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4 人类学学报 卷 向,距离应该为零。本文也尝试了这一方法。但发现这个方法主要的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到 颅骨大小的因素。此外,我们还发现鼻额缝和额颌缝的走向与形态很不规则,存在不同的 表现形式。仅仅测量上述两点之间的距离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准确反映两缝的走向及彼此之 间的关系。在本文观察的标本中,鼻额缝均高于额颌缝。两线相交、走向方式有弧形、斜 线、直线、阶梯4种情况。其中直线相交相当于魏敦瑞定义的水平走向。有些标本鼻额缝 与额颌缝相交方式在左右侧不一致。因此本文将鼻额-额颌缝走向与形态分为直线相交、 斜线相交、弧形相交、阶梯状相交、左右侧相交不一致5种类型(图5)。在观察的123例 标本中,鼻额缝与额颌缝呈阶梯与弧形相交居多,分别为43.1%和27.6%。其次是左右 相交方式不一致(9.5%。而呈水平直线状及斜线状相交的标本极少,仅为5.7%和 4.1%。这一观察结果说明两缝呈水平走向并不是现代中国人的特征。 山顶洞101号头骨鼻额缝与额颌缝均弧形向上,两者呈弧形过渡。102号头骨左侧鼻 额缝额与额颌缝呈弧形过渡,右侧缝不清楚,似乎为梯形过渡。103号头骨左侧鼻额缝与 额颌缝呈水平走向,右侧缝不清楚,似乎为梯形过渡,与现代中国人之间似无差别。 直线相交 斜线相交 弧形相交 梯形相交 左右相交不一致 图5鼻额缝与额颌缝走向的不同表现形式 The diferent patterns of the course of frontonasal and frontomaxillary sutures 39鼻梁冠状隆起 本文观察的鼻梁部形态变异包括两个部分:(1)两侧鼻骨构成的曲度或角度;(2)鼻 骨与额骨相交构成的曲度或角度。魏敦瑞将这两方面的表现看作鼻梁部冠状和矢状两个方 向的轮廓特征。本文参照有关学者的研究,将鼻梁部形态分为鼻梁冠状隆起与眉间 及鼻根点侧面观两个特征,将鼻梁冠状隆起分为4级(图6):1级,两侧鼻骨呈平滑相 交;2级,鼻骨略隆起;3级,鼻骨隆起明显,形成界限清晰的曲度;4级,鼻骨形成锐 利的角度,像是“被捏起的鼻子”( pinched ose) 在观察的112例现代人头骨中,1-4级的出现率分别为18.8%、50.9%23.2%和 7.1%。以2级鼻骨略隆起类型居多。山顶洞101号头骨鼻骨隆起非常显著,两侧鼻骨锐角 相交(图1.D、E),相当于Lahr标准的4级。102和103号头骨鼻梁隆起也较明显,相当 于3级。这一特征在山顶洞与现代中国人之间差别明显,山顶洞标本鼻骨冠状隆起更为显 者 310眉间及鼻根点侧面观 如前述,这个特征记录鼻骨与额骨相交的形态表现。这个特征的表现除与鼻根点凹陷 程度有关外,还与眉间点的隆起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对这一特征分级要同时考虑眉间区的 隆起及鼻根部凹陷在矢状方向形成的曲度或角度的程度。本文参照Lahr的标准将这一特 征的表现分为4级(图⑦):1级,鼻根和眉间均较平坦,或呈轻微凹陷,两点近乎在同一平 面上;2级,轻度眉间区隆起及鼻根点凹陷,两者呈弧形相交;3级,眉间区显著隆起,鼻根区 201904-200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向 , 距离应该为零。本文也尝试了这一方法。但发现这个方法主要的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到 颅骨大小的因素。此外 , 我们还发现鼻额缝和额颌缝的走向与形态很不规则 , 存在不同的 表现形式。仅仅测量上述两点之间的距离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准确反映两缝的走向及彼此之 间的关系。在本文观察的标本中 , 鼻额缝均高于额颌缝。两线相交、走向方式有弧形、斜 线、直线、阶梯 4 种情况。其中直线相交相当于魏敦瑞定义的水平走向。有些标本鼻额缝 与额颌缝相交方式在左右侧不一致。因此本文将鼻额 - 额颌缝走向与形态分为直线相交、 斜线相交、弧形相交、阶梯状相交、左右侧相交不一致 5 种类型 (图 5) 。在观察的 123 例 标本中 , 鼻额缝与额颌缝呈阶梯与弧形相交居多 , 分别为 4311 %和 2716 %。其次是左右 相交方式不一致 (915 %) 。而呈水平直线状及斜线状相交的标本极少 , 仅为 517 %和 411 %。这一观察结果说明两缝呈水平走向并不是现代中国人的特征。 山顶洞 101 号头骨鼻额缝与额颌缝均弧形向上 , 两者呈弧形过渡。102 号头骨左侧鼻 额缝额与额颌缝呈弧形过渡 , 右侧缝不清楚 , 似乎为梯形过渡。103 号头骨左侧鼻额缝与 额颌缝呈水平走向 , 右侧缝不清楚 , 似乎为梯形过渡 , 与现代中国人之间似无差别。 图 5 鼻额缝与额颌缝走向的不同表现形式 The different patterns of the course of frontonasal and frontomaxillary sutures 319 鼻梁冠状隆起 本文观察的鼻梁部形态变异包括两个部分 : (1) 两侧鼻骨构成的曲度或角度 ; (2) 鼻 骨与额骨相交构成的曲度或角度。魏敦瑞将这两方面的表现看作鼻梁部冠状和矢状两个方 向的轮廓特征[19 ] 。本文参照有关学者的研究[2 ] , 将鼻梁部形态分为鼻梁冠状隆起与眉间 及鼻根点侧面观两个特征 , 将鼻梁冠状隆起分为 4 级 (图 6) : 1 级 , 两侧鼻骨呈平滑相 交 ; 2 级 , 鼻骨略隆起 ; 3 级 , 鼻骨隆起明显 , 形成界限清晰的曲度 ; 4 级 , 鼻骨形成锐 利的角度 , 像是“被捏起的鼻子”(pinched nose) 。 在观察的 112 例现代人头骨中 , 1 —4 级的出现率分别为 1818 %、5019 %、2312 %和 711 %。以 2 级鼻骨略隆起类型居多。山顶洞 101 号头骨鼻骨隆起非常显著 , 两侧鼻骨锐角 相交 (图 11D、E) , 相当于 Lahr 标准的 4 级。102 和 103 号头骨鼻梁隆起也较明显 , 相当 于 3 级。这一特征在山顶洞与现代中国人之间差别明显 , 山顶洞标本鼻骨冠状隆起更为显 著。 3110 眉间及鼻根点侧面观 如前述 , 这个特征记录鼻骨与额骨相交的形态表现。这个特征的表现除与鼻根点凹陷 程度有关外 , 还与眉间点的隆起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对这一特征分级要同时考虑眉间区的 隆起及鼻根部凹陷在矢状方向形成的曲度或角度的程度。本文参照 Lahr 的标准[2 ]将这一特 征的表现分为 4 级 (图 7) : 1 级 , 鼻根和眉间均较平坦 , 或呈轻微凹陷 , 两点近乎在同一平 面上 ;2级 ,轻度眉间区隆起及鼻根点凹陷 ,两者呈弧形相交 ;3级 ,眉间区显著隆起 ,鼻根区 · 43 · 人 类 学 学 报 25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