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播外,灌溉水亦可传播。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自然孔口侵入的较少,故风口处稻叶及有机械 伤口的叶片,有利于病菌侵入,常发生较重。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7-8月份天气阴冷再加上大风,或7月多雨均有利于病害发生。此外,栽培管理不当,施用氮 肥过多,长期深水淹灌,稻株生长不良等,病害常发生较重。 五)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 品种间抗病差异明显,注意选育与选用抗病品种,用于生产。 消灭菌源 铲除田边杂草(尤其野生寄主)作积肥,并于7月以前清除田间及池埂上杂草,并及时处理病稻 草,进行种子消毒等,目的是减少菌源,减轻发病。 3.药剂防治 有的地区用土霉素等抗菌素防治,但成本高,所以应筛选有效药剂用于大面积防治是急需解决 的问题之一。 四、稻苗立枯病( Rice wilt) 稻苗立枯病是寒地水稻塑膜旱育苗和大棚盘育苗常见的重要病害。严重发生时,会引起秧 苗成片枯死甚至全床毁苗。在气候失常、管理不当的条件下易诱致本病发生,造成危害。 )症状 因病原种类、危害时期和环境条件不同,发病症状较为复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芽或幼根变褐色,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 生有霉层。 针腐:多发生于立针期至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 褐斑,根也渐变黄褐色。种子与茎基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秧田中常成簇成片 发生。 黄枯:多发生于3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逐渐萎蔫枯黄,仅心叶残留少许青色。初 期茎基不腐烂,根毛稀少或无,可连根拔起;以后茎基变褐甚至软腐,心叶易被折断。 青枯:多发生于3叶期前后。病苗最初不吐水,在天气骤晴时迅速出现青枯,心叶及上部 叶片“打绺”,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在本田中有成片枯死。其余同黄枯 (二)病原 稻苗立枯病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主要有镰孢菌属中的尖孢镰孢菌 禾谷镰孢菌、木贼镰孢菌和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等。此外,还有蠕虫菌属和腐霉菌属少量 的真菌。 (三)侵染循环 镰孢菌一般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的残体及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 借气流传播,侵染危害。丝核菌是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靠菌丝蔓延于幼 苗间传播,侵染危害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引起稻苗立枯病的几种病菌都在土壤中普遍存在,营腐生生活。其数量消长和侵染能力虽受环 境条件及土壤中拮抗菌的影响,但主要与水稻在不良条件下生长衰弱、抗病力降低有关。凡不 利于水稻生长和削弱幼苗本质的因素,都有利于诱发立枯病的发生危害 1.气候条件 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尤以低温影响最大。水稻是喜温作物,发芽最低 温度为10T;一12℃,幼苗生长最低温度为13~(2,最适温度为20℃-25℃。如果日平均气温 低于12℃-15℃,秧苗生长受阻,抗病力显著削弱。而病菌在10℃以下也能进行侵染。持续低 温或阴雨后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也常导致病害急剧发生。 2.种子质量和生活力 受伤、受冻、催芽过长、生活力差的种子抗逆力很弱,易于受害。播外,灌溉水亦可传播。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自然孔口侵入的较少,故风口处稻叶及有机械 伤口的叶片,有利于病菌侵入,常发生较重。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7-8 月份天气阴冷再加上大风,或 7 月多雨均有利于病害发生。此外,栽培管理不当,施用氮 肥过多,长期深水淹灌,稻株生长不良等,病害常发生较重。 (五)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 品种间抗病差异明显,注意选育与选用抗病品种,用于生产。 2.消灭菌源 铲除田边杂草(尤其野生寄主)作积肥,并于 7 月以前清除田间及池埂上杂草,并及时处理病稻 草,进行种子消毒等,目的是减少菌源,减轻发病。 3.药剂防治 有的地区用土霉素等抗菌素防治,但成本高,所以应筛选有效药剂用于大面积防治是急需解决 的问题之一。 四、稻苗立枯病(Rice wilt) 稻苗立枯病是寒地水稻塑膜旱育苗和大棚盘育苗常见的重要病害。严重发生时,会引起秧 苗成片枯死甚至全床毁苗。在气候失常、管理不当的条件下易诱致本病发生,造成危害。 (一)症状 因病原种类、危害时期和环境条件不同,发病症状较为复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芽或幼根变褐色,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 生有霉层。 针腐:多发生于立针期至 2 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 褐斑,根也渐变黄褐色。种子与茎基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秧田中常成簇成片 发生。 黄枯:多发生于 3 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逐渐萎蔫枯黄,仅心叶残留少许青色。初 期茎基不腐烂,根毛稀少或无,可连根拔起;以后茎基变褐甚至软腐,心叶易被折断。 青枯:多发生于 3 叶期前后。病苗最初不吐水,在天气骤晴时迅速出现青枯,心叶及上部 叶片“打绺”,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在本田中有成片枯死。其余同黄枯。 (二)病原 稻苗立枯病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主要有镰孢菌属中的尖孢镰孢菌 、禾谷镰孢菌、木贼镰孢菌和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等。此外,还有蠕虫菌属和腐霉菌属少量 的真菌。 (三)侵染循环: 镰孢菌一般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的残体及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 借气流传播,侵染危害。丝核菌是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靠菌丝蔓延于幼 苗间传播,侵染危害。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引起稻苗立枯病的几种病菌都在土壤中普遍存在,营腐生生活。其数量消长和侵染能力虽受环 境条件及土壤中拮抗菌的影响,但主要与水稻在不良条件下生长衰弱、抗病力降低有关。凡不 利于水稻生长和削弱幼苗本质的因素,都有利于诱发立枯病的发生危害。 1.气候条件 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尤以低温影响最大。水稻是喜温作物,发芽最低 温度为 10T;—12℃,幼苗生长最低温度为 13~(2,最适温度为 20℃—25℃。如果日平均气温 低于 12℃-15℃,秧苗生长受阻,抗病力显著削弱。而病菌在 10℃以下也能进行侵染。持续低 温或阴雨后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也常导致病害急剧发生。 2.种子质量和生活力 受伤、受冻、催芽过长、生活力差的种子抗逆力很弱,易于受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