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僧肇的理论,具体化了第二层次的二谛。在这个层次上,说万物是有是静,说 万物是无是动,都是俗谛。说万物非有非无,非动非静,是真谛 僧肇还提出了论证,具体化了第三层次即最高层次的二谛。这些论证见于《肇 论》的《般若无知论》。僧肇把“般若”描写成圣智,可是他又说圣智实际上是无 知。因为要知某一事物,就要选出这个事物的某一性质,以此性质作为知的对象 但是圣智是要知“无”,它“超乎形象”,没有性质,所以“无”根本不能成为知 的对象。要知“无”,只有与“无”同一。这种与“无”同一的状态,就叫做涅盘 。涅盘和般若,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正如涅盘不是可知之物,般若是不知之知 (说见《般若无知论》,载《大藏经》卷四十五)。所以在第三层次上,什么也不能 说,只有保持静默 道生的哲学 僧肇三十岁就死了,否则他的影响会更大。道生(434年卒),钜鹿(今河北省西 北部)人,寓居彭城(在今江苏省北部),与僧肇在鸿摩罗什门下同学。他学识渊博 ,颖悟而雄辩,据说讲起佛学来,顽石为之点头。晚年在庐山讲学,庐山是当时佛 学中心,高僧如道安(385年卒)、慧远(416年卒)都在那里讲过学。道生提出许僧肇的理论,具体化了第二层次的二谛。在这个层次上,说万物是有是静,说 万物是无是动,都是俗谛。说万物非有非无,非动非静,是真谛。 僧肇还提出了论证,具体化了第三层次即最高层次的二谛。这些论证见于《肇 论》的《般若无知论》。僧肇把“般若”描写成圣智,可是他又说圣智实际上是无 知。因为要知某一事物,就要选出这个事物的某一性质,以此性质作为知的对象。 但是圣智是要知“无”,它“超乎形象”,没有性质,所以“无”根本不能成为知 的对象。要知“无”,只有与“无”同一。这种与“无”同一的状态,就叫做涅盘 。涅盘和般若,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正如涅盘不是可知之物,般若是不知之知 (说见《般若无知论》,载《大藏经》卷四十五)。所以在第三层次上,什么也不能 说,只有保持静默。 道生的哲学 僧肇三十岁就死了,否则他的影响会更大。道生(434年卒),钜鹿(今河北省西 北部)人,寓居彭城(在今江苏省北部),与僧肇在鸿摩罗什门下同学。他学识渊博 ,颖悟而雄辩,据说讲起佛学来,顽石为之点头。晚年在庐山讲学,庐山是当时佛 学中心,高僧如道安(385年卒)、慧远(416年卒)都在那里讲过学。道生提出许多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