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头部 有单眼 重足纲 1对无每节2对 陆生 马陆 胸腹部或复眼 头胸部 蛛形纲 单眼2-6 无无共4对陆生蜘蛛、蝎子 腹部 陆生或 昆虫|腰眼3个或无 1对 共3对 蝗虫 水生 (二)观察昆虫头部的构造 昆虫的头部是一完整的体壁高度骨化的坚硬颅壳,没有分节的痕迹,但是有一些与分节无关的后生的沟,沟内有相应的内脊和内突 形成头部的内骨骼。由于头壳上后生沟的存在,把头壳分成若干区。 观察蝗虫标本: 1、额唇基沟:又叫口上沟,位于两个上颚前关节之间,是额与唇基的分界限。额和唇基统称额唇基区。沟上面部分为额区,沟下面 部分为唇基。近沟的两端有两个陷口,称前幕骨陷。 2、额颊沟:由上颚前关节向上伸至复眼下的沟,为额和颊的分界线。两沟中间的区域为额区,沟的外侧部分为颊。此沟在高等昆虫 中已消失。 3、后头沟:由两上颚的后关节向上环绕头孔的第二条马蹄形的沟。沟后的狭条骨片称后头,其颊后的部分称后颊。 4、次后头沟:是环绕头孔的第一条马蹄形沟,在近沟两侧下端的两个陷口称后幕骨陷,沟后的骨片称次后头,次后头与颈膜相连, 因此,必须将头拉出来才能观察到,并能看到侧面有一两个后头突,是颈部侧颈片的支接点 5、颊下沟:是由额唇基沟至次头沟间的一条横沟,沟下的部分称颊下区 6、蜕裂线:是头顶中央的一条倒"Y”字形线,常为额的上界。此线在不同的昆虫中变异很大 此外,头壳的上面部分为顶,和颊合称为颅侧区,前面以额颊沟,后面以后头沟为界。 (三)观察昆虫头部的内骨(示范) 昆虫头部的内骨称幕骨,是由体壁内陷而成,主要功能是加强头壳的支撑以承受口器肌肉的牵引和保护头内脑等器官。 用5%KOH液在烧杯内将蝗虫头部煮沸,除去其内含物,再用清水洗净,可清晰 地观察到幕骨各部分 1、幕骨前臂:是由额唇基沟两端内陷而成,外面的陷孔称前幕骨陷。可借此正确辨别额唇基沟的位置 2、幕骨后臂:是由次后头沟下端内陷而成,外面所留的陷口称后幕骨陷,可用此辨别次后头的位置,两幕骨后臂通常相接形成幕骨 桥,并和幕骨前臂相连合成“P”或”X"形。 3、幕骨背臂:幕骨前臂上又各生出一个突起,向背面伸到触角附近的头臂上 (四)观察昆虫的头式 昆虫的头式常以口器在头部着生的位置而分成三类 1、下口式:口器向下,与身体的纵轴垂直。如蝗虫、粘虫等。 2、前口式:口器向前,与身体纵轴平行。如步行虫、草蛉幼虫等 3、后口式:口器向后斜伸。与身体纵轴成一锐角,不用时常弯贴在身体腹面。如蝽象、蝉、蚜虫等 (五)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昆虫的触角是一对分节的构造,一般着生在额区,具有感觉、臭觉和听觉等功能,形状变化很大,但基本构造相同,都是由柄节 梗节和鞭节组成。以蝗虫的触角为例,观察以下各部分 1、柄节:是触角基部的一节,短而粗大,着生于触角窝内,四周有膜相连。 2、梗节:是触角的第二节,较柄节小。 3、鞭节:是触角的端节,又由许多亚节组成,一般昆虫触角的变化是在梗节和鞭节上 观察各种类型的触角标本,并注意柄节、梗节、鞭节的变化及昆虫因雌雄不同,触角发生的变化。 作业 1、绘蝗虫头部正面图,注明沟与区的名称 2、绘一触角构造图,并注明各节名称。 