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的地方也要实现“离岸制衡”。奥巴马的“重返亚太”战略与往届美国政府的“亚 太制衡”战略有所区别,其亚太战略表现为“多层次再平衡”,包括安全领域 经济政策和军事领域的全方位、多维度制衡战略,这在侧面说明亚太地区是美国 的战略重心,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近年来,在全球公域(极 地、海洋、网络和太空)等新生领域内,美国也没少论证其制衡战略的必要性和 有效性。10 传统安全领域内的制衡战略具有什么样的实际效果呢?制衡的种类很多,以 离岸制衡”为例,第一,制衡可以增强霸权国(美国)的相对实力,通过制衡 消耗其他大国的实力,一旦东亚、欧洲陷入安全竞赛,处于离岸位置的霸权国(美 国)免于争端的同时,还“隐形”地增加了自身实力。第二,制衡战略可以使大 国免于被永久性联盟关系所捆绑,获得更大的政策灵活度。第三,产生威慑效果, 震慑潜在挑战者。Ⅱ制衡的核心在于均势,均势并非自发形成,而是通过了一系 列的制衡手段最终达成。制衡的目的是权力或者说是相对的实力优势。 (二)制衡战略在实际应用中的修正 在传统安全领域的现实情境中,制衡的缺位( Absence of Balancing)与迟 到现象经常发生,在面对体系中其他国家谋求权力或扩张权力的局面,国家有时 会选择制衡,有时则会放弃制衡。1学者们从多个维度对制衡的缺位进行了研究, 使制衡作为一种战略工具更具现实操作意义,而非停留在纸面。 威胁制衡论 国际体系的失衡并不必然导致结构性压力。据此,斯蒂芬·沃尔特( Stephen M.Walt)修订了华尔兹的均势理论,提出国家追求的是安全而非权力,即国家制 衡的目标对象是威胁源,而非一定是权力体量庞大的实体国家。威胁一国安全的 并非总是权力体量上占优的国家,增量权力只代表产生威胁能力的上升,并非权 力必然导致威胁。正如在传统意义上,实力也不等同于影响力。沃尔特认为,制 衡行为的产生并非单纯出于权力的考虑,而是基于对威胁的权衡,即某个国家或 联盟出于战略考虑,显示出进攻性现实主义意图,那么它就具备了较高的威胁程 义桅:《全球公域与美国巧霸权》,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 2期,第49-54页。 Ⅱ1孔小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离岸制衡战略:理论涵义及其实践》,载《中共浙江省委 党校学报》,2009年第6期,第71-77页 12埃姆雷·拉卡托斯( Imre Lakatos)的精致的伪证主义认为,接受检验的理论是一个整体 结构,是由一系列理论组成的科学研究纲领,单个异例的存在并不能证伪理论(证明理论是错 误的),反而通过正面启发法对辅助保护带的修正是理论进步的表现。参见匈牙利]伊姆雷·拉 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兰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4958页。4 的地方也要实现“离岸制衡”。奥巴马的“重返亚太”战略与往届美国政府的“亚 太制衡”战略有所区别,其亚太战略表现为“多层次再平衡”,包括安全领域、 经济政策和军事领域的全方位、多维度制衡战略,这在侧面说明亚太地区是美国 的战略重心,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近年来,在全球公域(极 地、海洋、网络和太空)等新生领域内,美国也没少论证其制衡战略的必要性和 有效性。10 传统安全领域内的制衡战略具有什么样的实际效果呢?制衡的种类很多,以 “离岸制衡”为例,第一,制衡可以增强霸权国(美国)的相对实力,通过制衡 消耗其他大国的实力,一旦东亚、欧洲陷入安全竞赛,处于离岸位置的霸权国(美 国)免于争端的同时,还“隐形”地增加了自身实力。第二,制衡战略可以使大 国免于被永久性联盟关系所捆绑,获得更大的政策灵活度。第三,产生威慑效果, 震慑潜在挑战者。11 制衡的核心在于均势,均势并非自发形成,而是通过了一系 列的制衡手段最终达成。制衡的目的是权力或者说是相对的实力优势。 (二)制衡战略在实际应用中的修正 在传统安全领域的现实情境中,制衡的缺位(Absence of Balancing)与迟 到现象经常发生,在面对体系中其他国家谋求权力或扩张权力的局面,国家有时 会选择制衡,有时则会放弃制衡。 12 学者们从多个维度对制衡的缺位进行了研究, 使制衡作为一种战略工具更具现实操作意义,而非停留在纸面。 1. 威胁制衡论 国际体系的失衡并不必然导致结构性压力。据此,斯蒂芬·沃尔特(Stephen M. Walt)修订了华尔兹的均势理论,提出国家追求的是安全而非权力,即国家制 衡的目标对象是威胁源,而非一定是权力体量庞大的实体国家。威胁一国安全的 并非总是权力体量上占优的国家,增量权力只代表产生威胁能力的上升,并非权 力必然导致威胁。正如在传统意义上,实力也不等同于影响力。沃尔特认为,制 衡行为的产生并非单纯出于权力的考虑,而是基于对威胁的权衡,即某个国家或 联盟出于战略考虑,显示出进攻性现实主义意图,那么它就具备了较高的威胁程 10 王义桅:《全球公域与美国巧霸权》,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2 期,第 49-54 页。 11 孔小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离岸制衡战略:理论涵义及其实践》,载《中共浙江省委 党校学报》,2009 年第 6 期,第 71-77 页。 12 埃姆雷·拉卡托斯(Imre Lakatos)的精致的伪证主义认为,接受检验的理论是一个整体 结构,是由一系列理论组成的科学研究纲领,单个异例的存在并不能证伪理论(证明理论是错 误的),反而通过正面启发法对辅助保护带的修正是理论进步的表现。参见[匈牙利] 伊姆雷·拉 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兰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49-58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