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12年第9期 上海经济研究· 管,该公司之原有董事会应即停止职权,由本会之总军事代表代行原董事会一切职权”,①军管会 对中纺公司的接收,从公司到工厂再到车间,自上而下逐步展开,除撤销董事会外其他一切组织机 构均原封未动,至6月底中纺公司及上海所属35家企业的接收工作基本完成,具体包括:棉纺织厂 18家,毛纺织厂5家,印染厂6家,绢纺厂1家,针织、机械、线带等厂5家;主要设备:棉纺锭 910088枚,织机17535台;毛麻绢纺锭50836枚,织机817台。2中纺公司的设备规模在上海纺织 工业整体规模中占有极大比重,仅以18家棉纺织厂为例,其纺锭数占到全市纺锭总数的 3761%,③另一方面,中纺公司所有企业都是由日资企业转化而来,其设施、设备水平及生产能力 都远在上海私营纺织企业之上,这样一个庞大的企业机构完整地收归人民所有,对于新中国国有 经济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 接收清点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司财产不流失,是接管中纺公司的重要环节。首先,清点工作需 要熟练的技术人员或业务人员才能胜任,同时清点工作必须在维持生产的前提下进行,军管会“根 据不打乱原来的企业机构和积极恢复生产的原则”,明确规定“国民党官僚经营时所进用人员,除 开少数反革命分子,破坏分子,挂名领薪及劣迹昭著者外,凡愿意照旧供职的一切员工,应令他们 照旧供职”,为此,留用了包括日籍技术人员在内的绝大多数旧职员,并保留其原职原薪,在军管会 的监督下令其有权有责地照常进行工作,同时发动广大工人群众和积极分子参与清点工作。其 次,原中纺公司仅存在三年多时间,与日资企业经营时相比“凡固定物资,如机器、房屋、地产等, 大体可能相同;凡流动性的物资,如原料,物料,成品等,则迥不相同”。故此次清点的目的就是要 查明日人经营时的一切优良设备,是否仍完美无缺”,及其日资企业遗留物资与原中纺公司移交 物资的增减情况。而实际上,在国民政府接收日资企业时已经过两次点收手续,第一次由日人移 交经济部苏浙皖区特派员办公处,第二次由特派员办公处移交原中纺公司,日人移交时即制有原 始移交清册,原中纺公司接收时又另制一份点收清册,并另外制有一份与日人原始清册不相符的 增耗清册。由此,军管会确定以日本人原始清册为蓝本,原中纺公司接收时的点收清册及増耗清 册为辅本的基本方针,以“先盘点其结存数量,然后再一面开工,一面详细检点、接收和整理”为步 骤,分门别类逐一进行盘存、点收,并对增减设备、物资,做出详细增耗报告,使清点工作在1949年 内顺利完成。④ 实际上“接管”本身包涵了“接收”与“管理”两层意义,它是两种不同性质而又互相穿插的工 作“接收”的任务主要是通过物资盘存、资产点收等具体工作,把官僚资本企业完整地收归人民所 有,“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利用旧机构、旧人员、旧制度,维持被接收官僚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正所 谓边接边管。时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的饶漱石对“接”与“管”的关系 与接管目的明确指示:∵…不要把接与管分开。接是为了管,管是为了搞好生产”,企业接管的 “目的不是打乱而是改造,不是停止生产而是越快恢复生产越好,…总之,一切是以恢复与发展 生产为目的,不能因为接收而停止了生产”。⑤中纺公司所属各厂在“在上海解放后三天内即全部 复工”,6月中旬,各厂生产基本得到了恢复,其生产恢复情况“已接近今年四月份国民党统治时期 ①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B1-1-2067-2《为令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之原有董事会停止一切职权由》。 ②主要设备的数据依据《上海纺织工业志》大事记,另关于棉纺锭数《上海纺织工业志》行业篇、《上海通志》 《上海市人民政府志》等资料都为89.82万枚,两个数据略有差距,但因《上海纺织工业志》“大事记”中,主要设备 数据包括棉纺锭,织机:毛麻绢纺锭及织机四项,更能反映中纺公司的设备规模情况,故此处选用了“大事记”的数 ③参见《上海纺织工业志》行业篇、《上海通志》、《上海市人民政府志》等 ④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B1-1-2062促上海军管会财经委轻工处“关于接管中纺公司的方法办法建议”》 1949年4月26日 ⑤《饶漱石关于接管上海问题的报告》1949年5月6日,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接管上海》上卷、文献资 料,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第23-33页 91994-2013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管,该公司之原有董事会应即停止职权,由本会之总军事代表代行原董事会一切职权”,①军管会 对中纺公司的接收,从公司到工厂再到车间,自上而下逐步展开,除撤销董事会外其他一切组织机 构均原封未动,至 6 月底中纺公司及上海所属 35 家企业的接收工作基本完成,具体包括: 棉纺织厂 18 家,毛纺织厂 5 家,印染厂 6 家,绢纺厂 1 家,针织、机械、线带等厂 5 家; 主要设备: 棉纺锭 910088 枚,织机 17535 台; 毛麻绢纺锭 50836 枚,织机 817 台。