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nomics and Applied Biology 种间遗传差异则降低,种内最大遗传距离和种间最代的担忧,然而,即便是最早提出条形码概念的 小遗传距离可能重叠交叉,条形码间隙消失,可能得 Hebert也认为传统分类学研究十分重要。传统分类 出错误的结论。有研究显示确实存在种内分化过高学成果是DNA条形码研究的不可或缺的基石(傅美 ( Boyer et al,2007)和种间分化不足( Shearer and cof-兰等,2010),全面深入地弄清分类群的形态学特征是 froth,2008)现象。 DNA条形码研究正确取样的前提( Meyer and Paulay, 目前的DNA条形码主要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基2005; Desalle,2006),脱离传统分类学而开展DNA 因,而二者均为单亲遗传,鉴定存在杂交的生物类群条形码研究是很难想象的,不可能取得科学准确的 时明显有缺陷( Will et al,2005; Rubinoff et al,2006b)。成果( Lipscomb et al,2003; Tautz et al,2003)。事实上, 许多生物类群存在不完全支系演化( incomplete lineage DNA条形码不仅不会取代传统的分类学,而且二者 sorting)与杂交等基因渗入 (introgression)现象,DNA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共同推动生物分类和系统学研 条形码鉴定难以区分( Moritz and cicero,2004;Whit-究(宁淑萍等,2008)。 worth et al., 2007; Toffoli et al., 2008) 52选择合适的标记是有效应用条形码的前提 新近形成的物种,其分子间差异不一定达到显 著区分的程度,而且分子进化速率的差异可能导致 不同的DNA序列在生物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承 二次突变也会影响分析的结果;近缘和近期分化的受的选择压不同,因而演化速率存在差异。不同的分 物种是否能用该方法验证一直备受争议 类阶元对于鉴定分类的条形码要求不同。鉴别属、种 等较低分类阶元时,要求DNA条形码序列变异较 43DNA条形码分类的鉴定阈值难以统一 大,这样才能将亲缘关系较近的种以及新发生的物 虽然已有的大部分研究结果显示COI等DNA种彼此间区别开来,需要选择进化速率较快的基因 条形码能够胜任分类鉴定,但是,这些研究的对象都在进化史上,科、目等更高分类阶元的分类群间彼此 是能够采用传统分类方法清晰鉴定的代表性物种。如产生歧异分化的时代较久远,不仅形态特征上分类 果用于传统形态学分类较困难的物种,DNA条形码群内部具有显著相同的特征、分类群间差异显著,而 分析很可能遇到诸多问题。不同物种的变异范围可能 且分类群间在分子水平上形成了稳定的显著差异, 不一致,种内和种间变异范围模糊,很难界定区分种因此,在鉴别科、目等高分类阶元时选择进化速率较 内和种间差异的标准;其它各分类阶元上不同生物类慢的DNA序列更合适,而选择进化速率快的基因反 而效果较差,可能将原本是同一分类群的生物鉴定 群判断标准同样也难以确定(肖金花等,2004)。目前 很多研究取材时取材的种群数量很少,每个种群仅 为不同的分类群。尽管理论上一条数十个核苷酸的 DNA序列就足够将所有的生物一一区分开来,但是 仅分析1或2个个体,必然导致种内变异的低估:或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已有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根 者没有分析姊妹类群,高估了种间差异,这可能虚高据研究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鉴别不同分类阶元的要 了DNA条形码的有效性和准确率( Dasmahapatra求,组合应用源于细胞器DNA序列和核基因的核糖 and mallet,2006;闫化学和于杰,2010)。 体、EFlα等序列( Ahrens et al,2007; Elias et al,2007), 自然界普遍存在共生和寄生现象,采用通用筛选建立适应不同分类群、不同分类阶元的进化速 DNA条形码很难实现。例如,珊瑚与黄球藻等植物率适宜的DNA条形码,这是DNA条形码发展的必 共生,提取DNA时难以将二者完全分开,因此,扩增由之路。分类学知识基础不同的生物学者可以选择 的引物应该具有珊瑚的特异性和黄球藻的特异性。从不同的阶元进行分类鉴定,例如陆地植物条形码 展望 组合tbcL(科)+maK(属)+IS和 trnH-psbA(种)鉴别 鉴定体系(任保青和陈之端,2010) 虽然争议仍然存在,但是,在动物、植物和微生 物中已经取得了越来越多的DNA条形码研究成果,之协作系统研究是DNA条形码研究的必由 53分 显著地推动了生物分类学的发展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成果,DNA条 5.1传统分类学是DNA条形码发展的基石 形码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 DNA条形码不断取得的成果为分类学注入了长时间内,筛选适宜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不同分类 新的发展动力,出现了传统分类学可能被弱化与取阶元和分类群的优良DNA条形码依然是主要研究 91994-2012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Genomics and Applied Biology 种间遗传差异则降低,种内最大遗传距离和种间最 小遗传距离可能重叠交叉,条形码间隙消失,可能得 出错误的结论。