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撰寫工作’若就明代之前的《易》類提要而言·其中的67.8%的是由六庵先生及 其師所屙負及完成°另外’張善文先生的提要專著中撰寫的明代之前的提要亦多 達234篇’更足以與《四庫全書總目》中的287篇《易》類提要數量相比屙,也 可見六庵先生及師生對《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四庫全書總目》的繼承之 功 延續以學術為社會公器的無私精神 從六庵先生本人,上及其師尚節之及吳檢齋先生,下及其高足張蓍文先生皆 著有《易》學提要專著·這正是他們心中將學術為社會公器的大公私精神的展現 方肯將其辛苦的硏究成果大方的公諸於世人之前。誠如張善文先生在其大作《歷 代易學要籍解題》的〈前言〉所威 尚秉和先生嘗指出:「最多者《易》解’最難者《易》解,苟非真知灼見 之士’為揚榷其是非’釐定其得失’後學將胡所適從哉?(〈易學群書平 議序》)這恐怕也是歷代不少學者勉力硏究浩繁的《易》學書籍並為之撰 寫提要之良苦用心吧! 先師黃壽祺教授於五十餘年前曾執教北平中國大學國學糸’撰有《歷 代易家考》五卷、《歷代易學書目考》一卷’皆為未刊手稿,惜因「抗日 戰爭」之亂而遣佚’使後學未能獲櫬其書’實為一大憾事。先師生前嘗囑 我在勉力研討《易》學的過程中’留意搜集有闖資料’爭取來日撰成一部 有價值的考辨歷代《易》家和《易》學書目的專著。前數年’我在為上海 古籍岀版社撰寫《周易辭典》之餘’著意搜羅有關資料·編成《歷代易學 要籍解題》書。竊謂此書誡未能達到先師所要求的學術深度’然書中收入 先秦兩漢至現代重要《易》學著作五00餘種’進行簡眀扼要的分析評介 以展示兩千多年以來中國《易》學史上的最主要成果,並揭明各種成果的 可取價值或不足之處’庶可為當今的研《易》者提供些許參考材料’亦或 暫可告慰於先師當年之殷殷厚囑φ惟書中疏漏謬誤之處’至盼讀者諸君不 吝賜正’以便日後再為修訂充實焉。34 從上張蓍文先生徵引尚節之先生所言指出’為《易》著撰寫提要實為困難之行 明知此途為開山闢徑·筆路藍縷之艱·然亦義無反顧’不畏風霜兩露’奮勇向前 以啟《易》學之名山大林’其功後人絕對不容輕忘。又如張善文先生於其大作《歷 代易學要籍解題·後記》中有感而發的肺腑之言 十四年前’我曾寫過《讀四庫全書提要》六首,其末首云 酌經欽史談何易’子集深通更大難。 縱令羲和長弭節’菊英蘭露莫停餐。 34張善文:《歷代易學要籍解題·前言》·新北市:頂淵文化事業·2006年2月初版·頁3-58 撰寫工作,若就明代之前的《易》類提要而言,其中的 67.8%的是由六庵先生及 其師所肩負及完成。另外,張善文先生的提要專著中撰寫的明代之前的提要亦多 達 234 篇,更足以與《四庫全書總目》中的 287 篇《易》類提要數量相比肩,也 可見六庵先生及師生對《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四庫全書總目》的繼承之 功。 四、延續以學術為社會公器的無私精神 從六庵先生本人,上及其師尚節之及吳檢齋先生,下及其高足張善文先生皆 著有《易》學提要專著,這正是他們心中將學術為社會公器的大公私精神的展現, 方肯將其辛苦的研究成果大方的公諸於世人之前。誠如張善文先生在其大作《歷 代易學要籍解題》的〈前言〉所感: 尚秉和先生嘗指出:「最多者《易》解,最難者《易》解,苟非真知灼見 之士,為揚榷其是非,釐定其得失,後學將胡所適從哉?(《易學群書平 議序》)這恐怕也是歷代不少學者勉力研究浩繁的《易》學書籍並為之撰 寫提要之良苦用心吧!…… 先師黃壽祺教授於五十餘年前曾執教北平中國大學國學系,撰有《歷 代易家考》五卷、《歷代易學書目考》一卷,皆為未刊手稿,惜因「抗日 戰爭」之亂而遣佚,使後學未能獲覩其書,實為一大憾事。先師生前嘗囑 我在勉力研討《易》學的過程中,留意搜集有闖資料,爭取來日撰成一部 有價值的考辨歷代《易》家和《易》學書目的專著。前數年,我在為上海 古籍出版社撰寫《周易辭典》之餘,著意搜羅有關資料,編成《歷代易學 要籍解題》書。竊謂此書誠未能達到先師所要求的學術深度,然書中收入 先秦兩漢至現代重要《易》學著作五 00 餘種,進行簡明扼要的分析評介, 以展示兩千多年以來中國《易》學史上的最主要成果,並揭明各種成果的 可取價值或不足之處,庶可為當今的研《易》者提供些許參考材料,亦或 暫可告慰於先師當年之殷殷厚囑。惟書中疏漏謬誤之處,至盼讀者諸君不 吝賜正,以便日後再為修訂充實焉。34 從上張善文先生徵引尚節之先生所言指出,為《易》著撰寫提要實為困難之行, 明知此途為開山闢徑,篳路藍縷之艱,然亦義無反顧,不畏風霜雨露,奮勇向前, 以啟《易》學之名山大林,其功後人絕對不容輕忘。又如張善文先生於其大作《歷 代易學要籍解題.後記》中有感而發的肺腑之言: 十四年前,我曾寫過《讀四庫全書提要》六首,其末首云: 酌經欽史談何易,子集深通更大難。 縱令羲和長弭節,菊英蘭露莫停餐。 34 張善文:《歷代易學要籍解題.前言》,新北市:頂淵文化事業,2006 年 2 月初版,頁 3-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