② 中纺公司的设备规模在上海纺织 工业整体规 模 中 占 有 极 大比 重,仅 以 18 家棉纺织厂为例,其纺锭数占到全市纺锭总数的 37. 61% ,③另一方面,中纺公司所有企业都是由日资企业转化而来,其设施、设备水平及生产能力 都远在上海私营纺织企业之上,这样一个庞大的企业机构完整地收归人民所有,对于新中国国有 经济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 接收清点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司财产不流失,是接管中纺公司的重要环节。首先,清点工作需 要熟练的技术人员或业务人员才能胜任,同时清点工作必须在维持生产的前提下进行,军管会“根 据不打乱原来的企业机构和积极恢复生产的原则”,明确规定“国民党官僚经营时所进用人员,除 开少数反革命分子,破坏分子,挂名领薪及劣迹昭著者外,凡愿意照旧供职的一切员工,应令他们 照旧供职”,为此,留用了包括日籍技术人员在内的绝大多数旧职员,并保留其原职原薪,在军管会 的监督下令其有权有责地照常进行工作,同时发动广大工人群众和积极分子参与清点工作。其 次,原中纺公司仅存在三年多时间,与日资企业经营时相比,“凡固定物资,如机器、房屋、地产等, 大体可能相同; 凡流动性的物资,如原料,物料,成品等,则迥不相同”。故此次清点的目的就是要 “查明日人经营时的一切优良设备,是否仍完美无缺”,及其日资企业遗留物资与原中纺公司移交 物资的增减情况。而实际上,在国民政府接收日资企业时已经过两次点收手续,第一次由日人移 交经济部苏浙皖区特派员办公处,第二次由特派员办公处移交原中纺公司,日人移交时即制有原 始移交清册,原中纺公司接收时又另制一份点收清册,并另外制有一份与日人原始清册不相符的 增耗清册。由此,军管会确定以日本人原始清册为蓝本,原中纺公司接收时的点收清册及增耗清 册为辅本的基本方针,以“先盘点其结存数量,然后再一面开工,一面详细检点、接收和整理”为步 骤,分门别类逐一进行盘存、点收,并对增减设备、物资,做出详细增耗报告,使清点工作在 1949 年 内顺利完成。④ 实际上“接管”本身包涵了“接收”与“管理”两层意义,它是两种不同性质而又互相穿插的工 作,“接收”的任务主要是通过物资盘存、资产点收等具体工作,把官僚资本企业完整地收归人民所 有,“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利用旧机构、旧人员、旧制度,维持被接收官僚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正所 谓边接边管。时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的饶漱石对“接”与“管”的关系 与接管目的明确指示: “……不要把接与管分开。接是为了管,管是为了搞好生产”,企业接管的 “目的不是打乱而是改造,不是停止生产而是越快恢复生产越好,……总之,一切是以恢复与发展 生产为目的,不能因为接收而停止了生产”。⑤中纺公司所属各厂在“在上海解放后三天内即全部 复工”,6 月中旬,各厂生产基本得到了恢复,其生产恢复情况“已接近今年四月份国民党统治时期 — 149 — 2012 年第9 期 ·上海经济研究· ① ② ③ ④ ⑤ 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B1 - 1 - 2067 - 2《为令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之原有董事会停止一切职权由 》。 主要设备的数据依据《上海纺织工业志》大事记,另关于棉纺锭数《上海纺织工业志》行业篇、《上海通志》、 《上海市人民政府志》等资料都为 89. 82 万枚,两个数据略有差距,但因《上海纺织工业志》“大事记”中,主要设备 数据包括棉纺锭,织机; 毛麻绢纺锭及织机四项,更能反映中纺公司的设备规模情况,故此处选用了“大事记”的数 据。 参见《上海纺织工业志》行业篇、《上海通志》、《上海市人民政府志》等。 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B1 - 1 - 2062《上海军管会财经委轻工处: “关于接管中纺公司的方法办法建议”》 1949 年 4 月 26 日。 《饶漱石关于接管上海问题的报告》1949 年 5 月 6 日,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接管上海》上卷、文献资 料,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年版,第 23 ~ 33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