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3期 王中林,等:一种多智能体领航跟随编队新型控制器的设计 ·303· 则V(e)的差分为 4V(e(k))=V(e(k+1))-V(E(k))= AVe()≤2C,√Aq) Av(E(k))_ e(k+1)'Pe(k+1)-E(k)'PE(k)= 2aV(e(k))+An(q)C。2= ((F☒Im)e(k)+g(k))'P(F☒Im)E(k)+ -2aV(e(k))+Am(g)C。2+ g(k))-E(k)"Pe(k)= 2√aV(e(k)) Co≤ (e(k)(Fr☒Im)+g(k))P((F☒Im)E(k)+ Va入min(q) g(k))-E(k)"Pe(k)= -a(e(k)+(d(g)+ e(k)'((FT☒Im)P(F☒I.)-P)e(k)+ ,ad(g)c。2 这里入表示(Fq)TFq的最大特征值。进而可得 28(k)(FI)Pg(k)+g(k)Pg(k)= V(e(k))≤V(e(0)eat+ E(k)((FqF-q))(k)+ 2E(k)'(Fq)☒Im)g(k)+g(k)'(q☒Im)g(k) gQo+ga6 a入min(q) 化简FqF-q得 则有 FgF-g= 2 limv())(( 2dr2H-dr2H dr'H 2r2 I. &入in(q) dr'H-2r1,2r1 -2r1 (12) 令 由式(11)和式(12),可以得到C的一个限定值为 「2dr2H-d2r2㎡dr2H-2r21. C=- 0= 。V+a入nq)Aq>0 入min(q) dr'H 2r21,2r 1,2r1. 因此有 则有 liml(k)‖≤C AV(E(k))=-E(k)(I)E(k)+ 即在切换拓扑下系统能够达到稳定并实现一致性编 2E(k)'((Fq)☒Im)g(k)+g(k)'(q☒In)g(k) 队。定理2证毕。 由引理3以及式(10)可知,Q是正定矩阵。 从定理1和定理2可知,文中的基于领航跟随 注意到对于V(e)有: 法的编队控制器设计的核心是设定控制参数r和d Ain(q)IEI2≤(e)≤A(q)IeI2 的取值范围。二者可以看作系统收敛过程中的波动 强度因子,顾名思义当它们的值在给定范围内比较 (11) 大时系统在收敛的过程中波动比较大也就使得超调 由式(11)可得 量较大,从而使系统可能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达到 e'(Q☒Im)e、入in(Q) =2a 稳定或者一直处于调节状态,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如 e'(q☒In)eAm(q) 果用实际机器人做实验,由于速度剧烈波动可能对 入min(Q) 式中:“=2以。则有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有损害。而当它们取值都比较小 时,虽然在系统收敛的过程中波动较小,但是可能达 △V(ε(k))=2e(k)'((Fq)⑧Im)g(k)+ 到稳定的调节时间会更长。所以只有当二者在给定 g(k)(g☒Im)g(k)-e(k)'(Q☒Im)ε(k)≤ 范围内经过多次仿真实验或者凭经验取到合适值时 -2aV(e(k))+2IeI·I(Fq)☒ 才能使系统收敛并很快稳定从而实现预期编队。 In‖·Ig‖+入mm(q)lg‖2 3实验结果 因为式(7)中的r、d、a(k)、8、p(k)均为已知 本节将分别采用MATLAB软件仿真和在美国 量,又由于‖H‖的值是有界的,不妨设其最大边 MobileRobots公司生产的Amigobot实验平台上做实 界值为Hx,则可知IgI≤Co,这里常量C。的大 验来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和实际可行性。该实验部分 小决定于r、d、ao(k)、δ、p(k)以及Hm的值。 主要采用将3个智能体的MATLAB仿真效果和在3 结合式(11)可得 个Amigobot机器人上做实验的效果做对比的形式则 V(ε) 的差分为 ΔV(ε(k)) = V(ε(k + 1)) - V(ε(k)) = ε(k + 1) TPε(k + 1) - ε(k) TPε(k) = ((F 􀱋 Im) ε(k) + g(k)) TP((F 􀱋 Im)ε(k) + g(k)) - ε (k) TPε(k) = (ε(k) T (F T 􀱋 Im) + g(k) T )P((F 􀱋 Im)ε(k) + g(k)) - ε (k) TPε(k) = ε(k) T ((F T 􀱋 Im)P(F 􀱋 Im) - P)ε(k) + 2ε (k) T (F T 