实验二昆虫的口器及其类型重足纲 头部、 胸腹部 有单眼 或复眼 1 对 无 每节 2 对 陆生 马陆 蛛形纲 头胸部、 腹部 单眼 2-6 对 无 无 共 4 对 陆生 蜘蛛、蝎子、 蜱 昆虫纲 头、胸、 腹 复眼一对, 眼 3 个或无 1 对 一般 一对 共 3 对 陆生或 水生 蝗虫 (二)观察昆虫头部的构造: 昆虫的头部是一完整的体壁高度骨化的坚硬颅壳,没有分节的痕迹,但是有一些与分节无关的后生的沟,沟内有相应的内脊和内突 形成头部的内骨骼。由于头壳上后生沟的存在,把头壳分成若干区。 观察蝗虫标本: 1、额唇基沟:又叫口上沟,位于两个上颚前关节之间,是额与唇基的分界限。额和唇基统称额唇基区。沟上面部分为额区,沟下面 部分为唇基。近沟的两端有两个陷口,称前幕骨陷。 2、额颊沟:由上颚前关节向上伸至复眼下的沟,为额和颊的分界线。两沟中间的区域为额区,沟的外侧部分为颊。此沟在高等昆虫 中已消失。 3、后头沟:由两上颚的后关节向上环绕头孔的第二条马蹄形的沟。沟后的狭条骨片称后头,其颊后的部分称后颊。 4、次后头沟:是环绕头孔的第一条马蹄形沟,在近沟两侧下端的两个陷口称后幕骨陷,沟后的骨片称次后头,次后头与颈膜相连, 因此,必须将头拉出来才能观察到,并能看到侧面有一两个后头突,是颈部侧颈片的支接点。 5、颊下沟:是由额唇基沟至次头沟间的一条横沟,沟下的部分称颊下区。 6、蜕裂线:是头顶中央的一条倒"Y"字形线,常为额的上界。此线在不同的昆虫中变异很大。 此外,头壳的上面部分为顶,和颊合称为颅侧区,前面以额颊沟,后面以后头沟为界。 (三)观察昆虫头部的内骨(示范): 昆虫头部的内骨称幕骨,是由体壁内陷而成,主要功能是加强头壳的支撑以承受口器肌肉的牵引和保护头内脑等器官。 用 5%KOH液在烧杯内将蝗虫头部煮沸,除去其内含物,再用清水洗净,可清晰 地观察到幕骨各部分: 1、幕骨前臂:是由额唇基沟两端内陷而成,外面的陷孔称前幕骨陷。可借此正确辨别额唇基沟的位置。 2、幕骨后臂:是由次后头沟下端内陷而成,外面所留的陷口称后幕骨陷,可用此辨别次后头的位置,两幕骨后臂通常相接形成幕骨 桥,并和幕骨前臂相连合成“P”或"X"形。 3、幕骨背臂:幕骨前臂上又各生出一个突起,向背面伸到触角附近的头臂上。 (四)观察昆虫的头式: 昆虫的头式常以口器在头部着生的位置而分成三类: 1、下口式:口器向下,与身体的纵轴垂直。如蝗虫、粘虫等。 2、前口式:口器向前,与 身体纵轴平行。如步行虫、草蛉幼虫等。 3、后口式:口器向后斜伸。与身体纵轴成一锐角,不用时常弯贴在身体腹面。如蝽象、蝉、蚜虫等。 (五)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昆虫的触角是一对分节的构造,一般着生在额区,具有感觉、臭觉和听觉等功能,形状变化很大,但基本构造相同,都是由柄节, 梗节和鞭节组成。以蝗虫的触角为例,观察以下各部分: 1、柄节:是触角基部的一节,短而粗大,着生于触角窝内,四周有膜相连。 2、梗节:是触角的第二节,较柄节小。 3、鞭节:是触角的端节,又由许多亚节组成,一般昆虫触角的变化是在梗节和鞭节上。 观察各种类型的触角标本,并注意柄节、梗节、鞭节的变化及昆虫因雌雄不同,触角发生的变化。 作业: 1、绘蝗虫头部正面图,注明沟与区的名称。 2、绘一触角构造图,并注明各节名称。 实验二 昆虫的口器及其类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