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十分显著,间套复种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我国南方种两季水稻后的冬闲地增种一季马铃薯 获得成功,并得到了较广泛地发展,促进了稻薯的双丰收。(3)增产效果显著的栽培技术 方法,主要是利用小整薯作种实行整薯栽培,在全国有广泛的应用,是一项防病、抗旱、 增产的有效措施,增产幅度为32-99%,还有土豆抱窝栽培法,丰产坑栽培法,覆膜促早 法等,在各地因地制宜得到应用。 4.栽培理论的发展我国马铃薯栽培理论的研究自60年代以来不断丰富和完善。主 要有丰产长相的研究及其形态的描述:群体结构与产量:高产形成与高产栽培:茎叶生长 与产量形成:三段五期的发育规律与促控技术:产量形成过程中源与库的关系:高产因素 的分析等,对促进和指导马铃薯增产发挥了显著效果。 四、我国马铃薯栽培区划 马铃薯的分布遍及全国,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了与当地自然特点和生产条件相适应的各 自的栽培方式与栽培类型,从而构成了不同的栽培区,其中各区的自然条件则是主要的依 据,又共同受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制约。 从黑龙江的北部到海南岛的南部,活动积温由1400℃到9000℃以上,无霜期80-365 天,马铃薯可春播秋收种一季到秋播冬收、冬播春收种两季,日照时数自北向南减短,这 是纬度不同造成的差异。而海拔的影响则是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要降低0.5-0.6℃:活 动积温要减少150-200℃:生长期要缩短3-6天。如海拔600-900米的地区,马铃薯一年 可以二熟,复种稳定,到1200米以上则不能复种,为一年一熟,到2500米以上的高寒山 区,因高海拔的影响,活动积温不超过1800℃,生长期150天左右,最热月平均温度不 超过15℃,马铃薯春种秋收。由于纬度、海拔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 形成了不同的栽作型。根据我国马铃薯栽培制度、栽作类型、品种类型及分布等历年资料, 结合马铃薯生物学特性,参照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气象指标将我国划分为四个马铃薯栽 培区。 (一)北方一作区 从昆仑山脉由西向东,经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脉、沿黄土高原海拔700-800米一线 到古长城,为本区南界。本区包括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 分,华北地区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全部以及西北地区的陕西北部,宁夏全部、 甘肃全部、青海东部和新疆的天山以北地区。本区的气候特点是无霜期短,年降雨量分布 不均匀,东北地区的西部、内蒙古东南部及中部、宁夏中南部、黄土高原西北部为半干旱 地带,雨量少而蒸发量大,干燥度(K)在1.5以上:东北中部和黄土高原东南部为半湿 润地区,干燥度多在1-1.5之间:而黑龙江的大小兴安岭山地的干燥度只有0.5-1.0。由 于本区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故适宜于马铃薯的生育,因而栽培面积较大, 约占全国总栽培面积的50%以上,是我国马铃薯商品生产和种薯生产基地。马铃薯一年一 熟,4月份或5月初播种,9月或10月上旬收获。品种类型以中熟或晚熟品种,以中熟为 主,休眠期长、耐贮性强、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本区的栽培方式多以垄作。本区 的气象因素见(表6-4)。 (二)中原二作区 本区位于北方一作区南界以南,大巴山、苗岭以东、南岭、武夷山以北各省,包括辽 240240 十分显著,间套复种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我国南方种两季水稻后的冬闲地增种一季马铃薯 获得成功,并得到了较广泛地发展,促进了稻薯的双丰收。(3)增产效果显著的栽培技术 方法,主要是利用小整薯作种实行整薯栽培,在全国有广泛的应用,是一项防病、抗旱、 增产的有效措施,增产幅度为 32-99%,还有土豆抱窝栽培法,丰产坑栽培法,覆膜促早 法等,在各地因地制宜得到应用。 4. 栽培理论的发展 我国马铃薯栽培理论的研究自 60 年代以来不断丰富和完善。主 要有丰产长相的研究及其形态的描述;群体结构与产量;高产形成与高产栽培;茎叶生长 与产量形成;三段五期的发育规律与促控技术;产量形成过程中源与库的关系;高产因素 的分析等,对促进和指导马铃薯增产发挥了显著效果。 四、我国马铃薯栽培区划 马铃薯的分布遍及全国,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了与当地自然特点和生产条件相适应的各 自的栽培方式与栽培类型,从而构成了不同的栽培区,其中各区的自然条件则是主要的依 据,又共同受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制约。 从黑龙江的北部到海南岛的南部,活动积温由 1400℃到 9000℃以上,无霜期 80-365 天,马铃薯可春播秋收种一季到秋播冬收、冬播春收种两季,日照时数自北向南减短,这 是纬度不同造成的差异。而海拔的影响则是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要降低 0.5-0.6℃;活 动积温要减少 150-200℃;生长期要缩短 3-6 天。如海拔 600-900 米的地区,马铃薯一年 可以二熟,复种稳定,到 1200 米以上则不能复种,为一年一熟,到 2500 米以上的高寒山 区,因高海拔的影响,活动积温不超过 1800℃,生长期 150 天左右,最热月平均温度不 超过 15℃,马铃薯春种秋收。由于纬度、海拔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 形成了不同的栽作型。根据我国马铃薯栽培制度、栽作类型、品种类型及分布等历年资料, 结合马铃薯生物学特性,参照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气象指标将我国划分为四个马铃薯栽 培区。 (一)北方一作区 从昆仑山脉由西向东,经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脉、沿黄土高原海拔 700-800 米一线 到古长城,为本区南界。本区包括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 分,华北地区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全部以及西北地区的陕西北部,宁夏全部、 甘肃全部、青海东部和新疆的天山以北地区。本区的气候特点是无霜期短,年降雨量分布 不均匀,东北地区的西部、内蒙古东南部及中部、宁夏中南部、黄土高原西北部为半干旱 地带,雨量少而蒸发量大,干燥度(K)在 1.5 以上;东北中部和黄土高原东南部为半湿 润地区,干燥度多在 1-1.5 之间;而黑龙江的大小兴安岭山地的干燥度只有 0.5-1.0。由 于本区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故适宜于马铃薯的生育,因而栽培面积较大, 约占全国总栽培面积的 50%以上,是我国马铃薯商品生产和种薯生产基地。马铃薯一年一 熟,4 月份或 5 月初播种,9 月或 10 月上旬收获。品种类型以中熟或晚熟品种,以中熟为 主,休眠期长、耐贮性强、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本区的栽培方式多以垄作。本区 的气象因素见(表 6-4)。 (二)中原二作区 本区位于北方一作区南界以南,大巴山、苗岭以东、南岭、武夷山以北各省,包括辽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