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深入分析课文 、讨论课文思想。 教学步骤 齐读,解题导入 1、齐读课文; 2、题目“核舟”是什么意思呢?一枚桃核上能刻些什么东西呢? 这节课来我们具体探究一下。 二、整体感知、图解课文 1、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 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 “奇巧”一词(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 2、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核舟”的?可分几部分? “总一分一总”结构。分三部分。 3、图解课文。 一、综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 船舱——船舱的结构形态 船头一三个人物的姿态、神情 具体介绍核舟船尾一—舟子二人的形象 船背—题刻及颜色 三、对“核舟”总结、评价 三、研读段落、亮点分析 (一)分析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 1.第一部分(1):总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 题目。 (1)作者是怎样称赞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的? —奇巧 (2)王叔远雕刻的特点是什么?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作者得到的核舟是什么内容? 大苏泛赤壁 2.讨论第二段 (1)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 主要说明船舱的结构形态。 (2)这一节文字在说明船舱中间的情形时,重点说明了什么内容? 应是八扇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六字文句。 (3)除说明船舱外,这段文字还有没有其它的说明内容? 有。开头一句总体说明了核舟的长度与高度。 (4)试想想,整个核舟只有“八分”长,“二黍高”。船舱就更是 微不足道了。作者却在船舱的说明中强调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以 为有什么用意? 正是抓住重点,突出各部分的重点,紧扣了“奇巧、灵怪”这 说明核心 (5)领会苏轼文句。一是搞清其诗情画意;二是从修辞角度分析, 如衬托、对偶等。可为下文有关苏轼形象的理解作铺垫 请反复阅读第二段,体会文字少信息量大的文字简洁的特点 二)分析讨论第三、四段 教学札记 3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33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深入分析课文; 2、讨论课文思想。 教学步骤: 一、齐读,解题导入: 1、齐读课文; 2、题目“核舟”是什么意思呢?一枚桃核上能刻些什么东西呢? 这节课来我们具体探究一下。 二、整体感知、图解课文: 1、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 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 ——“奇巧” 一词(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 2、 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核舟”的?可分几部分? ——“总—分—总”结构。分三部分。 3、图解课文。 一、综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 船舱----船舱的结构形态 船头----三个人物的姿态、神情 二、具体介绍核舟 船尾-----舟子二人的形象 奇巧 船背----题刻及颜色 三、对“核舟”总结、评价 三、研读段落、亮点分析: (一)分析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 1.第一部分(1):总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 题目。 (1)作者是怎样称赞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的? ——奇巧 (2)王叔远雕刻的特点是什么?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作者得到的核舟是什么内容? ——大苏泛赤壁 2.讨论第二段: (1)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 主要说明船舱的结构形态。 (2)这一节文字在说明船舱中间的情形时,重点说明了什么内容? 应是八扇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六字文句。 (3)除说明船舱外,这段文字还有没有其它的说明内容? 有。开头一句总体说明了核舟的长度与高度。 (4)试想想,整个核舟只有“八分”长,“二黍高”。船舱就更是 微不足道了。作者却在船舱的说明中强调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以 为有什么用意? 正是抓住重点,突出各部分的重点,紧扣了“奇巧、灵怪”这 一说明核心。 (5)领会苏轼文句。一是搞清其诗情画意;二是从修辞角度分析, 如衬托、对偶等。可为下文有关苏轼形象的理解作铺垫。 请反复阅读第二段,体会文字少信息量大的文字简洁的特点。 (二)分析讨论第三、四段 教学札记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