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认为,在国际政治中,无政府状态下的国家以维持生存为基本目标,必须考虑其 在国际体系格局中所处的位置,防止其他国家获得过度的权力优势,威胁本国的 生存与安全。‘每当某一行为体(主要是国家)的权力增长从体量和增速上来说都 可能危及整个体系的权力平衡之际,国际体系内其他相关度、脆弱度较高的国家 就倾向于单独或联合起来对该国发起制衡,因为仅仅指望霸权的自我克制是不可 靠的,。所以国际格局中的均势( balance of power)现象一再出现。而“制衡” ing)和遏制权力挑战者,则是国家为实现“均势”( balance of power) 而采取的重要策略。 因此,新现实主义者认为,无论平衡的权力是不是行为体的目的,国家都会 采取制衡的策略。国家采取“制衡而非追随”的策略是体系压力所诱导。。在国际 安全领域经常采取制衡的策略,汉斯·摩根索( Hans Morgenthau)曾经归纳了常 见的制衡手段,“这些方式主要包括分而治之、领土补偿、加强军备、联盟以及平 衡手的存在等,这些都是制衡的具体表现形式”。 制衡往往是区域性的战略设计。制衡主要是基于地理临近性和投放能力的限 制,或是作为不具备地理毗邻性的国家在该区域内建立同盟关系,从而增加制衡 战略的“辐射”范围。例如亚太地区向来是美国制衡战略的重心之一。后冷战时 期,历届美国政府高度重视亚太地区,长期在该地区贯彻制衡战略。克林顿执政 时期,主要表现为美国在全球经济战略上的东移;小布什执政时期,制衡主要是 在政治军事领域内展开,表现为“(军事)战略东移”;到奥巴马执政时期,美 国政府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亚太地区的高度敏感和关 注,尤其是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上升,美国对华政策不断调整,即便是实力不及 刘丰:《制衡的逻辑:结构压力、霸权正当性与大国行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年版,第10页。 5韦宗友:《制衡、追随与冷战后国际政治》,载《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3期,第 杰克·利维( Jack Levy)认为,均势生成有三种途径:霸权的自我克制;霸权遭遇制衡联 盟而收缩:霸权在战争中被打败。参见 Colin Elman,“ ntroduction: Appraising Balance of Powe Theory, in John Vasquez and Colin Elman, eds, Realism and the Balancing of Power: A New Debate,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2002, pp. 10-12 7 Jack S. Levy, "Balances and Balancing: Concepts, Propositions, and Research Design, "in John Vasquez and Colin Elman, eds. Realism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 A New Debate,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2002, pp. 128-153; Susan B. Martin, "From Balance of power to Balancing Behavior 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in Andrew K. Hanami, ed. Perspectives on Structural Realism, New York: Palgrave, 2003, pp 61-82. 刘丰:《制衡的逻辑:结构压力、霸权正当性与大国行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年版,第10页 [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一一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徐昕等译,北京:中 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32-244页:刘丰:《大国制衡行为:争论与进展》,载 《外交评论》,2010年第2期,第112页3 认为,在国际政治中,无政府状态下的国家以维持生存为基本目标,必须考虑其 在国际体系格局中所处的位置,防止其他国家获得过度的权力优势,威胁本国的 生存与安全。 4 每当某一行为体(主要是国家)的权力增长从体量和增速上来说都 可能危及整个体系的权力平衡之际,国际体系内其他相关度、脆弱度较高的国家 就倾向于单独或联合起来对该国发起制衡, 5 因为仅仅指望霸权的自我克制是不可 靠的,6 所以国际格局中的均势(balance of power)现象一再出现。而“制衡” (balancing)和遏制权力挑战者,则是国家为实现“均势”(balance of power) 而采取的重要策略。7 因此,新现实主义者认为,无论平衡的权力是不是行为体的目的,国家都会 采取制衡的策略。国家采取“制衡而非追随”的策略是体系压力所诱导。 8 在国际 安全领域经常采取制衡的策略,汉斯·摩根索(Hans Morgenthau)曾经归纳了常 见的制衡手段,“这些方式主要包括分而治之、领土补偿、加强军备、联盟以及平 衡手的存在等,这些都是制衡的具体表现形式”。 9 制衡往往是区域性的战略设计。制衡主要是基于地理临近性和投放能力的限 制,或是作为不具备地理毗邻性的国家在该区域内建立同盟关系,从而增加制衡 战略的“辐射”范围。例如亚太地区向来是美国制衡战略的重心之一。后冷战时 期,历届美国政府高度重视亚太地区,长期在该地区贯彻制衡战略。克林顿执政 时期,主要表现为美国在全球经济战略上的东移;小布什执政时期,制衡主要是 在政治军事领域内展开,表现为“(军事)战略东移”;到奥巴马执政时期,美 国政府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亚太地区的高度敏感和关 注,尤其是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上升,美国对华政策不断调整,即便是实力不及 4 刘丰:《制衡的逻辑:结构压力、霸权正当性与大国行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10 页。 5 韦宗友:《制衡、追随与冷战后国际政治》,载《现代国际关系》,2003 年第 3 期,第 56-57 页。 6 杰克·利维(Jack Levy)认为,均势生成有三种途径:霸权的自我克制;霸权遭遇制衡联 盟而收缩;霸权在战争中被打败。参见 Colin Elman, “Introduction: Appraising Balance of Power Theory,”in John Vasquez and Colin Elman, eds., Realism and the Balancing of Power: A New Debate,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2002, pp. 10-12。 7 Jack S. Levy, “Balances and Balancing: Concepts, Propositions, and Research Design,” in John Vasquez and Colin Elman, eds., Realism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 A New Debate,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2002, pp. 128-153; Susan B. Martin, “From Balance of Power to Balancing Behavior: 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in Andrew K. Hanami, ed., Perspectives on Structural Realism, New York: Palgrave, 2003, pp. 61-82. 8 刘丰:《制衡的逻辑:结构压力、霸权正当性与大国行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10 页。 9 [美] 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徐昕等译,北京:中 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232-244 页;刘丰:《大国制衡行为:争论与进展》,载 《外交评论》,2010 年第 2 期,第 112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