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运作方式创新:开放性,灵活性,渐近性 时间安排框架创新:每年10.11月开会,已经机制化了 活动内容框架创新:涉及领域宽泛(商品服务,投资市场准入,贸易投资便利化,经 济技术合作) 三)机制 成员: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泰国, 印度尼西,新加坡(初始12个) 1991.中国,香港(中),台湾(中)加入 1993.墨西哥,智利,巴布亚,新几内亚 1998.俄罗斯,秘鲁,越南 1998-今,无新成员加入,其原因是1997年底,决定10年不加,以巩固内部 1.经济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级别最高的机制) 2.部长级年会 3.专题部长级会议:不定期召开,讨论各专业的合作 4.高级官员会议(常设机制):每年召开3,4次会议 5.贸易投资委员会(高级官员会议下常设部门):设市场准入,服务投资等多个专家组 6.经济委员会(高级官员会议下设) 7.行政和预算委员会 8.高官会经济技术合作分委会:经济技术合作的等别,协调和实施工作 9.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 10.秘书处(新加坡)常设 第五章 第一节战后国际贸易商品 造成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不可再生原材料的节约,发明复合材料 2.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3.消费中食品,低附加值品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耐用消费品等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日益 提高 4.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 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进行商品,服务和技术交换活动时所采取的政策。从 单个国家和地区的角度出发,对外贸易政策两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 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 外市场上自由竞争)。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 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 国出口商品给与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的服务在外国市场上的竞争能 力 自由贸易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一)自由贸易政策的演变 自由贸易盛行时期主要有两个阶段 1.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贸易政策是这一时期国际贸易 的基调,自由贸易政策主张是从18世纪末开始形成的,19世纪70年代达到高峰, 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西方国家在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也不相同 2.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的贸易自由化 战后,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两个表现:1)关税大幅度降低2)非关税壁垒 逐渐减少 这段时期的贸易自由化是在西方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出现 的。它既反映了垄断资本的利益,也反映了生产力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 1.重农学派及休谟的自由贸易理论 最早提出自由贸易理论的是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法)魁奈)主张以农产品为中 心发展自由贸易 〔英〕休谟发展了此理论,提出了“物价与金银活动的调整机能”理论,一国入超, 黄金流出 2.斯密的绝对成本论运作方式创新:开放性,灵活性,渐近性 时间安排框架创新:每年 10.11 月开会,已经机制化了 活动内容框架创新:涉及领域宽泛(商品服务,投资市场准入,贸易投资便利化,经 济技术合作) (三)机制 成员: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泰国, 印度尼西,新加坡 (初始 12 个) 1991.中国,香港(中),台湾(中)加入 1993.墨西哥,智利,巴布亚,新几内亚 1998.俄罗斯,秘鲁,越南 1998-今,无新成员加入,其原因是 1997 年底,决定 10 年不加,以巩固内部 1. 经济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级别最高的机制) 2. 部长级年会 3. 专题部长级会议:不定期召开,讨论各专业的合作 4. 高级官员会议(常设机制):每年召开 3,4 次会议 5. 贸易投资委员会(高级官员会议下常设部门):设市场准入,服务投资等多个专家组 6. 经济委员会(高级官员会议下设) 7. 行政和预算委员会 8. 高官会经济技术合作分委会:经济技术合作的等别,协调和实施工作 9. APEC 工商咨询理事会 10. 秘书处(新加坡)常设 第五章 第一节 战后国际贸易商品 造成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1.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不可再生原材料的节约,发明复合材料 2. 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3. 消费中食品,低附加值品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耐用消费品等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日益 提高 4. 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 第二节 国际贸易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进行商品,服务和技术交换活动时所采取的政策。从 单个国家和地区的角度出发,对外贸易政策两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 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 外市场上自由竞争)。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 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 国出口商品给与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的服务在外国市场上的竞争能 力。 一.自由贸易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一) 自由贸易政策的演变 自由贸易盛行时期主要有两个阶段: 1.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贸易政策是这一时期国际贸易 的基调,自由贸易政策主张是从 18 世纪末开始形成的,19 世纪 70 年代达到高峰, 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西方国家在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也不相同 2. 20 世纪 50 年代至 21 世纪初的贸易自由化 战后,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两个表现:1)关税大幅度降低 2)非关税壁垒 逐渐减少 这段时期的贸易自由化是在西方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出现 的。它既反映了垄断资本的利益,也反映了生产力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 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 1. 重农学派及休谟的自由贸易理论 最早提出自由贸易理论的是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法〕魁奈)主张以农产品为中 心发展自由贸易 〔英〕休谟发展了此理论,提出了“物价与金银活动的调整机能”理论,一国入超, 黄金流出 2. 斯密的绝对成本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