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环境责任,极大地震慑了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者。2003一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等7部门持续开展 ◇ 覆盖全国、声势浩大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专项行动。2005年1月18日,国家环 宏 保总局叫停30个违法建设项目,掀起首轮“环保风暴”。2005一2006年,查处22个违反“三同 春 等 时”制度的建设项目,2007年1月又通报了82个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违规建设项目,并 改 启动“区域限批”措施。第二,出台产业政策,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206年 革 国家发改委密集出台多项规范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发展政策,加强对钢铁、水泥等行业的投 开 资和贷款的控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2004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停止 放 三 焦炭和炼焦煤出口退税的紧急通知,成为改变出口退税的政策取向。2005年国家发改委等七个 十 部门联合发文,控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俩高一资产品出口,停止部分高耗能产品的 年 中 出口退税。国家将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列为国债投资的重点之一,支持节能、节水、 国 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试点项目。2007年,国家安排了230亿资金用于节能减排。近年来,国 环 境 家还安排了农村沼气建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等国债投资。同时支持一批节约和替 保 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可回收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循环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等重大技 护 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姜伟新等,2006)。第三,推进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的发展。2003 政 策 年,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建立循环型企业。开展物质的循环利用,能流的梯级利用,废弃物资源化, 演 形成废物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规范中央补助地方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变 采取拨款补助办法支持石化、治金、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中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截至2007 年6月底,全国共有23197家企业通过了】14001认证,推动企业在生产全过程中重视环境保 护。第四,规划环评全面实施。2005年4月13日,国家环保总局针对圆明园环境整治工程举行 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后的首次听证会。2006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中国环保领域第一 部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境影响评价的宏观经济 管理“调节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闸”、预警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晴雨表”的作用日 益彰显。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经过严格审查,对受理的163件环评报告书(表做出不予批准 或缓批的决定。第五,成立区域性环境监察机构,环境保护能力得到加强。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 组建11个地方派出执法监督机构,“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察体制进入实施阶 段。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在全国107个地区展开。初步形成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核与辐射管理 基本处于受控状态,放射源得到初步控制。在2008年机构改革中,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 护部,进入国务院组成部门。2004年6月,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启动了绿色GDP研 究工作,并在全国10个试点省市进行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与环境污染损失调查。GD计算方式 发生变化,政绩考核增加环保内容,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观的转变有了更大的推动力量。 二、历史的经验、不足以及未来挑战 我国并没有完全绕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我国也走了一条跨越式的发展道路,发达 为 国 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然而,数据分析发现,无 经 论是从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还是万元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同期相比 均不是最高的。 型 世界银行专家、中科院、环科院乃至绿色GDP专家组的核算结果均表明我国因环境污染造 成的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一89%,而20世纪90年代有关研究的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均在 霓 10%以上,甚至达到1%以上。我们做了1985年以来万元产值废气、废水排放量以及人均废气、 35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周 宏 春 等 改 革 开 放 三 十 年 中 国 环 境 保 护 政 策 演 变 中 国 经 济 转 型 与 发 展 研 究 环境责任,极大地震慑了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者。 2003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等 7部门持续开展 覆盖全国、声势浩大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专项行动 。 2005年 1月 18日,国家环 保总局叫停 30个违法建设项目 ,掀起首轮 “环保风暴”。 2005 -2006年, 查处 22个违反 “三同 时”制度的建设项目 , 2007年 1月又通报了 82个违反环评和“三同时 ”制度的违规建设项目,并 启动 “区域限批”措施 。第二,出台产业政策,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2006年 国家发改委密集出台多项规范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发展政策,加强对钢铁、水泥等行业的投 资和贷款的控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2004年,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停止 焦炭和炼焦煤出口退税的紧急通知,成为改变出口退税的政策取向 。 2005年国家发改委等七个 部门联合发文,控制部分高耗能 、高污染和资源性(两高一资 )产品出口 ,停止部分高耗能产品的 出口退税。国家将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列为国债投资的重点之一, 支持节能、节水、 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试点项目。 2007年,国家安排了 230亿资金用于节能减排。近年来,国 家还安排了农村沼气建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等国债投资 。同时支持一批节约和替 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可回收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循环利用技术 、“零排放”技术等重大技 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 (姜伟新等, 2006)。第三, 推进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 2003 年,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建立循环型企业。开展物质的循环利用,能流的梯级利用,废弃物资源化, 形成废物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规范中央补助地方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采取拨款补助办法,支持石化 、冶金 、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中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截至 2007 年 6月底,全国共有 23 197家企业通过了 ISO14001认证,推动企业在生产全过程中重视环境保 护。第四,规划环评全面实施。 2005年 4月 13日, 国家环保总局针对圆明园环境整治工程举行 了《环境影响评价法 》实施后的首次听证会。 2006年 3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中国环保领域第一 部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境影响评价的宏观经济 管理 “调节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控制闸”、预警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晴雨表 ”的作用日 益彰显。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经过严格审查,对受理的 163件环评报告书(表)做出不予批准 或缓批的决定。第五,成立区域性环境监察机构,环境保护能力得到加强 。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 组建 11个地方派出执法监督机构 , “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 ”的环境监察体制进入实施阶 段。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在全国 107个地区展开。初步形成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核与辐射管理 基本处于受控状态,放射源得到初步控制 。在 2008年机构改革中,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 护部 ,进入国务院组成部门。 2004年 6月, 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启动了绿色 GDP研 究工作,并在全国 10个试点省市进行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与环境污染损失调查。 GDP计算方式 发生变化,政绩考核增加环保内容,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观的转变有了更大的推动力量。 二 、历史的经验、不足以及未来挑战 我国并没有完全绕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我国也走了一条跨越式的发展道路, 发达 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然而,数据分析发现,无 论是从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还是万元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来看 ,我国与发达国家同期相比 均不是最高的。 世界银行专家、中科院、环科院乃至绿色 GDP专家组的核算结果均表明我国因环境污染造 成的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 3 -8%,而 20世纪 90年代有关研究的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均在 10%以上,甚至达到 15%以上。我们做了 1985年以来万元产值废气、废水排放量以及人均废气、 3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