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8年第2期 了主动,他也会心平气和、坚定且彬彬有礼地表明自己的观点。〔9(p235) 四、良好的道德修养 尼克松和基辛格对周恩来的钦佩不仅仅源于他作为职业外交家所具备的高超专业谈判素 质,还在于他高水准的道德修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时,中美 双方为安全、稳妥起见,确定了今后通过巴黎渠道直接交流信息的联络方式,不再通过第三方 传递信息。但周恩来的话一“我们可以继续偶尔使用一下叶海亚渠道,不该‘过河拆 桥'5),令基辛格感到中方在对外交往中既交新朋友,又不忘老朋友,是讲究“情义”的国 家。 在尼克松和基辛格看来,周恩来是一位富有自我批评精神的外交家。当基辛格表述对中国 古老文化的景仰之情,称中国有“优越的文化”,是“美丽、神奇的土地”,强调中国的“成 就”、“传统”和“实力”,并有意地用话语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强化“中国是一个强大的、 发展中的国家”、“潜在的大国”、“五极中的一极”的概念时,周恩来会冷静、谦虚地说:“我 们的国家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发展还很落后”。当得知美方的一位谈判代表才30岁时,周 恩来直言不讳地说,“我非常的钦佩你们。在这方面,我们中国人还得追赶你们美国人,因为 你们敢于起用年轻人”[16]。尼克松认为“赫鲁晓夫粗鲁的吹嘘显然是在掩盖他自感处于劣势的 心理情结。而周恩来的自我批评则是成熟、自信的表现”。9]p25) 周恩来良好的道德修养还体现在他拥有强烈的国家主权观。在中美关系解冻的系列谈判 中,中国领导人强烈的主权观念体现在对尼克松访华专机的使用和租用美方地面通讯设备两件 事情的处理上。在安排尼克松在中国国内的访问行程时,美方一直以总统专机的装备先进、便 于同华盛顿联络为由,强调尼克松在华访问期间应乘坐总统专机。但在周恩来看来,中美两国 尚未建交,美国的飞机在中国的领空飞行是不合适的。周恩来说,“因为是在中国的领土上, 他将一直陪同总统,当然要乘坐中方的飞机。”1]为了宣传尼克松访华的巨大成功,美方提出 要通过卫星电视转播尼克松在华访问的全过程,但当时中方并无卫星转播设施,美方进而提出 要在北京、上海和杭州免费安装卫星地面接收站。周恩来答复说,“有关通信卫星站、波音 747和机场的有关设备,如果我们能够购买,我们会向你方购买。如果我们不能购买,我们愿 意从你方租用。”1基辛格当即表示同意,他意味深长地说,“总统和我可能是仅有的两个人, 能够理解为什么当我们准备无条件提供,而你们还要求付费用。不过,我完全理解,并且钦佩 你们的做法。”[1) 主权国家之间的外交往来常常是由国家领导人、高级官员以及外交工作人员通过话语的交 流实现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外交谈判又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福 柯曾经指出,话语是观念的反应。这里所说的“话语”既包括有意识、下意识和无意识的话 语,也包括肢体和行为语言。在外交谈判中,当事人常常通过解读对方的话语,尤其是下意识 和无意识的话语,以及肢体和行为语言,了解和判断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尼克松和基辛格正是 通过观察和透视周恩来的话语,判断并评价其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基辛格认为周恩来“是生 平所遇到的两三个印象最深的人中的一个。温文儒雅、耐心无尽、聪慧过人、机巧敏捷。精通 哲学、熟谙往事,长于历史分析,足智多谋,谈吐机智而又风趣,样样都卓越超群”(10(45)。 ·1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