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716 资源科 第32卷第9期 要的水稻生产基地、“鱼米之乡”,耕地食物热量供2梁鹰.中国能养活自己吗?国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给有较大盈余但蛋白质和脂肪有所短缺,需优化种31林毅夫中国粮食供给能力的过去与未来母战略与管理 植结构,增加富含蛋白质或富含油脂的作物的种植 1998,4:82-90. 和培育,以均衡食物供给。对于耕地食物不足的西黄季棍中国的食物安全问题中国农村经济204(0 4-10. 部地区、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保障食物调入5吴绍洪李荣生中国耕地与未来30年食物需求,保障及对策 渠道通畅的同时,应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的提 地理科学进展,2002,21(2):121-129 高食物供给能力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R北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 京:中国政府白皮书,1996. (1)本文所得结论是基于7类主要耕地食物产 「]陈百明.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量,实际上耕地作物除了本文所述的7类,还有蔬1陈百明,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能力围北 菜、薯类、糖料作物等,比如,山东寿光耕地基本上 京:气象出版社,2001 都种菜,还有一些地区如山东烟台,耕地改造成了9许世卫中国食物安全现状与对策中国科技论坛,200 果园等,这些地区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种粮较 (11):116-119,131 少。由于数据来源限制,本研究中只计算了主要的 [10 Yue Tianxiang. Tian Yongzhong. Liu Jiyuan ef al. Surface 7类粮油作物,分县统计时油料类作物只计算了花 China J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8. 214(2-4): 168-180 生,未将油菜籽、芝麻、茶籽油、以及动物性油脂等[1封志明杨艳昭,张晶中国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 计入,所以结果得出食物脂肪供小于需的县较多。 研究:从分县到全国自然资源学报,2008,2365865-875 因此,本文分省分县得出的三类食物营养成分供需12毕继业朱道林王秀芬等基于GS的县域粮食生产资源利 人口差距,比实际值稍低,也就是若所有食物都计 用效率评价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94-100 算进来,供给的人口数应更多 [3杨萍果,毛任钊,赵建林等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粮食安 全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062:279-282 (2)农耕区畜禽养殖业也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 4张勇,曾澜,吴炳方区域粮食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农 源,本文只是计算了植物性粮油作物的食物营养供 业工程学报,2004,203):192-196. 给,未考虑转化成动物性食物部分,植物性食物转[11刘运梓中国粮食和食物需求与供给若干问题门粮食科技与 化为第二性食物这一过程中生产的营养损失;作物 经济,2006,(5):4-7 「16]李玉平,蔡运龙区域耕地-人口-粮食系统动态分析与耕地压 秸秆所能间接提供的食物营养也未能计入,本研究 力预测]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30-234 的下一步精细研究要收集该方面类数据和方法 7蔡文著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述评粮食与饲料工业 (3)不同县域,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有较大差 20093):1-3 异,如果能将营养需求按照区域差异的实际情况进辛良杰,李秀彬,谈明洪中国区域粮食生产优势度的演变及 行计算,则结果更为准确。 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09,25(2:2227 9任国柱,蔡玉梅.中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特点和对策资 源科学,1998,205:46-51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20张迪,张凤荣,安萍莉,等中国现阶段后备耕地资源经济供给 能力分析资源科学,2004,26(5):46-52 ] Cao mingkui, Ma Shijun, Han chunru.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口21]傅泽强,蔡运龙,杨友孝,等.中国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变化的 human carrying eapacity of an agro-ecosystem: An analysis of foc 相关分析自然资源学报,2001,16(4:313-319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China [J]. Agricultural systems,1995,47[22]卢布,陈印军,吴凯,等.我国中长期粮食单产潜力的分析预测 (4:387-414.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2:1-5 http:/w.resci第32卷 第9期 资 源 科 学 http://www.resci.cn 要的水稻生产基地、“鱼米之乡”,耕地食物热量供 给有较大盈余但蛋白质和脂肪有所短缺,需优化种 植结构,增加富含蛋白质或富含油脂的作物的种植 和培育,以均衡食物供给。对于耕地食物不足的西 部地区、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保障食物调入 渠道通畅的同时,应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的提 高食物供给能力。