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In PL =a+a In A+aBn In EFF+Br In EFF?+Br In EFF aBrlnCZ+Br2 In XD+aBrInTZ+&B, InL 基于本研究需要,假设各时期投资的转化效率均为常数,可进一步改写成: In Plit =C+x, In CZ+%2 In XD+x, InTZ+X4 InL (7) 可构建本文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减贫效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如下: In PI =C+x In CZi +x2 In XD+l3 In TZi +x In Li +eir (8)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由于西藏数据缺失较大,本文实证分析采用的样本包括除了西藏、香港、澳门特别行 政区、台湾的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02008年间的面板数据。基于财政金融 支农政策减贫效应理论模型(8),分别就变量指标的选取及数据来源详述如下 (1)农村贫困情况(Pln)。通常是以农村贫困人口或农村贫困发生率来衡量农村贫困 情况,考虑到数据处理及取对数的需要,本文选取各省历年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表示。我 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主要是指物质生活特别困难,只能维持萎缩性再生产或简单再生产的 那部分绝对贫困的群体。2000年,国家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5元作为贫困线的标准, 十多年来贫困线的标准不断调整,2011年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把农民 人均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贫困线标准。但是,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发展、 活水平等存在的差距,各省的食物结构、消费水平和物价指数不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 设定的仅仅是平均水平,并不具体适用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准确度量各省农村 贫困人口,本文农村贫困人口是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贫困标准统计而来,数据直 接取自《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⑥ (2)财政支农指标(CZ1)。Cz是以各省各年财政用于纯农业方面的支出加上农业 基本建设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农村社会救济支出进行度量,②用固定资产价格指 数调整后,以5%的折旧率按照永续盘存法计算得出,数据来源于199-2009年《中国统 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3)金融支农指标(YD)。金融支农政策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尤其对于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农村建设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可通过信贷达到为三农经 济“输血”,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供求的矛盾,推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因此,本文 中ⅫD是以20002008年各省农村信贷总额用固定资产价格指数调整后,以5%的折旧率 按照永续盘存法计算得出。数据来源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999-2009年各省 统计年鉴。 (4)农户自有投资指标(7zn)。农户自有资金的投入反映了农村私人投入,可以解决 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加速农业内部资金积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户 脱贫,同时,也反映出了农户脱贫致富的能动性。本研究中7za釆用扣除住宅投资后的农 户固定资产投资替代。数据来源于1999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 (5)农村劳动力指标(L)。本文选取各省各年农村就业人员数来反映。数据来源于 ①其中,极小部分数据缺失,采用模拟方法生成 本文的财政用于纯农业的支出,由于样本期指标体系的变化,20002002年的财政纯农业支出为支援 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三者之和;2003-2006年为农 业支出、林业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三者之和,2007、2008年为农林水利事务支出。基于本研究需要 ,假设各时期投资的转化效率均为常数 ,可进一步改写成 : 可构建本文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减贫效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如下 : (二 )数 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由于西藏数据缺失较大 ,本文实证分析采用的样本包括除了西藏 、香港 、澳 门特别行 政 区 、台湾 的中国 30 个 省 (直 辖市 、 自治 区 )2 000-2008 年 间的面板 数据 。基 于财政 金 融 支农政策减贫效应理论模型 (8) ,分别就变量指标的选取及数据来源详述如下 。 (1)农村贫困情况 (P Iit ) 。通 常是以农村贫困人 口或农村贫困发生率来衡量农村贫困 情 况 ,考虑到数据处理及取对数的需要 ,本 文选取各省历年的农村贫困人 口数量表示 。我 国农村的贫困人 口 ,主要是指物质生活特别困难 ,只能维持萎缩性再生产或简单再生产的 那 部分绝对贫困的群体 。2000 年 ,国家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25 元作为贫困线的标准 , 十 多年来贫困线的标准不断调整 ,20 11年 11 月 29 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 ,把 农 民 人 均收入 2300 元 作为新的贫困线标准 。但 是 ,中国各省 (直辖市 、自治区 )经 济发展 、 生活水平等存在的差距 ,各省的食物结构 、消费水平和物价指数不同 ,国家农村贫困标准 设定的仅仅是平均水平 ,并不具体适用于各省 (直辖市 、自治区 ) ,为准确度量各省农村 贫 困人 口 ,本文农村贫困人口是 以各省 (直辖市 、自治区)的贫困标准统计而来 ,数据直 接取 自 《新 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① (2 )财政支农指标 (C Z it ) 。C Z it是 以各省各年财政用于纯农业方面的支 出加上农业 基本建设支出 、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 、农村社会救济支出进行度量 ,②用固定资产价格指 数 调整后 ,以 5% 的折 旧率按照永续盘存法计算得 出 ,数 据来源于 1999— 2009 年 《中国统 计年鉴》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 (3 )金 融支农指标 (X D it ) 。金 融支农政策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 尤其对于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农村建设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可通过信贷达到为三农经 济 “ 输血”,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供求的矛盾 ,推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因此 ,本文 中X Dit是以 2000-2008 年各省农村信贷总额用固定资产价格指数调整后,以 5% 的折旧率 按 照永 续盘存法 计算得 出 。数 据 来源 于 《新 中国六 十年 统计资料 汇编 》 、19 99-2009 年 各 省 统计年鉴 。 (4 )农户 自有投资指标 (T Zit ) 。农户 自有资金的投入反映了农村私人投入 ,可 以解决 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加速农业内部 资金积累 ,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农户 脱贫 ,同时 ,也反映出了农户脱贫致富的能动性 。本研究中T Z it采用扣除住宅投资后的农 户 固定 资产 投 资替 代 。数 据来源 于 1999-2009 年 《中国统 计年鉴 》 。 ① 其中 ,极小部分数据缺失 ,采用模拟方法生成 。 ② 本 文 的财政用于纯农业 的支 出 ,由于样本期指标体系的变化 ,2000— 2002 年 的财 政纯农业支 出为支援 农 村生产支 出 、农 业 综合 开发 支 出和农林 水 利气象 等部 门的事 业 费支 出三 者之 和 ;2 003— 2006 年 为农 业支出 、林业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三者之和 ,2007、2008年为农林水利事务支出 。 (5 )农村劳动力指标 (L ) 。本 文选取各省各年农村就业人员数来反映 。数据来源于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