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明显大于一个人,从众率上升明显;三个人的一致意见又显著比两人产生更大压 力。但群体达到四人以上群体一致意见,就不再明显引起从众率的变化(见图3 12)。 ,杰拉德研究 从众百分比例 (女) 杰拉德研究 (男) 15 阿希研究 (男) 34678-16 致性多数的规模 图 群体规模与从众率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家杰德勒等人1968年进行的阿希式研究,结果虽有所不同,但 都反映了同样的趋势。如图12-3所示相对于女性,男性从众率的最髙点出现稍 晚一些。但无论哪种情况,最高从众率都与阿希的研究接近。我国社会心理学工 作者80年代所做的阿希式研究得到的最高从众率为40%,类似于下面提到的米 尔格莱姆等人的研究,但同样有一个问题,即最髙的从众率出现后,即使一致性 的群体规模再大,也不再导致从众率的增加 心理学家米尔格莱姆等人(S. Milgrametal,1969)的社会感染现场实验的发 现,也很好地证明了群体规模与从众率的关系 (-)肯定程度与个性特征 前面提到,判断涉及的事物客观标准越明确,人们对自我判断的肯定程度也 越高,相应的行为从众率也越低。而随着问题的模糊性增加,人们会由于自身的 判断失去明确的参照而倾向于从众。心理学家考勒曼等人 (J.F. Colemaneta.)1958年的研究裴明,问题难度与从众率的相关系数男性为 o.58,女性髙达o.89。亦即问题越困难或缺乏客观标准,从众率也越高。女 性在相应的用难程度下比男性更倾向于众明显大于一个人,从众率上升明显;三个人的一致意见又显著比两人产生更大压 力。但群体达到四人以上群体一致意见,就不再明显引起从众率的变化(见图 3 —12)。 图 12—3 群体规模与从众率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家杰德勒等人 1968 年进行的阿希式研究,结果虽有所不同,但 都反映了同样的趋势。如图 12—3 所示相对于女性,男性从众率的最高点出现稍 晚一些。但无论哪种情况,最高从众率都与阿希的研究接近。我国社会心理学工 作者 80 年代所做的阿希式研究得到的最高从众率为 40%,类似于下面提到的米 尔格莱姆等人的研究,但同样有一个问题,即最高的从众率出现后,即使一致性 的群体规模再大,也不再导致从众率的增加。 心理学家米尔格莱姆等人(S.Milgrametal,1969)的社会感染现场实验的发 现,也很好地证明了群体规模与从众率的关系。 (---)肯定程度与个性特征 前面提到,判断涉及的事物客观标准越明确,人们对自我判断的肯定程度也 越高,相应的行为从众率也越低。而随着问题的模糊性增加,人们会由于自身的 判 断 失 去 明 确 的 参 照 而 倾 向 于 从 众 。 心 理 学 家 考 勒 曼 等 人 (J.F.Colemanetal.)1958 年的研究裴明,问题难度与从众率的相关系数男性为 o.58,女性高达 o.89。亦即问题越困难或缺乏客观标准,从众率也越高。女 性在相应的用难程度下比男性更倾向于众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