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FDI流入对于产业间贸易产生替代作用,对产业内贸 易产生促进作用。 6.入世因素。中国加入WT0,提升了产业内贸易的份额,产业间贸易份额相应下降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计算GL指数和FF份额指数,考察了中国内地与东亚 地区贸易伙伴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发现中国内地与东亚地区贸易伙伴的贸易模式仍 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且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要明显高于水平 型产业内贸易比重;运用面板方法检验了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发现市场规模大小、人均 收入水平及其差异、FDI以及入世因素均显著影响到中国内地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整体贸易 格局。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可以肯定,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内地 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与东亚地区的产业内贸易份额也 将不断提高。在美国战略重心重返亚太以及由其主导TPP谈判试图重塑新贸易规则体系的情 况下,亚太区域合作、经济秩序和贸易格局可能会因此而改变。作为经济、贸易和投资大国, 我国应充分认识、正确研判新规则可能给我国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主动融入和接受新规则, 在新的框架下,认真加强区域合作研究,积极参与和推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争取更多话语 权,提高贸易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 其次,从中观层面来看。贸易结构是产业结构的表象和反映,产业结构是形成贸易产品 竞争优势的基础。产业间贸易占比较高以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份额明显高于水平型产业内贸 易份额,说明目前中国内地的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层次低 技术密集型产业缺乏,竞争优势弱,在东亚地区产业链分工中仍处于中低端。因此,改善贸 易结构必须从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开始,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应同时并举,提高产业集中度, 规范市场秩序,培育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的市场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提高产业内贸易份 最后,从微观层面来看。中国内地出口产品创新普遍不足,产品同质化和出口企业间无 序竞争现象较严重,因此应鼓励和提倡企业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扩大自主品牌、自 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这也是提升产业内贸易份额的必然选择。同 时,引导内地企业重视高新技术在产品生产领域的运用,使企业从依赖低成本同质产品竞争 向依靠综合实力竞争转变,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转型升级,使企业生产从简单的组 装加工向研发设计、产品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等高端环节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此外,引 导内地企业准确定位,大型企业积极“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努力成为东亚地区垂直 专业化分工体系价值链的主导者,中小型企业应积极参与产业链分工,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 Ando m. Fragmentation and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in East AsiaJ.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conomics and Finance, 2006, 17(3): 257-281 [2 Balassa B, L Bauwens. Intra-industry Specialisation in a Multi-country and Multi-industry Framework[J] Economic Journal, 1987, 97(388): 923-939 3] Fontagne L, M. Freudenberg, G Gaulier. A Systematic Decomposition of World Trade into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IrTU].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2006, 142(3): 459-475 4 Greenaway D, Hine R, Milner C Country-specific Factors and the Pattern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in the UkU].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1994, 130(1):77-100. 5] Sawyer W.C.,R. L. Sprinkle, K. Tochkov. 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n Asia[J]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 FDI 流入对于产业间贸易产生替代作用,对产业内贸 易产生促进作用。 6.入世因素。中国加入 WTO,提升了产业内贸易的份额,产业间贸易份额相应下降。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计算 GL 指数和 F-F 份额指数,考察了中国内地与东亚 地区贸易伙伴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发现中国内地与东亚地区贸易伙伴的贸易模式仍 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且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要明显高于水平 型产业内贸易比重;运用面板方法检验了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发现市场规模大小、人均 收入水平及其差异、FDI 以及入世因素均显著影响到中国内地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整体贸易 格局。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可以肯定,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内地 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与东亚地区的产业内贸易份额也 将不断提高。在美国战略重心重返亚太以及由其主导 TPP 谈判试图重塑新贸易规则体系的情 况下,亚太区域合作、经济秩序和贸易格局可能会因此而改变。作为经济、贸易和投资大国, 我国应充分认识、正确研判新规则可能给我国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主动融入和接受新规则, 在新的框架下,认真加强区域合作研究,积极参与和推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争取更多话语 权,提高贸易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 其次,从中观层面来看。贸易结构是产业结构的表象和反映,产业结构是形成贸易产品 竞争优势的基础。产业间贸易占比较高以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份额明显高于水平型产业内贸 易份额,说明目前中国内地的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层次低, 技术密集型产业缺乏,竞争优势弱,在东亚地区产业链分工中仍处于中低端。因此,改善贸 易结构必须从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开始,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应同时并举,提高产业集中度, 规范市场秩序,培育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的市场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提高产业内贸易份 额。 最后,从微观层面来看。中国内地出口产品创新普遍不足,产品同质化和出口企业间无 序竞争现象较严重,因此应鼓励和提倡企业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扩大自主品牌、自 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这也是提升产业内贸易份额的必然选择。同 时,引导内地企业重视高新技术在产品生产领域的运用,使企业从依赖低成本同质产品竞争 向依靠综合实力竞争转变,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转型升级,使企业生产从简单的组 装加工向研发设计、产品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等高端环节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此外,引 导内地企业准确定位,大型企业积极“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努力成为东亚地区垂直 专业化分工体系价值链的主导者,中小型企业应积极参与产业链分工,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 Ando M. Fragmentation and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in East Asia[J].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6, 17(3): 257-281. [2] Balassa B., L Bauwens. Intra-industry Specialisation in a Multi-country and Multi-industry Framework[J]. Economic Journal, 1987, 97(388): 923-939. [3] Fontagné L., M. Freudenberg, G. Gaulier. A Systematic Decomposition of World Trade into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IIT[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2006, 142(3): 459-475. [4] Greenaway D, Hine R, Milner C. Country-specific Factors and the Pattern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in the UK[J].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1994, 130(1): 77-100. [5] Sawyer W. C., R. L. Sprinkle, K. Tochkov. 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n Asia[J]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