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病种子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被害株上的分生孢 子和菌丝体亦有越冬能力,但不是主要的初次侵染来源。带病种子播种后,幼苗就会受害,重 者幼苗枯死。健康种子发芽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从芽鞘侵入而引起发病。一般病株中菌丝体 会蔓延到全株,但不扩展到花部。感病或枯死病、株表面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 播引起再侵染。在水稻开花时,分生孢子侵染稻粒,并侵入胚乳、颖、护颖,而使种子带菌。 在被害粒内或外颖合缝处产生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座。在脱谷时,穗部的分生孢子也会沾染种子, 病菌便在种子表面越冬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般种子田未及时收割与脱谷,由于增加了带菌与侵染机会,因为此病一般均从伤口侵入,播 种受伤种子比播未受伤种子发病重;秧田灌水不及时,缺水受旱,发生龟裂,使秧苗根部受伤, 或拔苗时由于秧田缺水使根部损伤,这种秧苗移栽于本田发病重:旱秧比水秧发病亦重。 (五)防治方法 因为该病主要由种子带病引起,因此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留无病种子和做好种子处理,是 防治关键。 建立无病留种田 留种田选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留种田及附近一般生产田,发现病苗或病株应及时 拔除,以免传播蔓延。留种田应单收、单打、单贮 2.种子消毒处理 进行种子消毒是防治该病的最有效措施。常用药剂有:(1)35%恶苗灵胶悬剂250倍液(即200 毫升药加水40升)浸种。水温10℃-15℃浸种5-7天;水温16℃以上浸种3-4天;水温20℃ 1^2k浸种2-3天,每天搅拌2-3次。 (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千克加45%代森铵水剂1.6升,加水800升,水温在15℃以上, 浸种4-5天,每天搅拌2—3次。 (3)25%施保克乳油,公顷用种子量用药30毫升,对水3000-4000倍液,浸种48小时。一般 浸种水位应超出种子10厘米(种子量与药液比为1:1.5-1:2.0倍为宜),早晚各。一搅拌 次,浸种至少3天以上,一般根据水温而定,水温低,浸种时间长,水温高,浸种时间短。浸 后带药直接播种或催芽播种均可。 3.拔除病株 结合田间作业及时拔除病苗或病株,防止传播蔓延。 4.农业措施 注意防止幼苗、种子受伤,减少病菌侵染。如育秧时防止缺水受旱,损伤稻根;拔秧前先灌水 湿润,防秧根受伤;在脱谷时,注意脱谷机转数与间隙,防止种子外壳受伤,均可减轻发病。 三、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Ricebacrerialbtownspot)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又名细菌性鞘腐病,是一种发生于我国东北部稻区的细菌病。在黑龙 省水稻产区均有发生 )症状 主要发生于叶片、叶鞘和穗部 叶片:病斑初期为水渍状褐色小斑点,扩大后呈纺缍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赤褐色, 边缘有黄色晕纹;最后病斑中心褪为灰褐色,组织坏死,但不穿孔。病斑常愈合一起形成大形 条斑,使局部叶片枯死。当病斑发生于叶片边缘时,沿叶脉扩展成赤褐色长条形病斑。 (二)病原: 褐斑病原细菌( Pseudomonas oryzicola Klement.)为假单胞杆菌属。病菌在20^(2-30~(2 间生长发育良好,适温为25℃-30°(2,35℃以上不发育。病菌除为害水稻外,尚可为害野稗、 狗尾草、鹅冠草、细画眉草等十余种杂草。 (三)侵染循环 病菌在病株残体、种子以及各种野生寄主(杂草)上越冬,种子上病菌,播种后直接为害幼 苗:杂草上越冬的病菌先为害杂草,而后再借风、雨传播为害水稻,病原细菌除可借风、雨传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病种子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被害株上的分生孢 子和菌丝体亦有越冬能力,但不是主要的初次侵染来源。带病种子播种后,幼苗就会受害,重 者幼苗枯死。健康种子发芽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从芽鞘侵入而引起发病。一般病株中菌丝体 会蔓延到全株,但不扩展到花部。感病或枯死病、株表面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 播引起再侵染。在水稻开花时,分生孢子侵染稻粒,并侵入胚乳、颖、护颖,而使种子带菌。 在被害粒内或外颖合缝处产生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座。在脱谷时,穗部的分生孢子也会沾染种子, 病菌便在种子表面越冬。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一般种子田未及时收割与脱谷,由于增加了带菌与侵染机会,因为此病一般均从伤口侵入,播 种受伤种子比播未受伤种子发病重;秧田灌水不及时,缺水受旱,发生龟裂,使秧苗根部受伤, 或拔苗时由于秧田缺水使根部损伤,这种秧苗移栽于本田发病重;旱秧比水秧发病亦重。 (五)防治方法 因为该病主要由种子带病引起,因此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留无病种子和做好种子处理,是 防治关键。 1.建立无病留种田 留种田选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留种田及附近一般生产田,发现病苗或病株应及时 拔除,以免传播蔓延。留种田应单收、单打、单贮。 2.种子消毒处理 进行种子消毒是防治该病的最有效措施。常用药剂有:(1)35%恶苗灵胶悬剂 250 倍液(即 200 毫升药加水 40 升)浸种。水温 lO℃—15℃浸种 5-7 天;水温 16℃以上浸种 3—4 天;水温 20℃ l~2_k 浸种 2-3 天,每天搅拌 2—3 次。 (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千克加 45%代森铵水剂 1.6 升,加水 800 升,水温在 15℃以上, 浸种 4—5 天,每天搅拌 2—3 次。 (3)25%施保克乳油,公顷用种子量用药 30 毫升,对水 3000—4000 倍液,浸种 48 小时。一般 浸种水位应超出种子 10 厘米(种子量与药液比为 1:1.5-1:2.0 倍为宜),早晚各。—搅拌一 次,浸种至少 3 天以上,一般根据水温而定,水温低,浸种时间长,水温高,浸种时间短。浸 后带药直接播种或催芽播种均可。 3.拔除病株 结合田间作业及时拔除病苗或病株,防止传播蔓延。 4.农业措施 注意防止幼苗、种子受伤,减少病菌侵染。如育秧时防止缺水受旱,损伤稻根;拔秧前先灌水 湿润,防秧根受伤;在脱谷时,注意脱谷机转数与间隙,防止种子外壳受伤,均可减轻发病。 三、水稻细菌性褐斑病(Ricebacrerialbtownspot)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又名细菌性鞘腐病,是一种发生于我国东北部稻区的细菌病。在黑龙 江省水稻产区均有发生。 (一)症状 主要发生于叶片、叶鞘和穗部。 叶片:病斑初期为水渍状褐色小斑点,扩大后呈纺缍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赤褐色, 边缘有黄色晕纹;最后病斑中心褪为灰褐色,组织坏死,但不穿孔。病斑常愈合一起形成大形 条斑,使局部叶片枯死。当病斑发生于叶片边缘时,沿叶脉扩展成赤褐色长条形病斑。 (二)病原: 褐斑病原细菌(Pseudomonas oryzicola Klement.)为假单胞杆菌属。病菌在 20~(2-30~(2 间生长发育良好,适温为 25℃-30~(2,35℃以上不发育。病菌除为害水稻外,尚可为害野稗、 狗尾草、鹅冠草、细画眉草等十余种杂草。 (三)侵染循环: 病菌在病株残体、种子以及各种野生寄主(杂草)上越冬,种子上病菌,播种后直接为害幼 苗;杂草上越冬的病菌先为害杂草,而后再借风、雨传播为害水稻,病原细菌除可借风、雨传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