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第29卷第6期2015年11月 〈黄帝内经》心身相关问题硏究进展 郭显英李兆健 上海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上海201203) 【摘要】从哲学源流、理论基础、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调摄及与现代心身观的比较等方面,综述近 年来对《黄帝内经》心身相关问题的研究,以期为心身医学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黄帝内经》;心身观;心身医学;综述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A【DO]10.16306/j1008-861x.2015.06.022 心身疾病在21世纪疾病谱中所占比例呈上升关系论两方面的集中体现,显示了自身鲜明的特 趋势。人们逐渐意识到在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和转点:即以“气”为一切事物的构成基质,在身心一如 归过程的诸多因素中,社会心理因素占居越来越重的前提下以身为主、以心为从,身心相互影响。虽 要的地位,所以探讨心身相关问题的研究获得极大然没有直接谈到其他形态身心关系对《内经》心身 重视。《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关系思想形成的作用,但不难看出,《内经》以前出 的医学典籍,对心身关系、心身疾病的深刻认识,至现的身心关系形态在《内经》身心关系的萌芽发展 今仍对认识现代心身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形成过程中占居了重要的位置。中医心身相关理 1《内经》心身相关问题的源流考析 论思想的最早起源应为春秋时期《左传》中有关形 神密切关系的论述。贾世敬等认为,《内经》独 心身相关问题即心身观,主要研究心与身的性特的中医理论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先秦诸子尤其 质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问题。形神关系是儒道两家哲学观点论及“中和思想”的影响,且特 是《内经》心身观的核心。形即形体,泛指脏腑经络别提出《内经》中形神、心身和谐观念乃是继承和发 等组织器官,也包括精、气、血、津液;神指人体生命展了道家的中和思想,如强调通过“知足”“守 的一切外在表现,包括工作、摄食、代谢、生育等 “养中”来营造和谐的心身环境。可见《内经》中心 系列生命活动及精神意识的思维活动。形神理身关系的理论是对《内经》以前中国古代哲学关于 论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文化背景下对生命和谐延续心身关系认识的传承与创新,奠定了中医心身医学 的描述,是对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和凝练。郑红的基础。 斌认为,形神观的渊源可追溯到上古农耕时代, 来自于古代灵与肉、形与神分离的二元认识,最终2《内经》心身相关思想理论基础的深入研究 向形神相即、形神合一的方向发展。早在《内经》提 有研究认为,中医心身医学的理论基础源于 出形神合一观点之前就有思想家从不同角度探讨《内经》的“心身合一论”“天人合一论”“脏腑相关 形与神身与心的关系。如张学智参照西方哲学论”回。形神合一的观念是《内经》的生命观,也是 心身关系的典型理论,系统梳理了墨子、《管子》四心身统一论的理论基础印。“形神合一”理论主要 篇、庄子孟子《内经》对心身关系的论述,认为《内包括:“形具而神生”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和 经》中身心观思想是黄老之学在宇宙本体论和身心 形与神俱,不可分离”“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Bz010);上 无以生”三个方面。《内经》提出“五志”的概念 海市教委创新重点项目(12ZS112);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学 并以“五脏藏神”来建立形体和精神的联系{。刘 科团队培育项目 富林认为,《内经》对心的认识,从生理上看,与 [作者简介]郭显英,女,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中医学与传其他四脏一样“藏而不泻”,同属形体之脏;从功能 统文化研究 上看,心是五脏六腑之主导。血是神明的物质基 [通讯作者]李兆健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础,神从心使又复归于心,故心占据了主宰地位。 E-mail:13012856610@163.com 虽然《内经》心身思想最核心的内容是形神关系,但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29卷 第 6期 2015年 11月 《黄帝内经》心身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郭显英 李兆健 上海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 (上海 201203) 【摘 要】 从哲学源流、理论基础、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调摄及与现代心身观的比较等方面,综述近 年来对《黄帝内经》心身相关问题的研究,以期为心身医学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黄帝内经》;心身观;心身医学;综述 【中图分类号】 R2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306/j.1008861x.2015.06.022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BZJ010);上 海市教委创新重点项目(12ZS112);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学 科团队培育项目 [作者简介] 郭显英,女,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中医学与传 统文化研究 [通讯作者] 李兆健,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Email:13012856610@163.com 心身疾病在 21世纪疾病谱中所占比例呈上升 趋势。人们逐渐意识到在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和转 归过程的诸多因素中,社会心理因素占居越来越重 要的地位,所以探讨心身相关问题的研究获得极大 重视。《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 的医学典籍,对心身关系、心身疾病的深刻认识,至 今仍对认识现代心身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内经》心身相关问题的源流考析 心身相关问题即心身观,主要研究心与身的性 质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问题。形神关系 是《内经》心身观的核心。形即形体,泛指脏腑经络 等组织器官,也包括精、气、血、津液;神指人体生命 的一切外在表现,包括工作、摄食、代谢、生育等一 系列生命活动及精神意识的思维活动[1] 。形神理 论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文化背景下对生命和谐延续 的描述,是对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和凝练[2] 。郑红 斌[1] 认为,形神观的渊源可追溯到上古农耕时代, 来自于古代灵与肉、形与神分离的二元认识,最终 向形神相即、形神合一的方向发展。早在《内经》提 出形神合一观点之前,就有思想家从不同角度探讨 形与神、身与心的关系。如张学智[3]参照西方哲学 心身关系的典型理论,系统梳理了墨子、《管子》四 篇、庄子、孟子、《内经》对心身关系的论述,认为《内 经》中身心观思想是黄老之学在宇宙本体论和身心 关系论两方面的集中体现,显示了自身鲜明的特 点:即以“气”为一切事物的构成基质,在身心一如 的前提下以身为主、以心为从,身心相互影响。虽 然没有直接谈到其他形态身心关系对《内经》心身 关系思想形成的作用,但不难看出,《内经》以前出 现的身心关系形态在《内经》身心关系的萌芽发展 形成过程中占居了重要的位置。中医心身相关理 论思想的最早起源应为春秋时期《左传》中有关形 神密切关系的论述[4] 。贾世敬等[5] 认为,《内经》独 特的中医理论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先秦诸子尤其 是儒道两家哲学观点论及“中和思想”的影响,且特 别提出《内经》中形神、心身和谐观念乃是继承和发 展了道家的中和思想,如强调通过“知足”“守一” “养中”来营造和谐的心身环境。可见《内经》中心 身关系的理论是对《内经》以前中国古代哲学关于 心身关系认识的传承与创新,奠定了中医心身医学 的基础。 2 《内经》心身相关思想理论基础的深入研究 有研究认为,中医心身医学的理论基础源于 《内经》的“心身合一论”“天人合一论”“脏腑相关 论”[6] 。形神合一的观念是《内经》的生命观,也是 心身统一论的理论基础[7] 。“形神合一”理论主要 包括:“形具而神生”、“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和 “形与神俱,不可分离”“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 无以生”三个方面[8] 。《内经》提出“五志”的概念, 并以“五脏藏神”来建立形体和精神的联系[9] 。刘 富林[10] 认为,《内经》对心的认识,从生理上看,与 其他四脏一样“藏而不泻”,同属形体之脏;从功能 上看,心是五脏六腑之主导。血是神明的物质基 础,神从心使又复归于心,故心占据了主宰地位。 虽然《内经》心身思想最核心的内容是形神关系,但 ·83·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