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时间,而使投加的部分混凝剂未反应完全时就随出水流出,致使出水中悬浮固体的去除率降 低,甚至出现负增长的趋势。 2.3.3气浮池分2个区:接触区和分离区。 2.3.3.1设计接触区时,要注意控制絮凝水的上升流速,避免短流、偏流,不致在上浮 过程中被水流剪脱已粘附的气泡而影响后续分离效果。通常情况下接触区的上升流速以控制 在10~20mm/s为宜高度以15~2.0m为宜,在这种流速和高度下,既保证了絮粒和微气泡 的接触时间,又不会造成絮粒因上浮时间过长而破坏或下沉。 合理地布置释放器,使释放水的作用范围遍及全区,能充分、及时地使微气泡下絮粒接触。 2.3.3.2分离区选择分离速度时,应有利于带气絮粒上浮。对于絮粒大、密度小、不易 破碎的带气絮粒一般采取较大的分离速度,反之取较小值。分离区的流速宜在1~3mm/s, 流速过小会造成大絮粒因拥挤而沉淀,流速过大会造成带气絮粒和清水的分界面向下延伸, 从而造成絮粒随水流出、水质下降 对浓度大、浮渣多,在固液分离时形成拥挤上浮现象的应减小上浮速度,否则浮渣层太厚会 造成落渣,或因分离区容积过小而影响分离效果 选取集水系统时,尽可能做到集水均匀,不让上浮较慢的细小带气絮粒流出池外。为此,应 避免短流、快部滞流、碰壁回流等不良现象出现。 当溶气气浮池的水力负荷>10mm2h时,很容易出现气浮出水携带气泡进入后续滤池的 情况,气泡会存在于滤池的上层。虽然有人发现滤池中气泡的存在会有利于水中颗粒的去除, 但是它会导致滤池水头损失的急剧升高,从而使滤池运行周期显著缩短,因此应该避免滤池 进水中气泡的存在,所以在大幅度提高溶气气浮池水力负荷的同时,必须设置脱气系统(具 体内容见附录2)以保证工艺的正常运行时间,而使投加的部分混凝剂未反应完全时就随出水流出,致使出水中悬浮固体的去除率降 低,甚至出现负增长的趋势。 2.3.3 气浮池分 2 个区:接触区和分离区。 2.3.3.1 设计接触区时,要注意控制絮凝水的上升流速,避免短流、偏流,不致在上浮 过程中被水流剪脱已粘附的气泡而影响后续分离效果。通常情况下接触区的上升流速以控制 在 10~20mm/s 为宜,高度以 1.5~2.0m 为宜,在这种流速和高度下,既保证了絮粒和微气泡 的接触时间,又不会造成絮粒因上浮时间过长而破坏或下沉。 合理地布置释放器,使释放水的作用范围遍及全区,能充分、及时地使微气泡下絮粒接触。 2.3.3.2 分离区选择分离速度时,应有利于带气絮粒上浮。对于絮粒大、密度小、不易 破碎的带气絮粒一般采取较大的分离速度,反之取较小值。分离区的流速宜在 1~3mm/s, 流速过小会造成大絮粒因拥挤而沉淀,流速过大会造成带气絮粒和清水的分界面向下延伸, 从而造成絮粒随水流出、水质下降。 对浓度大、浮渣多,在固液分离时形成拥挤上浮现象的应减小上浮速度,否则浮渣层太厚会 造成落渣,或因分离区容积过小而影响分离效果。 选取集水系统时,尽可能做到集水均匀,不让上浮较慢的细小带气絮粒流出池外。为此,应 避免短流、快部滞流、碰壁回流等不良现象出现。 当溶气气浮池的水力负荷>10 m3 /m2 •h 时,很容易出现气浮出水携带气泡进入后续滤池的 情况,气泡会存在于滤池的上层。虽然有人发现滤池中气泡的存在会有利于水中颗粒的去除, 但是它会导致滤池水头损失的急剧升高,从而使滤池运行周期显著缩短,因此应该避免滤池 进水中气泡的存在,所以在大幅度提高溶气气浮池水力负荷的同时,必须设置脱气系统(具 体内容见附录 2)以保证工艺的正常运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