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ACTA UNIVERSITATIS TRADITIONIS MEDICALIS SINENSIS PHARMACOLOGIAEQUE SHANGHAI Vol 29 No 6 Now, 2015 《内经》心身观所涵盖的基本理论不仅限于此。近心神两个方面理解,认为疼痛作为一种知觉体验, 年来对《内经》心身关系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属于形神兼病,心神是痛的中心环节。王向雷从 王庆其将《内经》对心身关系的认识归纳总结为《内经》有关论述出发,认为小儿脏腑柔弱、气血未 三个方面:心身关系的理论基础是“天地人”三才一充的体质特点决定其神易怯易郁;在外界不良因素 体医学模式,心身关系的本质是形神合一,特点为刺激下出现神伤、气机紊乱,使得阳失升、郁而化 心总统形神。孔凡涵出将“天地人”三才一体的医风,导致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在治疗上应做到 学模式解释为置形神合一的人于自然社会环境变形神兼治。唐红珍探讨《内经》对肥胖病因病机 化之中考虑其功能状态,并结合环境变化进行诊的认识,主张辨析肥胖的中医证候,不但要综合分 断、治疗、预防等一系列医疗活动。这也是中医学析肥胖之人的体格特征,还要分析肥胖之人的情 整体观念的体现。 绪、性格特点。杨娟等2结合《内经》形神合一、五 此外,《内经》中关于心身关系的论述除形神合脏情志论、体质论,指出抑郁症多先出现身体不适 一论、五脏情志论、天人合一论外,还包括体质气质和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日久引起情绪低落,且抑 学。《内经》对体质的认识不仅局限于形体生理郁症涉及多个脏腑,不能单从肝治;肾阳不足是抑 方面,更认为勇怯、忍耐性、性情敦厚、情志苦乐等郁症发病的重要机制,原因在于肾藏精,精又是神 性格心理特征都与体质有关。张安富等认志活动的根本。借鉴《内经》心身疾病的病机理论 为,气质是人的心理和生理素质的反映,《内经》已有利于从多角度更全面地了解心身疾病的发生发 根据人的生理禀赋及社会品性对气质进行了分类。展规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合众多专家的研究,我们认为《内经》心身观中的 体质侧重于形质,气质侧重于心理特征,气质与体4《内经》心身疾病的诊断方法 质可以相互影响。气质本身所包含的心理特征与 近年来对心身疾病诊断方法的研究更为全面 生理素质之间的关系体质本身所包含的心理特征也有创新。吕波等以《内经》为依据从问七情病 与生理素质之间的关系、气质与体质两者之间的关因、问性格特征、问睡眠梦境、问居处环境四个方面 系实际是每个人固有的三种心身关系的表现形式。出发,阐述问诊在心身疾病诊断过程中的必要性 3《内经》心身疾病病机的相关探讨 并指出问诊的目的在于交流,医生要做到告之、语 之、导之、开之,才能达到心身同治的目的。毛曦晔 《内经》已认识到心身关系致病机制,即心身两等2认为,《内经》的五色理论不仅可运用于心身 方面相互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或维持健康。临疾病的诊断,还可以运用于指导疾病治疗以及康复 床中形体异常影响到精神(狭义精神)意识活动,精养生,达到调整心身状态的目的。但望诊不能单纯 神意识异常导致躯体失常的疾病,统称为“心身疾机械地理解成颜色的变化,重要的是神的改变,从 病”2。《内经》中心身失调的病机可归纳为:气机医生的直觉经验来观察患者的情况。不仅做到由 失调、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精血亏虚、神志失常],形察神,也要做到由神及形。在现代,五色理论运 其中气机紊乱普遍存在是最为基础的病机。各用于心理治疗显示出它的优越性。高也陶等认 种情志变化以及长期的性格差异都是导致气机紊为,利用《内经》“五脏相音,可以意识”的理论和五 乱的原因。吴霜认为,《内经》心身医学的中心音与年岁、五音与发音的关系、五音与经脉脏腑的 环节是心理因素,尤其强调情志在心身疾病发生、关系,结合现代化的闻诊研究,听音辨病可以作为 发展、转归过程中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心理异常可心身疾病早期的一种诊断方法,以便尽早地发现健 以引起躯体疾病,躯体疾病也可导致心理异常。目康状况的变化。虽然这种五脏相音的诊断方法运 前,临床中心身疾病的病机主要为肝疏泄太过或不用在临床上难度较大,但也为确切的诊断提供了可 及引起的机体刚柔的不能相济),《内经》还提到能与保障。 药物因素导致的药源性心身疾病 对心身疾病诊断方面的研究较为系统的是唐 运用《内经》心身关系理论来探讨疾病的发生文涛。他将《内经》心身观贯穿于“四诊”,强调 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颇多。张继伟等受“诸痛望诊要察态知神、从神诊形,从身心两个角度观察 痒疮,皆属于心”的启发,从心的生理功能(包括心患者;闻诊可从声音和情志变化两个方面来判断脏 主神明,司知觉,主血脉,心藏神)和七情皆可损伤腑盛衰和心理类型;问诊尤其要注意患者的主观陈ACTAUNIVERSITATISTRADITIONISMEDICALISSINENSISPHARMACOLOGIAEQUESHANGHAIVol.29No.6Nov.,2015 《内经》心身观所涵盖的基本理论不仅限于此。