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项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因。 微观取向的解释虽然并不否定外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更强调择偶是俩个人之 间的决定。他们从择偶双方的个人属性和双方互动过程等角度,去挖掘择偶的模式、 解释其成因。 在我国,相对于宏观研究来说,婚烟问题的微观分析显得相当薄弱,特别是婚 烟问题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还不多见。然而,择偶是婚烟的序幕,是未来家庭生活的 基础,在当今的中国婚烟生活中,随着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人们从社会、 家庭那里找回了越来越多的个人抉择权,并在具体的婚烟抉择过程中注入了更多的 个人偏好,致使择偶行为逐步演变为一种个体属性不断加强的较为理性的选择。因 此,不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角度来看,对我国择偶问题进行微观层次上的心理学 研究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2.3择偶的理论模型 西方关于择偶心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他们认为择偶过程是非常个 人化的,要重点研究个人的心理层面。从心理学研究视角出发,共产生了几种影响 较大的理论。分别为Freud的父母偶像理论,Buss的进化理论,Edward的交换理 论,Hayes的社会学习理论。Winch的需求互补理论,Murstein的SVR理论,Buss 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理论等。 2.3.1 Freud的父母偶像理论 该理论认为,男孩子由于“恋母情结”会选择具有其母亲个性品质的女子作为 他的恋爱对象,而女子则因其“恋父情结”会选择具有其父亲个性品质的男子作为 她的恋爱对象(Freud)。他的这种心理分析理论,强调了生理和心理的因素,强调 了先天的性意识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认为在择偶行为中生理、心理需要的因素大于 社会选择的因素。后来,有些社会心理学家对其进行了补充,如波盖特.维林得出 这样研究结果:大多数人容易爱上与幼年时和自己亲近的父母一方或代替这种相似 的人(多米尼安,1989)。但父母偶像理论仍遭到许多质疑。反对者认为,父母偶 像理论仅仅是理论家抽象思维的产物,它在现实中缺乏充分的证据(管雷,2004)。 2.3.2Buss的进化理论 进化心理学是近十多年来在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它运用进 化论对人类心理起源和本质及一些社会现象进行研究。近30年来,进化心理学家 从进化论角度对人类的择偶标准、择偶观和择偶行为进行了研究。这种取向的观点⑧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lS 因。 微观取向的解释虽然并不否定外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更强调择偶是俩个人之 间的决定。他们从择偶双方的个人属性和双方互动过程等角度,去挖掘择偶的模式、 解释其成因。 在我国,相对于宏观研究来说,婚姻问题的微观分析显得相当薄弱,特别是婚 姻问题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还不多见。然而,择偶是婚姻的序幕,是未来家庭生活的 基础,在当今的中国婚姻生活中,随着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人们从社会、 家庭那里找回了越来越多的个人抉择权,并在具体的婚姻抉择过程中注入了更多的 个人偏好,致使择偶行为逐步演变为一种个体属性不断加强的较为理性的选择。因 此,不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角度来看,对我国择偶问题进行微观层次上的心理学 研究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2.3择偶的理论模型 西方关于择偶心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他们认为择偶过程是非常个 人化的,要重点研究个人的心理层面。从心理学研究视角出发,共产生了几种影响 较大的理论。分别为Freud的父母偶像理论,Buss的进化理论,Edward的交换理 论,Hayes的社会学习理论。Winch的需求互补理论,Murstein的SVR理论,Buss 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理论等。 2.3.1 Freud的父母偶像理论 该理论认为,男孩子由于“恋母情结”会选择具有其母亲个性品质的女子作为 他的恋爱对象,而女子则因其“恋父情结”会选择具有其父亲个性品质的男子作为 她的恋爱对象(Freud)。他的这种心理分析理论,强调了生理和心理的因素,强调 了先天的性意识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认为在择偶行为中生理、心理需要的因素大于 社会选择的因素。后来,有些社会心理学家对其进行了补充,如波盖特.维林得出 这样研究结果:大多数人容易爱上与幼年时和自己亲近的父母一方或代替这种相似 的人(多米尼安,1989)。但父母偶像理论仍遭到许多质疑。反对者认为,父母偶 像理论仅仅是理论家抽象思维的产物,它在现实中缺乏充分的证据(管雷,2004)。 2.3.2 Buss的进化理论 进化心理学是近十多年来在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它运用进 化论对人类心理起源和本质及一些社会现象进行研究。近30年来,进化心理学家 从进化论角度对人类的择偶标准、择偶观和择偶行为进行了研究。这种取向的观点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