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四章补体系统 2学时 第一节概述 04学时 补体( complement,C)是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具 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因其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被称为补体。 又因其是由近40种可溶性蛋白质和膜结合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故称为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命名 0.3学时 (一)组成 1.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经典激活途径的组分、替代激活途径的组分、甘 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的组分和膜攻击复合物的组分。 2.补体调节蛋白包括可溶性的或以膜结合形式存在的因子。 3.补体的受体分子分布于多种细胞膜上,能介导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 蛋白发挥生物学效应。 (二)命名 1.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固有成分(包括膜攻击复合物组分)以“C” 表示,按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称为“C1,C2,-C9”,其中C1由Clq、CIr和 Cls3个亚单位组成。 2.替代激活途径的固有成分以因子命名,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B 因子、D因子、P因子等。 3.补体调节蛋白根据其功能命名,如Clq抑制物、C4结合蛋白等 4.补体受体则以其结合对象来命名,如ClqR、C5aR,各种C3片段的 受体则用CR、CR2、-CR4表示。 5.补体活化的裂解片段一般在该成分的符号后加小写字母表示,如 C3a、C3b,即小片段用a,大片段用b 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在其符号上加一横线表示,如C1,C3bBb,已 失活的补体成分则在其符号前冠以“i”表示,如i3b。 、补体成分的理化特性 0.1学时 1化学组成均为糖蛋白,多数为β球蛋白,少数几种为a或γ球蛋白 .补体各成分中以C3含量最高,D因子含量最低 3.补体系统各固有成分均分别由肝细胞、巨噬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及脾细 胞等产生。 4某些补体成分性质极不稳定,许多理化因素等均可使补体失活第四章 补体系统 2 学时 第一节 概述 0.4 学时 补体(complement ,C)是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具 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因其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被称为补体。 又因其是由近 40 种可溶性蛋白质和膜结合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故称为 补体系统。 一、 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命名 0.3 学时 (一) 组成 1.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 经典激活途径的组分、替代激活途径的组分、甘 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的组分和膜攻击复合物的组分。 2.补体调节蛋白 包括可溶性的或以膜结合形式存在的因子。 3.补体的受体分子 分布于多种细胞膜上,能介导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 蛋白发挥生物学效应。 (二) 命名 1. 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固有成分(包括膜攻击复合物组分) 以“C” 表示,按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称为“C1,C2,┄C9”,其中 C1 由 C1q、C1r 和 C1s 3 个亚单位组成。 2. 替代激活途径的固有成分 以因子命名,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 B 因子、D 因子、P 因子等。 3. 补体调节蛋白 根据其功能命名,如 C1q 抑制物、C4 结合蛋白等。 4. 补体受体 则以其结合对象来命名,如 C1qR、C5aR,各种 C3 片段的 受体则用 CR1、CR2、┄CR4 表示。 5. 补体活化的裂解片段 一般在该成分的符号后加小写字母表示,如 C3a、C3b,即小片段用 a,大片段用 b。 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在其符号上加一横线表示,如 C1,C3bBb,已 失活的补体成分则在其符号前冠以“i”表示,如 iC3b。 二、补体成分的理化特性 0.1 学时 1.化学组成均为糖蛋白,多数为β球蛋白,少数几种为α或γ球蛋白。 2.补体各成分中以 C3 含量最高,D 因子含量最低。 3.补体系统各固有成分均分别由肝细胞、巨噬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及脾细 胞等产生。 4.某些补体成分性质极不稳定,许多理化因素等均可使补体失活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