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 (1)本文所得结论是基于7类主要耕地食物产 量,实际上耕地作物除了本文所述的 7 类,还有蔬 菜、薯类、糖料作物等,比如,山东寿光耕地基本上 都种菜,还有一些地区如山东烟台,耕地改造成了 果园等,这些地区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种粮较 少。由于数据来源限制,本研究中只计算了主要的 7类粮油作物,分县统计时油料类作物只计算了花 生,未将油菜籽、芝麻、茶籽油、以及动物性油脂等 计入,所以结果得出食物脂肪供小于需的县较多。 因此,本文分省分县得出的三类食物营养成分供需 人口差距,比实际值稍低,也就是若所有食物都计 算进来,供给的人口数应更多; (2)农耕区畜禽养殖业也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 源,本文只是计算了植物性粮油作物的食物营养供 给,未考虑转化成动物性食物部分,植物性食物转 化为第二性食物这一过程中生产的营养损失;作物 秸秆所能间接提供的食物营养也未能计入,本研究 的下一步精细研究要收集该方面类数据和方法; (3)不同县域,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有较大差 异,如果能将营养需求按照区域差异的实际情况进 行计算,则结果更为准确。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Cao Mingkui, Ma Shijun, Han Chunru.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 human carrying capacity of an agro-ecosystem: An analysis of food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China [J]. Agricultural Systems, 1995, 47 (4): 387-414. [2] 梁鹰. 中国能养活自己吗?[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 [3] 林毅夫. 中国粮食供给能力的过去与未来[J]. 战略与管理, 1998, 4: 82-90. [4] 黄季焜. 中国的食物安全问题[J]. 中国农村经济, 2004, (10): 4-10. [5] 吴绍洪, 李荣生. 中国耕地与未来30年食物需求, 保障及对策 [J].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2): 121-12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粮食问题[R]. 北 京: 中国政府白皮书, 1996. [7] 陈百明.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 [8] 陈百明. 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能力[M]. 北 京: 气象出版社, 2001. [9] 许世卫. 中国食物安全现状与对策[J]. 中国科技论坛, 2007, (11): 116-119,131. [10] Yue Tianxiang, Tian Yongzhong, Liu Jiyuan et al. Surface modeling of human carrying capacity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China [J].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8, 214(2-4): 168-180. [11] 封志明, 杨艳昭, 张晶. 中国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 研究:从分县到全国[J].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5): 865-875. [12] 毕继业, 朱道林, 王秀芬, 等. 基于GIS的县域粮食生产资源利 用效率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1): 94-100. [13] 杨萍果, 毛任钊, 赵建林,等. 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粮食安 全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S2): 279-282. [14] 张勇, 曾澜, 吴炳方. 区域粮食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J]. 农 业工程学报, 2004, 20(3): 192-196. [15] 刘运梓. 中国粮食和食物需求与供给若干问题[J]. 粮食科技与 经济, 2006, (5): 4-7. [16] 李玉平, 蔡运龙. 区域耕地-人口-粮食系统动态分析与耕地压 力预测[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 230-234. [17] 蔡文著.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述评[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9,(3): 1-3. [18] 辛良杰, 李秀彬, 谈明洪. 中国区域粮食生产优势度的演变及 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2): 222-227. [19] 任国柱, 蔡玉梅. 中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特点和对策[J]. 资 源科学, 1998, 20(5): 46-51. [20] 张迪, 张凤荣, 安萍莉, 等. 中国现阶段后备耕地资源经济供给 能力分析[J]. 资源科学, 2004, 26(5): 46-52. [21] 傅泽强, 蔡运龙, 杨友孝, 等. 中国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变化的 相关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16(4): 313-319. [22] 卢布, 陈印军, 吴凯, 等. 我国中长期粮食单产潜力的分析预测 [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5, 26(2): 1-5. 171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