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英)资产阶段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嘶密认为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 件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别国,因而在该产品的生产和交换 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各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实行了自由贸易 政策,将会使得各国的自由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物 质财富,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利 3.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 1817《政治经济学与禀赋原理》 以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为核心的自由贸易思想 李嘉图认为:国家之间应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 4.穆勒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约翰·穆勒〔英〕1848《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 贸易条件及其变动主要由两国对贸易对象国商品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的,在国际间 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范围内,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强,而另一国对该国 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弱,则贸易条件对该国越不利,该国通过对外贸易获取的利益就 越少,国际间交换比例越接近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贸易利益越 大 5.马歇尔《国际贸易纯理论》1879《经济学原理》1890 提供曲线来说明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如何共同决定贸易条件及其变动情况。他运用几 何图解的方法使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更加前进一步,表达也更清晰明确 6.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国应出口那些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要素的商品 保护贸易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一)保护贸易政策的演变 1.16至18世纪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2.19世纪70年代至一战前的保护贸易政策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4.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的新保护贸易主义 两方面 1,出口鼓励政策:1)发出口补贴2)低价倾销(出口国以低于其国内市场的价格向国 外销售,出口国低于生产成本销售)3)鼓励出口的产业政策(特点:补贴生产):不管 商品出口或在国内销售都得到政府的资助,包括:税收减免,低利贷款等 2,进口保护:1)进口关税2)进口配额与“自愿出口限制 3)反倾销:征反倾销 税,是一种相当于倾销差价的额外税4)其他非关税壁垒:包括苛刻的技术标准,繁琐的 海关收税,歧视性的政府购买,进出口的垄断经营,外汇管制的不合理的汇率 (二)理论的演变 1,重商主义 (1)早期的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叶) 欧洲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把增加国内货币积累防止货币外流视为 对外贸易政策的指导原则,认为国家应采取行政或立法手段,直接控制货币流动 柰止金银输出,在对外贸易方面,注重“少买”和“限入”,最好是只卖不买,使 得每笔交易对每个国家保持顺差,以使金银流入国内 (2)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 美独立后的首任财政部长,1791.12《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他的政策主张对美国政府的内外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3)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 1841《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提出了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以经济发展阶段论 为依据,以保护……(没有抄完) (4)凯恩斯主义的超保护贸易学说 主张国家干预,强调应推行超保护贸易政策,实行顺差 追随者:马克卢普,哈罗德 在凯恩斯的投资乘数论的基础上,引申出对外贸易乘数论 (5)普雷维什的中心一外围理论 〔阿根廷)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变化 (6)战略性贸易政策 指国家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和保 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 争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外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夺取他国市场份额〔英〕资产阶段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斯密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认为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 件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别国,因而在该产品的生产和交换 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各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实行了自由贸易 政策,将会使得各国的自由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物 质财富,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利。 3.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 1817 《政治经济学与禀赋原理》 以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为核心的自由贸易思想, 李嘉图认为:国家之间应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 4. 穆勒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约翰·穆勒〔英〕1848《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 贸易条件及其变动主要由两国对贸易对象国商品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的,在国际间 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范围内,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强,而另一国对该国 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弱,则贸易条件对该国越不利,该国通过对外贸易获取的利益就 越少,国际间交换比例越接近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贸易利益越 大。 5. 马歇尔《国际贸易纯理论》 1879 《经济学原理》 1890 提供曲线来说明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如何共同决定贸易条件及其变动情况。他运用几 何图解的方法使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更加前进一步,表达也更清晰明确 6. 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一国应出口那些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要素的商品 二.保护贸易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一) 保护贸易政策的演变 1. 16 至 18 世纪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2. 19 世纪 70 年代至一战前的保护贸易政策 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4.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至今的新保护贸易主义 两方面: 1,出口鼓励政策:1)发出口补贴 2)低价倾销(出口国以低于其国内市场的价格向国 外销售,出口国低于生产成本销售) 3)鼓励出口的产业政策(特点:补贴生产):不管 商品出口或在国内销售都得到政府的资助,包括:税收减免,低利贷款等 2,进口保护:1)进口关税 2)进口配额与“自愿出口限制” 3)反倾销:征反倾销 税,是一种相当于倾销差价的额外税 4)其他非关税壁垒:包括苛刻的技术标准,繁琐的 海关收税,歧视性的政府购买,进出口的垄断经营,外汇管制的不合理的汇率 (二) 理论的演变 1,重商主义 (1)早期的重商主义(15 世纪-16 世纪中叶) 欧洲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把增加国内货币积累防止货币外流视为 对外贸易政策的指导原则,认为国家应采取行政或立法手段,直接控制货币流动, 禁止金银输出,在对外贸易方面,注重“少买”和“限入”,最好是只卖不买,使 得每笔交易对每个国家保持顺差,以使金银流入国内 (2)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 美独立后的首任财政部长,1791.12 《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他的政策主张对美国政府的内外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3)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 1841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提出了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以经济发展阶段论 为依据,以保护……(没有抄完) (4)凯恩斯主义的超保护贸易学说 主张国家干预,强调应推行超保护贸易政策,实行顺差 追随者:马克卢普,哈罗德 在凯恩斯的投资乘数论的基础上,引申出对外贸易乘数论 (5)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 〔阿根廷〕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变化 (6)战略性贸易政策 指国家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和保 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 争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外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夺取他国市场份额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