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N则务与计 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宋红艳 (九三集团哈尔滨大豆制品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38) 素的内容产生了哪些影响等方面进行确认,从而为提高会 摘要:在企业中会计信息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会计计信息质量奠定基础 核算方法的选择,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会计核 计量过程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算程序的全过桯,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从会计确认、计 会计计量过程是会计目标实现的最重要阶段,因此,在 量、记录、报告等方面来讨论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计量过程中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正确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其中包括对计量属性、计量标准的选择等 关键词:会计核算;会计信息:质量:数据 (一)计量属性的选择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可选择的计量属性很多,每种计量属性都有各自的优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148-01 点,同时也有其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企业的实 际情况来科学选择计量属性 1选择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历史成本是已经实际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的质量在企业决策中 发生的客观存在的成本,具有可追溯性、客观性,企业在对 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大,实践证明,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 会计要素计量时,基于历史成本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会计 信息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这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然而,当前市场上物价变动的频 是因为实际工作中运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产生的核 快,幅度较大,因此,容易导致会计数据的相关性降 结果也会有所区别,即会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上的差别,而低,企业收入和费用的配比缺乏逻辑统一性,并且非货币 会计信息的质量好坏将对企业管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 资产容易出现被低估的情况,使得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不 因此,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全过程均要做好会容易被揭示出来。在这样的前提下,就要求对己经发生减 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值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从而对历史成本计量进行修正 确认过程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提高数据相关性。 确认过程是会计核算的第一道程序,其主要任务是确 2选择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可有效避免由于价格 认某项目是否能够列入财务报表某一要素,工作包括记录 波动带来的收益虚计现象,从而使财务状况更真实地被反 项目的取得和发生以及变动情况,工作重点是在数据的筛映出来,对于企业的业绩评价较为客观。但确定重置成本 选以及定性等过程中选择一定的标准作为衡量的依据。 有一定的困难,与原持有资产成本无法完全吻合,也不能 (一)数据筛选过程中标准的选扌 消除由于货币购买力变动所带来的影响 数据是否能够进入会计信息系统,要从数据是否具有 可确定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以及可靠性等几个方面来衡量。为企业资产的现时价值,因此,有利于评价企业财务应变 1.可确定性,是指与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是否能 能力,但由于现实中很多资产和负债没有变现价值,且这 够流入或流出企业。对于不能产生经济利益或者产生的经种计量属性本身也不符合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前提,因 济利益不能流入或流出企业的项目数据则不能进入会计此,一般不应作为计量属性而选 信息系统,只有可确定性的会计数据方可作为会计信息进 4现在可变现净值作为计量属性。 计量属性可反 入会计信息系统 映资产预期变现的能力,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 2可计量性,可计量就是可以用货币定量表示的,企业诸如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不易确定可变现净值,因此,适 经济活动产生的数据方可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只有量化了用范围较小 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才更具有可用性。 3.相关性,相关性就是指会计信息要与企业的决策相 性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但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具有一定 关,只有这样的会计信息才更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 的不确定性,因此,虽然可满足决策相关性的要求,但却不 4可靠性,指会计信息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当能够真实 满足决策可靠性的要求。 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基本要求是 (二)计量标准的选择 数据真实、准确,具有客观性,能够经得起验证和推敲 计量标准即计量单位,是指计量时使用的标准量度,主 (二数据定性过程中标准的选择 要包括名义货币单位和固定货币单位两种。选择名义货币 数据定性是从数据产生的时间和数据身份两个方面进单位可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会计核算,因此,在保证会计信 行定性,从而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用的会计信息 息可靠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一旦遇到通货膨胀等情况 1数据时间的确认,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是在本时,会出现名义货币贬值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而选 期计入还是在以后期间计入需要进行确认,按照权责发生 择固定货币单位可提高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同时,也使得 制的原则,在当期已经发生的收入和费用无论是否实现收会计核算更复杂,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 付都应当计入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而不在当期发生,即使计人员本身的业务能力和道德素养,因此,增加了会计信 发生款项的收付也不计入当期会计信息,合理确认会计数息质量的不确定性。由以上分析可知,这两种计量标准对 据的时间,对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于会计信息质量都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实际工作中 2数据身份的确认,对于企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会计应当谨慎选择,才能使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使用的要求 数据应当计入哪种会计要素中,应当从经济业务对会计要 下转第150页)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宋红艳(1973-),女,河南范县人,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会计。 ?