􀱋 Im)Pg(k) + g (k) TPg(k) = ε(k) T ((F T qF - q) 􀱋 Im)ε(k) + 2ε (k) T ((F T q) 􀱋 Im)g(k) + g (k) T (q 􀱋 Im)g(k) 化简 F T qF - q 得 F T qF - q = - 2dr 2H - d 2 r 2 H 2 dr 2H - 2r 2 In dr 2H - 2r 2 In 2r In - 2r 2 In é ë ê ê ù û ú ú 令 Q = 2dr 2H - d 2 r 2 H 2 dr 2H - 2r 2 In dr 2H - 2r 2 In 2r In - 2r 2 In é ë ê ê ù û ú ú 则有 ΔV(ε(k)) = - ε(k) T (Q 􀱋 Im )ε(k) + 2ε (k) T ((F T q) 􀱋 Im )g(k) + g(k) T (q 􀱋 Im )g(k) 由引理 3 以及式(10)可知, Q 是正定矩阵。 注意到对于 V(ε) 有: λmin(q) ‖ε‖2 ≤ V(ε) ≤ λmax(q) ‖ε‖2 (11) 由式(11)可得 ε T (Q 􀱋 Im )ε ε T (q 􀱋 Im )ε ≥ λmin(Q) λmax(q) = 2α 式中: α = λ min(Q) 2λ max(q) 。 则有 ΔV(ε(k)) = 2ε(k) T ((F T q) 􀱋 Im )g(k) + g(k) T (q 􀱋 Im)g(k) - ε(k) T (Q 􀱋 Im)ε(k) ≤ - 2αV(ε(k)) + 2‖ ε T‖·‖(F T q) 􀱋 Im‖·‖g‖ + λmax(q) ‖g‖2 因为式(7) 中的 r 、 d 、 a0(k) 、 δ - 、 p(k) 均为已知 量,又由于 ‖H‖ 的值是有界的,不妨设其最大边 界值为 Hmax ,则可知 ‖g‖ ≤ C0 ,这里常量 C0 的大 小决定于 r 、 d 、 a0(k) 、 δ - 、 p(k) 以及 Hmax 的值。 结合式(11)可得 ΔV(ε(k)) ≤ 2C0 λV(ε(k)) λmin(q) - 2αV(ε(k)) + λmax(q)C0 2 = - 2αV(ε(k)) + λmax(q)C0 2 + 2 αV(ε(k)) λ αλmin(q) C0 ≤ - αV(ε(k)) + (λmax(q) + λ αλmin(q) )C0 2 这里 λ 表示 (F T q) T F T q 的最大特征值。 进而可得 V(ε(k)) ≤ V(ε(0))e -αk + Co 2 α (λmax(q) + λ αλmin(q) )(1 - e -αk ) 则有 lim k→¥ V(ε(k)) ≤ Co 2 α (λmax(q) + λ αλmin(q) ) (12) 由式(11)和式(12),可以得到 C 的一个限定值为 C = C0 αλmin(q) λ + α 2 λmin(q)λmax(q) > 0 因此有 lim k→¥ ‖ξ(k)‖ ≤ C 即在切换拓扑下系统能够达到稳定并实现一致性编 队。 定理 2 证毕。 从定理 1 和定理 2 可知,文中的基于领航跟随 法的编队控制器设计的核心是设定控制参数 r 和 d 的取值范围。 二者可以看作系统收敛过程中的波动 强度因子,顾名思义当它们的值在给定范围内比较 大时系统在收敛的过程中波动比较大也就使得超调 量较大,从而使系统可能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达到 稳定或者一直处于调节状态,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如 果用实际机器人做实验,由于速度剧烈波动可能对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有损害。 而当它们取值都比较小 时,虽然在系统收敛的过程中波动较小,但是可能达 到稳定的调节时间会更长。 所以只有当二者在给定 范围内经过多次仿真实验或者凭经验取到合适值时 才能使系统收敛并很快稳定从而实现预期编队。 3 实验结果 本节将分别采用 MATLAB 软件仿真和在美国 MobileRobots 公司生产的 Amigobot 实验平台上做实 验来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和实际可行性。 该实验部分 主要采用将 3 个智能体的 MATLAB 仿真效果和在 3 个 Amigobot 机器人上做实验的效果做对比的形式 第 3 期 王中林,等:一种多智能体领航跟随编队新型控制器的设计 ·30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