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研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人主义强调个人权利和个人目的,生活的目的是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个体在择偶 过程中希望结识“白雪公主”或“白马王子”;另外,择偶的途径和择偶的社会网 络不断扩大,人们更多地幻想或期盼罗曼蒂克的在“一见”中进发激情:在择偶过 程中更多注重以后婚姻的质量和相互满意度。从这个时期开始,关注个人的心理学 家们开始对择偶这个现象进行心理学的探索。 2.1.2择偶的心理学定义 早期的心理学家从自己的理论基础出发,对择偶给出了很多定义。Darwin(1871) 从进化的视角出发,他认为“性别选择”是物种成员之间行为的相互作用,男性、 女性为了获取资源或配偶而赢得最终的生有成功,他们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适应性 问题”,在解决各自不同的问题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择偶偏好或行为方式。Frud (1922)认为在择偶行为中生理、心理需要的因素大于社会选择的因素,强调了先 天的性意识对个体发展的意义。Edward(1969)认为择偶是一种交换行为,双方将 自身的资源与对方交换,以期望得到最大的回报。Trivers(1972)将择偶定义为一 种由情感、想法和文化表征建立起来的体验。Winch(1985)认为,当择偶表现为 心理需求和个人动机时,择偶是人们各种需求的相辅相成。Buss(1985)认为择偶 是双方从个体生理、心理特征、认知侧面建立起来的相似性的情感反应。 Feingold(1990)用情感、认知和行为的术语来定义择偶。Eshleman(1994)认为择偶 是一种无意识或下意识的选择,比如才能、品德等等。 以上的种种定义从不同方面对择偶进行了阐述,给我们对择偶的了解有很大的 帮助。这些定义关注择偶的角度不大相同,有的关注择偶的起源,有的关注择偶的 目的、有的是对择偶的描述。我们因该明白,在探讨择偶的定义过程中,心理学和 相关学科存在很多论辩和困惑。 2.2择偶研究的视角 Adams(1979)认为,对于择偶的研究,基于不同学术传统、不同理论立场的学 者,在择偶研究领域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这一研究领域是非常复杂的;说其复 杂的原因是:(1)影响择偶的因素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发生变化:(2) 它涉及到人类的情感和选择的领域,很难给予科学的分析。 择偶研究传统可以区分为两类:一是宏观解释取向,包括人口学和社会学派别, 即强调社会环境的性质和变迁对个人婚姻行为的影响:另一个是以社会心理学家和 部分心理学家的微观解释取向,即从婚姻主体或当事人本身去探讨当代婚姻的成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1HESlS 人主义强调个人权利和个人目的,生活的目的是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个体在择偶 过程中希望结识“白雪公主”或“白马王子”;另外,择偶的途径和择偶的社会网 络不断扩大,人们更多地幻想或期盼罗曼蒂克的在“一见”中迸发激情;在择偶过 程中更多注重以后婚姻的质量和相互满意度。从这个时期开始,关注个人的心理学 家们开始对择偶这个现象进行心理学的探索。 2.1.2择偶的心理学定义 早期的心理学家从自己的理论基础出发,对择偶给出了很多定义。Darwin(1871) 从进化的视角出发,他认为“性别选择”是物种成员之间行为的相互作用,男性、 女性为了获取资源或配偶而赢得最终的生育成功,他们各自面l临着不同的“适应性 问题”,在解决各自不同的问题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择偶偏好或行为方式。Freud (1922)认为在择偶行为中生理、心理需要的因素大于社会选择的因素,强调了先 天的性意识对个体发展的意义。Edward(1969)认为择偶是一种交换行为,双方将 自身的资源与对方交换,以期望得到最大的回报。Trivers(1972)将择偶定义为一 种由情感、想法和文化表征建立起来的体验。Winch(1985)认为,当择偶表现为 心理需求和个人动机时,择偶是人们各种需求的相辅相成。Buss(1985)认为择偶 是双方从个体生理、心理特征、认知侧面建立起来的相似性的情感反应。 Feingold(1990)用情感、认知和行为的术语来定义择偶。Eshleman(1994)认为择偶 是一种无意识或下意识的选择,比如才能、品德等等。 以上的种种定义从不同方面对择偶进行了阐述,给我们对择偶的了解有很大的 帮助。这些定义关注择偶的角度不大相同,有的关注择偶的起源,有的关注择偶的 目的、有的是对择偶的描述。我们因该明白,在探讨择偶的定义过程中,心理学和 相关学科存在很多论辩和困惑。 2.2择偶研究的视角 Adams(1979)认为,对于择偶的研究,基于不同学术传统、不同理论立场的学 者,在择偶研究领域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这一研究领域是非常复杂的;说其复 杂的原因是:(1)影响择偶的因素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发生变化;(2) 它涉及到人类的情感和选择的领域,很难给予科学的分析。 择偶研究传统可以区分为两类:一是宏观解释取向,包括人口学和社会学派别, 即强调社会环境的性质和变迁对个人婚姻行为的影响;另一个是以社会心理学家和 部分心理学家的微观解释取向,即从婚姻主体或当事人本身去探讨当代婚姻的成 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