近 年来对《内经》心身关系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王庆其[7]将《内经》对心身关系的认识归纳总结为 三个方面:心身关系的理论基础是“天地人”三才一 体医学模式,心身关系的本质是形神合一,特点为 心总统形神。孔凡涵[11]将“天地人”三才一体的医 学模式解释为置形神合一的人于自然社会环境变 化之中考虑其功能状态,并结合环境变化进行诊 断、治疗、预防等一系列医疗活动。这也是中医学 整体观念的体现。 此外,《内经》中关于心身关系的论述除形神合 一论、五脏情志论、天人合一论外,还包括体质气质 学[4] 。《内经》对体质的认识不仅局限于形体生理 方面,更认为勇怯、忍耐性、性情敦厚、情志苦乐等 性格心理特征都与体质有关[12] 。张安富等[13]认 为,气质是人的心理和生理素质的反映,《内经》已 根据人的生理禀赋及社会品性对气质进行了分类。 综合众多专家的研究,我们认为《内经》心身观中的 体质侧重于形质,气质侧重于心理特征,气质与体 质可以相互影响。气质本身所包含的心理特征与 生理素质之间的关系、体质本身所包含的心理特征 与生理素质之间的关系、气质与体质两者之间的关 系实际是每个人固有的三种心身关系的表现形式。 3 《内经》心身疾病病机的相关探讨 《内经》已认识到心身关系致病机制,即心身两 方面相互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或维持健康[14] 。临 床中形体异常影响到精神(狭义精神)意识活动,精 神意识异常导致躯体失常的疾病,统称为“心身疾 病”[2] 。《内经》中心身失调的病机可归纳为:气机 失调、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精血亏虚、神志失常[15] , 其中气机紊乱普遍存在,是最为基础的病机[16] 。各 种情志变化以及长期的性格差异都是导致气机紊 乱的原因。吴霜[17]认为,《内经》心身医学的中心 环节是心理因素,尤其强调情志在心身疾病发生、 发展、转归过程中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心理异常可 以引起躯体疾病,躯体疾病也可导致心理异常。目 前,临床中心身疾病的病机主要为肝疏泄太过或不 及引起的机体刚柔的不能相济[18] ,《内经》还提到 药物因素导致的药源性心身疾病[16] 。 运用《内经》心身关系理论来探讨疾病的发生 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颇多。张继伟等[19] 受“诸痛 痒疮,皆属于心”的启发,从心的生理功能(包括心 主神明,司知觉,主血脉,心藏神)和七情皆可损伤 心神两个方面理解,认为疼痛作为一种知觉体验, 属于形神兼病,心神是痛的中心环节。王向雷[20] 从 《内经》有关论述出发,认为小儿脏腑柔弱、气血未 充的体质特点决定其神易怯易郁;在外界不良因素 刺激下出现神伤、气机紊乱,使得阳失升、郁而化 风,导致小儿抽动 -秽语综合征,在治疗上应做到 形神兼治。唐红珍[21] 探讨《内经》对肥胖病因病机 的认识,主张辨析肥胖的中医证候,不但要综合分 析肥胖之人的体格特征,还要分析肥胖之人的情 绪、性格特点。杨娟等[22]结合《内经》形神合一、五 脏情志论、体质论,指出抑郁症多先出现身体不适 和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日久引起情绪低落,且抑 郁症涉及多个脏腑,不能单从肝治;肾阳不足是抑 郁症发病的重要机制,原因在于肾藏精,精又是神 志活动的根本。借鉴《内经》心身疾病的病机理论 有利于从多角度更全面地了解心身疾病的发生发 展规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4 《内经》心身疾病的诊断方法 近年来对心身疾病诊断方法的研究更为全面, 也有创新。吕波等[23] 以《内经》为依据从问七情病 因、问性格特征、问睡眠梦境、问居处环境四个方面 出发,阐述问诊在心身疾病诊断过程中的必要性, 并指出问诊的目的在于交流,医生要做到告之、语 之、导之、开之,才能达到心身同治的目的。毛曦晔 等[24] 认为,《内经》的五色理论不仅可运用于心身 疾病的诊断,还可以运用于指导疾病治疗以及康复 养生,达到调整心身状态的目的。但望诊不能单纯 机械地理解成颜色的变化,重要的是神的改变,从 医生的直觉经验来观察患者的情况。不仅做到由 形察神,也要做到由神及形。在现代,五色理论运 用于心理治疗显示出它的优越性。高也陶等[25]认 为,利用《内经》“五脏相音,可以意识”的理论和五 音与年岁、五音与发音的关系、五音与经脉脏腑的 关系,结合现代化的闻诊研究,听音辨病可以作为 心身疾病早期的一种诊断方法,以便尽早地发现健 康状况的变化。虽然这种五脏相音的诊断方法运 用在临床上难度较大,但也为确切的诊断提供了可 能与保障。 对心身疾病诊断方面的研究较为系统的是唐 文涛[26] 。他将《内经》心身观贯穿于“四诊”,强调 望诊要察态知神、从神诊形,从身心两个角度观察 患者;闻诊可从声音和情志变化两个方面来判断脏 腑盛衰和心理类型;问诊尤其要注意患者的主观陈 ·8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