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2015年第10期 N ORTHERN ECONOMY AND TRADE (下转第 150 页) 收稿日期:2015-08-17 作者简介:宋红艳(1973- ),女,河南范县人,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会计。 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宋红艳 (九三集团 哈尔滨大豆制品有限公司,哈尔滨 150038) 摘要:在企业中会计信息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会计 核算方法的选择,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会计核 算程序的全过程,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从会计确认、计 量、记录、报告等方面来讨论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关键词:会计核算;会计信息;质量;数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148-0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的质量在企业决策中 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大,实践证明,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 信息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这 是因为实际工作中运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产生的核算 结果也会有所区别,即会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上的差别,而 会计信息的质量好坏将对企业管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全过程均要做好会 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一、确认过程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确认过程是会计核算的第一道程序,其主要任务是确 认某项目是否能够列入财务报表某一要素,工作包括记录 项目的取得和发生以及变动情况,工作重点是在数据的筛 选以及定性等过程中选择一定的标准作为衡量的依据。 (一)数据筛选过程中标准的选择 数据是否能够进入会计信息系统,要从数据是否具有 可确定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以及可靠性等几个方面来衡量。 1.可确定性,是指与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是否能 够流入或流出企业。对于不能产生经济利益或者产生的经 济利益不能流入或流出企业的项目数据则不能进入会计 信息系统,只有可确定性的会计数据方可作为会计信息进 入会计信息系统。 2.可计量性,可计量就是可以用货币定量表示的,企业 经济活动产生的数据方可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只有量化了 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才更具有可用性。 3. 相关性,相关性就是指会计信息要与企业的决策相 关,只有这样的会计信息才更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 4.可靠性,指会计信息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当能够真实 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基本要求是 数据真实、准确,具有客观性,能够经得起验证和推敲。 (二)数据定性过程中标准的选择 数据定性是从数据产生的时间和数据身份两个方面进 行定性,从而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用的会计信息。 1.数据时间的确认,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是在本 期计入还是在以后期间计入需要进行确认,按照权责发生 制的原则,在当期已经发生的收入和费用无论是否实现收 付都应当计入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而不在当期发生,即使 发生款项的收付也不计入当期会计信息,合理确认会计数 据的时间,对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数据身份的确认,对于企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会计 数据应当计入哪种会计要素中,应当从经济业务对会计要 素的内容产生了哪些影响等方面进行确认,从而为提高会 计信息质量奠定基础。 二、计量过程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会计计量过程是会计目标实现的最重要阶段,因此,在 计量过程中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正确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其中包括对计量属性、计量标准的选择等。 (一)计量属性的选择 可选择的计量属性很多,每种计量属性都有各自的优 点,同时也有其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企业的实 际情况来科学选择计量属性。 1.选择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历史成本是已经实际 发生的客观存在的成本,具有可追溯性、客观性,企业在对 会计要素计量时,基于历史成本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会计 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然而,当前市场上物价变动的频 率较快,幅度较大,因此,容易导致会计数据的相关性降 低,企业收入和费用的配比缺乏逻辑统一性,并且非货币 资产容易出现被低估的情况,使得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不 容易被揭示出来。在这样的前提下,就要求对已经发生减 值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从而对历史成本计量进行修正, 提高数据相关性。 2.选择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可有效避免由于价格 波动带来的收益虚计现象,从而使财务状况更真实地被反 映出来,对于企业的业绩评价较为客观。但确定重置成本 有一定的困难,与原持有资产成本无法完全吻合,也不能 消除由于货币购买力变动所带来的影响。 3.选择现行市价作为计量属性。即以现行市场价格作 为企业资产的现时价值,因此,有利于评价企业财务应变 能力,但由于现实中很多资产和负债没有变现价值,且这 种计量属性本身也不符合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前提,因 此,一般不应作为计量属性而选择。 4.现在可变现净值作为计量属性。这种计量属性可反 映资产预期变现的能力,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 诸如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不易确定可变现净值,因此,适 用范围较小。 5.选择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计量属性。这种计量属 性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但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具有一定 的不确定性,因此,虽然可满足决策相关性的要求,但却不 满足决策可靠性的要求。 (二)计量标准的选择 计量标准即计量单位,是指计量时使用的标准量度,主 要包括名义货币单位和固定货币单位两种。选择名义货币 单位可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会计核算,因此,在保证会计信 息可靠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一旦遇到通货膨胀等情况 时,会出现名义货币贬值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而选 择固定货币单位可提高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同时,也使得 会计核算更复杂,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 计人员本身的业务能力和道德素养,因此,增加了会计信 息质量的不确定性。由以上分析可知,这两种计量标准对 于会计信息质量都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实际工作中 应当谨慎选择,才能使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使用的要求。 财务与审计 148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