,主要内容是:一、靠亚洲舰队保护 扬子江流域美国人的生命财产:二、把边远地方的美国入迁移到租界:三、在中国争斗的两 派之间保持"严格的中立”:四、反对某个外国的单方面干涉:五、遵循各国一致拟定的"共 同方针"。这篇备忘录作为美国国务院对辛亥革命的第一次政策表述,得到塔夫特总统的批 准。8 美国对辛亥革命虽未进行军事干预。但也非保持"严格的中立"。美国实业家生怕革命损 害他们的既得利益,对革命持强烈的否定态度。柔克义、司戴德等"中国通"的态度也是如此。 当时正作为美国银行团代表与清政府接洽借款事宜的司戴德在1911年12月的一封信中用直 率到粗鲁的话写道:"满清不该这么快就寿终正寝","过去那帮人已经够糟的了,但造反者 不知比他们坏多少:如果要我在最反动的满清人与伍廷芳这样的蠢驴之间作出选择,那我每 一回都会选择满清。"美国金融界的喉舌《华尔街日报》在11月就抱怨道,革命破坏了铁路 特许权,危害币制改革,中断了贸易,危害了美国在华公民的生命和财产。《美国亚洲协会 学报》12月也写道,革命"除了战场上的损失之外,把大部分省份投入贫困和饥荒之中,它 使所有贸易和商业活动中止,削弱了工业和农业,而且使每一文钱税收都不能用于和平目的。 "9美国有些报刊嘲笑中国人民的共和国理想"简直是荒谬的",说什么,一个自治政府对中国 人民是根本不合适的,革命将打断中国正在取得进步的过程。10美国国务院甚至表示,"对 于革命党人急急忙忙企图建立-个共和国的行动感到某种忧虑。"11 但美国在华传教士的态度却有所不同。在上海的传教士公开宣布同情共和事业,北京、 福州的传教士团也作了类似表示。传教士的主要喉舌《教务杂志》1911年11月写道:"新 时代的曙光已经显现",两个月后,这家杂志又写道:"与过去腐败的陈旧制度的决裂预示着 新生活的到来及其力量,这种新生活注定要使这个国家兴起,并改造这个国家,从而有一天 把它置于与世界其他民族平等的行列"。12 列强共同认可的行动方针是:支持袁世凯执掌大权,收拾局面。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明确 指示驻华公使朱尔典:"我们对袁世凯怀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我们希望看到,作为革命 的一个结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与各国公正交往…这样一个政府将得到我们能够 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13美国也采取同样态度。嘉乐恒认为,袁世凯具有足够的实力, 既控制朝廷,又制服造反者。14袁世凯掌握了实权之后,列强竭力促成南北和议,并对会 议施压力。开始谈判后的第二天,12月20日,英、美、日、俄、德、法六国驻沪领事向南 北双方代表各面交同文照会一份。照会宜称:"中国目前斗争的继续,不仅严重危害中国本 身,而且严重危及外人生命和安全",各国在保持"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义务非正 式地提请双方代表团注意尽速达成和解、停止现行冲突的必要性。"15这份照会貌似公正, 但既然辛亥革命是革命党人起来推翻清政府,改变现存秩序的斗争,照会要革命就此止步的 目的就十分明显了。 列强还利用中国南北双方财政极度困难的形势,运用财政手段,来达到控制中国政局的 目的。各国公使首先以关税备抵外债和赔款为由,迫使清政府承认关税由总税务司征收后交 3中美关系史 3 但在武昌起义后,列强没有采用直接的军事干涉的手段。它们看到清政府确已腐朽不堪, "末日临近了",而革命来势凶猛。同时,它们担心,直接干预会破坏大国间在中国业已形成 的均势,引起列强之间的冲突。另外,湖北军政府对列强的态度十分温和。它表示承认清政 府与各国订立的条约继续有效,同意继续偿付赔款和外债,承诺保护各国在华既得权利和外 人在华财产。因此,列强很快就宣布"严守中立"的政策,采取选择代理人来收拾时局,平息 革命的方针。 美国政府采取了同列强协调行动的方针。获得武昌起义的情报后,10 月 14 日,国务院 远东司司长兰斯福德米勒即起草了一个对华政策备忘录,主要内容是:一、靠亚洲舰队保护 扬子江流域美国人的生命财产;二、把边远地方的美国入迁移到租界;三、在中国争斗的两 派之间保持"严格的中立";四、反对某个外国的单方面干涉;五、遵循各国一致拟定的"共 同方针"。这篇备忘录作为美国国务院对辛亥革命的第一次政策表述,得到塔夫特总统的批 准。8 美国对辛亥革命虽未进行军事干预。但也非保持"严格的中立"。美国实业家生怕革命损 害他们的既得利益,对革命持强烈的否定态度。柔克义、司戴德等"中国通"的态度也是如此。 当时正作为美国银行团代表与清政府接洽借款事宜的司戴德在1911年12月的一封信中用直 率到粗鲁的话写道:"满清不该这么快就寿终正寝","过去那帮人已经够糟的了,但造反者 不知比他们坏多少;如果要我在最反动的满清人与伍廷芳这样的蠢驴之间作出选择,那我每 一回都会选择满清。"美国金融界的喉舌《华尔街日报》在 11 月就抱怨道,革命破坏了铁路 特许权,危害币制改革,中断了贸易,危害了美国在华公民的生命和财产。《美国亚洲协会 学报》12 月也写道,革命"除了战场上的损失之外,把大部分省份投入贫困和饥荒之中,它 使所有贸易和商业活动中止,削弱了工业和农业,而且使每一文钱税收都不能用于和平目的。 "9 美国有些报刊嘲笑中国人民的共和国理想"简直是荒谬的",说什么,一个自治政府对中国 人民是根本不合适的,革命将打断中国正在取得进步的过程。10 美国国务院甚至表示,"对 于革命党人急急忙忙企图建立-个共和国的行动感到某种忧虑。"11 但美国在华传教士的态度却有所不同。在上海的传教士公开宣布同情共和事业,北京、 福州的传教士团也作了类似表示。传教士的主要喉舌《教务杂志》1911 年 11 月写道:"新 时代的曙光已经显现",两个月后,这家杂志又写道:"与过去腐败的陈旧制度的决裂预示着 新生活的到来及其力量,这种新生活注定要使这个国家兴起,并改造这个国家,从而有一天 把它置于与世界其他民族平等的行列"。12 列强共同认可的行动方针是:支持袁世凯执掌大权,收拾局面。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明确 指示驻华公使朱尔典;"我们对袁世凯怀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我们希望看到,作为革命 的一个结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与各国公正交往……这样一个政府将得到我们能够 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13 美国也采取同样态度。嘉乐恒认为,袁世凯具有足够的实力, 既控制朝廷,又制服造反者。14 袁世凯掌握了实权之后,列强竭力促成南北和议,并对会 议施压力。开始谈判后的第二天,12 月 20 日,英、美、日、俄、德、法六国驻沪领事向南 北双方代表各面交同文照会一份。照会宣称:"中国目前斗争的继续,不仅严重危害中国本 身,而且严重危及外人生命和安全",各国在保持"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义务非正 式地提请双方代表团注意尽速达成和解、停止现行冲突的必要性。"15 这份照会貌似公正, 但既然辛亥革命是革命党人起来推翻清政府,改变现存秩序的斗争,照会要革命就此止步的 目的就十分明显了。 列强还利用中国南北双方财政极度困难的形势,运用财政手段,来达到控制中国政局的 目的。各国公使首先以关税备抵外债和赔款为由,迫使清政府承认关税由总税务司征收后交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