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刑法学分论教案侵犯财产罪 释指出:“对于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 罪定罪处罚。 如何理解《刑法》第264条规定的“盗窃金融机构”,上述司法解释规定:“是指盗窃金融 机构的经营资金、有价证券和客户的资金等,如储户的存款、债券、其他款物,企业的结算资 金、股票,不包括盗窃金融机构的办公用品、交通工具等财物的行为。”关于该条中规定的“盗 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上述司法解释指岀:“主要是指盗窃国家一级文物后造成损毁、流失、 无法追回;盗窃国家二级文物三件以上或者盜窃国家一级文物一件以上,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的:(1)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2)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3) 累犯;(4)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诈骗罪 (一)诈骗罪的概念和特征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 为。本罪的主要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 或持有人陷入错误认识,从而“自愿”将财物交给犯罪人。所谓“虚构事实”,是指捏造客观上 并不存在的事实,以骗取他人财物。所谓隐瞒真相,是指对受害人掩盖客观存在的某种事实, 使之陷入错误认识,从而交出财物。 3、本罪为一般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认定诈骗罪应划清的界限 划清诈骗罪与其他罪的界限。《刑法》第266条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所谓“本 法另有规定的”,主要是指《刑法》第192条至198条规定的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 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以及 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等 (三)对诈骗罪的处罚 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犯诈骗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 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诈骗罪的数额较大,以2000元为起点;“数额巨大”一般以3 万元为起点;“数额特别巨大”,一般以20万元为起点。 第四节侵占罪和职务侵占罪 、侵占罪 (一)侵占罪的概念和特征刑法学分论教案.侵犯财产罪 5 释指出:“对于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 罪定罪处罚。” 如何理解《刑法》第 264 条规定的“盗窃金融机构”,上述司法解释规定:“是指盗窃金融 机构的经营资金、有价证券和客户的资金等,如储户的存款、债券、其他款物,企业的结算资 金、股票,不包括盗窃金融机构的办公用品、交通工具等财物的行为。”关于该条中规定的“盗 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上述司法解释指出:“主要是指盗窃国家一级文物后造成损毁、流失、 无法追回;盗窃国家二级文物三件以上或者盗窃国家一级文物一件以上,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的:(1)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2)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3) 累犯;(4)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二、诈骗罪 (一)诈骗罪的概念和特征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 为。本罪的主要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 或持有人陷入错误认识,从而“自愿”将财物交给犯罪人。所谓“虚构事实”,是指捏造客观上 并不存在的事实,以骗取他人财物。所谓隐瞒真相,是指对受害人掩盖客观存在的某种事实, 使之陷入错误认识,从而交出财物。 3、本罪为一般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认定诈骗罪应划清的界限 划清诈骗罪与其他罪的界限。《刑法》第 266 条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所谓“本 法另有规定的”,主要是指《刑法》第 192 条至 198 条规定的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 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以及 第 224 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等。 (三)对诈骗罪的处罚 根据《刑法》第 266 条的规定,犯诈骗罪的,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 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诈骗罪的数额较大,以 2000 元为起点;“数额巨大”一般以 3 万元为起点;“数额特别巨大”,一般以 20 万元为起点。 第四节 侵占罪和职务侵占罪 一、侵占罪 (一)侵占罪的概念和特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