有研究显示确实存在种内分化过高 (Boyer et al., 2007)和种间分化不足(Shearer and Cof￾froth, 2008)现象。 目前的 DNA 条形码主要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基 因,而二者均为单亲遗传,鉴定存在杂交的生物类群 时明显有缺陷(Will et al., 2005; Rubinoff et al., 2006b)。 许多生物类群存在不完全支系演化(incomplete lineage sorting)与杂交等基因渗入(introgression)现象,DNA 条形码鉴定难以区分(Moritz and Cicero, 2004; Whit￾worth et al., 2007; Toffoli et al., 2008)。 新近形成的物种,其分子间差异不一定达到显 著区分的程度,而且分子进化速率的差异可能导致 二次突变也会影响分析的结果;近缘和近期分化的 物种是否能用该方法验证一直备受争议。 4.3 DNA 条形码分类的鉴定阈值难以统一 虽然已有的大部分研究结果显示 COⅠ等 DNA 条形码能够胜任分类鉴定,但是,这些研究的对象都 是能够采用传统分类方法清晰鉴定的代表性物种。如 果用于传统形态学分类较困难的物种,DNA 条形码 分析很可能遇到诸多问题。不同物种的变异范围可能 不一致,种内和种间变异范围模糊,很难界定区分种 内和种间差异的标准;其它各分类阶元上不同生物类 群判断标准同样也难以确定(肖金花等, 2004)。目前, 很多研究取材时取材的种群数量很少,每个种群仅 仅分析 1 或 2 个个体,必然导致种内变异的低估;或 者没有分析姊妹类群,高估了种间差异,这可能虚高 了 DNA 条形码的有效性和准确率(Dasmahapatra and Mallet, 2006; 闫化学和于杰, 2010)。 自然界普遍存在共生和寄生现象,采用通用 DNA 条形码很难实现。例如,珊瑚与黄球藻等植物 共生,提取 DNA 时难以将二者完全分开,因此,扩增 的引物应该具有珊瑚的特异性和黄球藻的特异性。 5 展望 虽然争议仍然存在,但是,在动物、植物和微生 物中已经取得了越来越多的 DNA 条形码研究成果, 显著地推动了生物分类学的发展。 5.1 传统分类学是 DNA 条形码发展的基石 DNA 条形码不断取得的成果为分类学注入了 新的发展动力,出现了传统分类学可能被弱化与取 代的担忧,然而,即便是最早提出条形码概念的 Hebert 也认为传统分类学研究十分重要。传统分类 学成果是 DNA 条形码研究的不可或缺的基石(傅美 兰等, 2010),全面深入地弄清分类群的形态学特征是 DNA 条形码研究正确取样的前提(Meyer and Paulay, 2005; DeSalle, 2006),脱离传统分类学而开展 DNA 条形码研究是很难想象的,不可能取得科学准确的 成果(Lipscomb et al., 2003; Tautz et al., 2003)。事实上, DNA 条形码不仅不会取代传统的分类学,而且二者 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共同推动生物分类和系统学研 究(宁淑萍等, 2008)。 5.2 选择合适的标记是有效应用条形码的前提 不同的 DNA 序列在生物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承 受的选择压不同,因而演化速率存在差异。不同的分 类阶元对于鉴定分类的条形码要求不同。鉴别属、种 等较低分类阶元时,要求 DNA 条形码序列变异较 大,这样才能将亲缘关系较近的种以及新发生的物 种彼此间区别开来,需要选择进化速率较快的基因; 在进化史上,科、目等更高分类阶元的分类群间彼此 产生歧异分化的时代较久远,不仅形态特征上分类 群内部具有显著相同的特征、分类群间差异显著,而 且分类群间在分子水平上形成了稳定的显著差异, 因此,在鉴别科、目等高分类阶元时选择进化速率较 慢的 DNA 序列更合适,而选择进化速率快的基因反 而效果较差,可能将原本是同一分类群的生物鉴定 为不同的分类群。尽管理论上一条数十个核苷酸的 DNA 序列就足够将所有的生物一一区分开来,但是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已有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根 据研究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鉴别不同分类阶元的要 求,组合应用源于细胞器 DNA 序列和核基因的核糖 体、EF1α 等序列(Ahrens et al., 2007; Elias et al., 2007), 筛选建立适应不同分类群、不同分类阶元的进化速 率适宜的 DNA 条形码,这是 DNA 条形码发展的必 由之路。分类学知识基础不同的生物学者可以选择 从不同的阶元进行分类鉴定,例如,陆地植物条形码 组合 rbcL (科)+matK (属)+ITS 和 trnH-psbA (种)鉴别 鉴定体系(任保青和陈之端, 2010)。 5.3 分工协作系统研究是 DNA 条形码研究的必由 之路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成果,DNA 条 形码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 长时间内,筛选适宜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不同分类 阶元和分类群的优良 DNA 条形码依然是主要研究 75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