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④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言 思之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另一个是文子自己说的,君子无论谋划什么事,开头 中间、结局都要考虑到。(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 不这样理解,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⑤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 ⑥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 昏,容易误事。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我是季 文子的最“肖”子孙。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 恪做的“十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 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我这样一个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 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记得当年在徳国时,法西斯统治正 如火如荼。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 Darauf- galngertum,意思是 “说干就千,不必思考”。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遇事必须深思熟虑。 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 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如果你考虑正面, 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 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⑦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 (选自《季羡林谈人生》,有删改) 1.根据作者的考证,“三思而后行”的“三”有哪几种解释?(3分) 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3.有人这样评价本文:(1)本文立论有依有据,令人信服;(2)本文阐述道理亲 切平和。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才达到这样的效果的。(4分) 第6页第 6 页 ④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言 思之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另一个是文子自己说的,君子无论谋划什么事,开头、 中间、结局都要考虑到。(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 不这样理解,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⑤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 ⑥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 昏,容易误事。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我是季 文子的最“肖”子孙。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 恪做的“十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 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我这样一个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 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 如火如荼。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 Darauf-galngertum,意思是 “说干就干,不必思考”。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遇事必须深思熟虑。 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 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如果你考虑正面, 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 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⑦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 (选自《季羡林谈人生》,有删改) 1.根据作者的考证,“三思而后行”的“三”有哪几种解释?(3 分) 2.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 分) 3.有人这样评价本文:(1)本文立论有依有据,令人信服;(2)本文阐述道理亲 切平和。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才达到这样的效果的。(4 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