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苏联在中国新疆博孜艾格尔山口地区挑起边界事件,从此中苏边境地区开始不再 安宁。与此同时,印度支那地区因老挝局势动荡而趋于紧张,特别是美国明显在 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直接干涉。 不论是由于何种原因,伴随着“大跃进”的进程,中国的周边环境的确从1959 年夏季开始恶化,而且这种恶化似乎是在几个方向同时发生的。这种情况显然引 起了中国领导人的严重关注,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现在国际上反华浪潮来势汹 汹”,而且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反动派都参与其中。18 二)1960年开始的对外政策调整及其原因。 从1959年11月开始到1960年上半年,中国领导层花费了相当多的精力和 时间,反复讨论“国际问题”,以便决定如何认识和应对开始恶化的周边环境及 对外关系方面的困难。19 中国领导人很快就决定采取稳妥应对的方针。根据吴冷西的回忆,在1960 年1月7日至17日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上,中国领导人基本确 定了“努力主动地在外交上开创新的局面”。20在随后一段时间里,中共政治局 常委多次开会,肯定了一月会议的精神并讨论了落实的具体办法。从当时的实际 情况看,正是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外交出现相当务实稳妥的局面 首先是在中苏关系方面,中国领导人不仅决心避免破裂,而且要争取“达到 新的基础上的团结”,甚至要“赖着跟他(赫鲁晓夫-作者注)搞团结,赖着不分 裂”。21正是这个决定促使中国领导人在经历了与苏共中央几个月的争论,特别 是经历了布加勒斯特会议的尖锐冲突和苏联撤退在华全部专家后,仍然在年底的 莫斯科81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上,与苏联领导人达成谅解,即“有什么事情 起来商量,避免冲突”。22会议以后刘少奇以国家主席的身份,率领中国党政 代表团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从而使两国关系得到改善。到1%61年,苏联甚至 决定再次向中国转让如制造米格21战斗机一类的先进军事技术。23 缓和中印边界局势是这一时期中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关键环节之一,因为中印 边界冲突的解决关系到整个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大局和总政策。1959年间,中 印关系在西藏叛乱和边界冲突的影响下,极度恶化。中国领导人认为印度的政策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安全利益,特别是印度方面利用中印边界局势制造舆论,企图 配合西方的“反华浪潮”,所以中国必须予以坚决反击。不过经过8月边界军事 冲突后,中国决策层显然既不希望中印关系继续恶化,也不希望中印边界冲突成 为政治议题的中心。在9月8日的政治局会议上了解并讨论了中印边界的情况后, 中国领导人决定争取谈判解决中印边界冲突 在中共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前两天,中国已经向苏联方面通报了中印边界冲突 的有关情况,但苏联不顾中国的反对,在中共8日政治局会议的第二天,以塔斯 社声明的方式,公开表明不赞成中国的立场。中国领导人的反应是相当强烈的, 他们认为苏联那样做是“为了讨好美帝国主义”而“送给艾森豪威尔的见面礼”。 19有关这些讨论的情况目前还无法得到档案的证实,但是一些重要的出版物披露了曾经进行过大量的有关 讨论以及讨论的内容,如《周恩来年谱》中卷的有关部分和《十年论战》上卷的有关部分,均提供了重要 的线索 20《十年论战》(上),第248页。 21《十年论战》(上),第241页。 22丁明整理:《回顾和思考——与中苏关系亲历者的对话》,见《北京与莫斯科:从联盟走向对抗》,第474 23《周恩来年谱》,中卷 《十年论战》(上),第5 苏联在中国新疆博孜艾格尔山口地区挑起边界事件,从此中苏边境地区开始不再 安宁。与此同时,印度支那地区因老挝局势动荡而趋于紧张,特别是美国明显在 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直接干涉。 不论是由于何种原因,伴随着“大跃进”的进程,中国的周边环境的确从 1959 年夏季开始恶化,而且这种恶化似乎是在几个方向同时发生的。这种情况显然引 起了中国领导人的严重关注,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现在国际上反华浪潮来势汹 汹”,而且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反动派都参与其中。18 (二)1960 年开始的对外政策调整及其原因。 从 1959 年 11 月开始到 1960 年上半年,中国领导层花费了相当多的精力和 时间,反复讨论“国际问题”,以便决定如何认识和应对开始恶化的周边环境及 对外关系方面的困难。19 中国领导人很快就决定采取稳妥应对的方针。根据吴冷西的回忆,在 1960 年 1 月 7 日至 17 日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上,中国领导人基本确 定了“努力主动地在外交上开创新的局面”。20在随后一段时间里,中共政治局 常委多次开会,肯定了一月会议的精神并讨论了落实的具体办法。从当时的实际 情况看,正是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外交出现相当务实稳妥的局面。 首先是在中苏关系方面,中国领导人不仅决心避免破裂,而且要争取“达到 新的基础上的团结”,甚至要“赖着跟他(赫鲁晓夫-作者注)搞团结,赖着不分 裂”。21正是这个决定促使中国领导人在经历了与苏共中央几个月的争论,特别 是经历了布加勒斯特会议的尖锐冲突和苏联撤退在华全部专家后,仍然在年底的 莫斯科 81 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上,与苏联领导人达成谅解,即“有什么事情 一起来商量,避免冲突”。22会议以后刘少奇以国家主席的身份,率领中国党政 代表团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从而使两国关系得到改善。到 1961 年,苏联甚至 决定再次向中国转让如制造米格 21 战斗机一类的先进军事技术。23 缓和中印边界局势是这一时期中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关键环节之一,因为中印 边界冲突的解决关系到整个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大局和总政策。1959 年间,中 印关系在西藏叛乱和边界冲突的影响下,极度恶化。中国领导人认为印度的政策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安全利益,特别是印度方面利用中印边界局势制造舆论,企图 配合西方的“反华浪潮”,所以中国必须予以坚决反击。不过经过 8 月边界军事 冲突后,中国决策层显然既不希望中印关系继续恶化,也不希望中印边界冲突成 为政治议题的中心。在 9 月8 日的政治局会议上了解并讨论了中印边界的情况后, 中国领导人决定争取谈判解决中印边界冲突。24 在中共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前两天,中国已经向苏联方面通报了中印边界冲突 的有关情况,但苏联不顾中国的反对,在中共 8 日政治局会议的第二天,以塔斯 社声明的方式,公开表明不赞成中国的立场。中国领导人的反应是相当强烈的, 他们认为苏联那样做是“为了讨好美帝国主义”而“送给艾森豪威尔的见面礼”。 18 《十年论战》(上),第 234 页。 19 有关这些讨论的情况目前还无法得到档案的证实,但是一些重要的出版物披露了曾经进行过大量的有关 讨论以及讨论的内容,如《周恩来年谱》中卷的有关部分和《十年论战》上卷的有关部分,均提供了重要 的线索。 20 《十年论战》(上),第 248 页。 21 《十年论战》(上),第 241 页。 22 丁明整理:《回顾和思考——与中苏关系亲历者的对话》,见《北京与莫斯科:从联盟走向对抗》,第 474 页。 23 《周恩来年谱》,中卷,第 389-390 页。 24 《十年论战》(上),第 210-212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