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期 刘武等:山顶洞人与现代华北人头骨非测量性特征比较 33 主要描述眼眶外上角的形态。本文观察结果显示绝大多数(96.6%)的现代中国人眼眶外 上角呈浅弧形(2级)。眼眶下缘在本文观察的现代中国人多数呈轻微和显著的内高外低 走向(2-3级,分别为44.4%和46.2%),眶下缘呈水平走向标本仅占94%。与眶上缘 样,未发现有眶下缘呈内低外高走向。 山顶洞人101号头骨双侧眶上缘和眶下缘均呈轻微的内高外低走向(图1.D),相当 于Lahr标准的2级。但眼眶外上角的形态在101头骨的左右侧不同。左侧眼眶外上角呈锐 角状,相当Lahr标准的4级,而右侧呈弧形,相当于Lahr标准的2级。102号头骨双侧眶 上缘均大致呈水平走向,相当于Lahr标准的1级。双侧眶下缘均呈轻微的内高外低走向, 外上角呈弧形,均相当于Lahr标准的2级。103号头骨双侧眼眶上缘和下缘均呈水平走 向,外上角呈弧形,分别相当于Lahr标准的1级和2级 本文除进行了以上眶缘走向观察外,也按传统方法观察了眼眶的形态。观察的现代人 标本中,长方形眼眶占多数。3件山顶洞头骨的眼眶大致均呈扁长方形(图1.D)。由于 山顶洞102和103号眼眶上下缘均呈水平走向,而眼眶上下缘呈水平走向的出现率在现代 人并不高,因而眼眶形态在山顶洞人较现代人似乎更为扁方。 3.7眼眶外下缘圆钝 眼眶外下缘可呈现锐利到圆钝的不同表现。本文参照Lahr的标准以,将眼眶外下缘 分为锐利、略圆钝及明显圆钝3个级别(图4)。在观察的131例现代人头骨中,80.2%的 标本眼眶外下缘略圆钝,16.8%的标本眼眶外下缘锐利,而眼眶外下缘非常圆钝的标本仅 为3.1%。3件山顶洞头骨的眼眶外下缘均为略圆钝。这一特征在山顶洞人与多数现代中 国人表现相同 图4眼眶外下缘形态 The rounding of the inferolateral orbital margins 38鼻额·额颌缝走向与形态 这一特征最初由魏敦瑞描述。他根据对保存有完整鼻缝的周口店直立人3号、10 号及保存有部分鼻额缝的2号、11号和12号头骨的观察发现,这些头骨的鼻额缝与额颌 缝大致构成一个连续水平走向。近20年来,这个特征被有关学者作为论证支持东亚地区 古人类连续演化的形态特征之一。刘武等在对比中国与非洲近代-现代人类头骨特征时注 意到额鼻缝等高于额颌缝在中国人仅为4.2%。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指出魏敦瑞对这 特征的定义不够准确,标准不易掌握。一些学者探索使用新的方法来观察这个特征。如 Lahr采用测量鼻根点水平延长线在眶缘交点与额颌缝眶缘点之间距离来确定两缝是否呈 水平走向。随着两缝接近水平,上述两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如果两缝呈完全水平走 201904-200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主要描述眼眶外上角的形态。本文观察结果显示绝大多数 (9616 %) 的现代中国人眼眶外 上角呈浅弧形 (2 级) 。眼眶下缘在本文观察的现代中国人多数呈轻微和显著的内高外低 走向 (2 —3 级 , 分别为 4414 %和 4612 %) , 眶下缘呈水平走向标本仅占 914 %。与眶上缘 一样 , 未发现有眶下缘呈内低外高走向。 山顶洞人 101 号头骨双侧眶上缘和眶下缘均呈轻微的内高外低走向 (图 11D) , 相当 于Lahr 标准的 2 级。但眼眶外上角的形态在 101 头骨的左右侧不同。左侧眼眶外上角呈锐 角状 , 相当Lahr 标准的 4 级 , 而右侧呈弧形 , 相当于Lahr 标准的 2 级。102 号头骨双侧眶 上缘均大致呈水平走向 , 相当于 Lahr 标准的 1 级。双侧眶下缘均呈轻微的内高外低走向 , 外上角呈弧形 , 均相当于 Lahr 标准的 2 级。103 号头骨双侧眼眶上缘和下缘均呈水平走 向 , 外上角呈弧形 , 分别相当于 Lahr 标准的 1 级和 2 级。 本文除进行了以上眶缘走向观察外 , 也按传统方法观察了眼眶的形态。观察的现代人 标本中 , 长方形眼眶占多数。3 件山顶洞头骨的眼眶大致均呈扁长方形 (图 1. D) 。由于 山顶洞 102 和 103 号眼眶上下缘均呈水平走向 , 而眼眶上下缘呈水平走向的出现率在现代 人并不高 , 因而眼眶形态在山顶洞人较现代人似乎更为扁方。 317 眼眶外下缘圆钝 眼眶外下缘可呈现锐利到圆钝的不同表现。本文参照 Lahr 的标准[2 ] , 将眼眶外下缘 分为锐利、略圆钝及明显圆钝 3 个级别 (图 4) 。在观察的 131 例现代人头骨中 , 8012 %的 标本眼眶外下缘略圆钝 , 1618 %的标本眼眶外下缘锐利 , 而眼眶外下缘非常圆钝的标本仅 为 311 %。3 件山顶洞头骨的眼眶外下缘均为略圆钝。这一特征在山顶洞人与多数现代中 国人表现相同。 图 4 眼眶外下缘形态 The rounding of the infero2lateral orbital margins 318 鼻额 - 额颌缝走向与形态 这一特征最初由魏敦瑞描述[19 ] 。他根据对保存有完整鼻缝的周口店直立人 3 号、10 号及保存有部分鼻额缝的 2 号、11 号和 12 号头骨的观察发现 , 这些头骨的鼻额缝与额颌 缝大致构成一个连续水平走向。近 20 年来 , 这个特征被有关学者作为论证支持东亚地区 古人类连续演化的形态特征之一。刘武等在对比中国与非洲近代 - 现代人类头骨特征时注 意到额鼻缝等高于额颌缝在中国人仅为 412 %[18 ] 。近年来 , 不断有学者指出魏敦瑞对这一 特征的定义不够准确 , 标准不易掌握。一些学者探索使用新的方法来观察这个特征。如 Lahr[2 ]采用测量鼻根点水平延长线在眶缘交点与额颌缝眶缘点之间距离来确定两缝是否呈 水平走向。随着两缝接近水平 , 上述两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如果两缝呈完全水平走 1 期 刘 武等 : 山顶洞人与现代华北人头骨非测量性特征比较 · 33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