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基辛格与中美“解冻”序幕的拉开 “机会”,积极回应。① 在回应的分寸把握上,基辛格指出,美国有四种选择:一是阐明美国准备在和平共处、不 干涉别国内政的前提下同中国进行双边关系正常化的谈判;二是表明美国准备就台湾问题进行 谈判,并暗示如果中国承诺放弃以武力解决争端,美国可以减少在台的军事力量;三是接受中 国的和平共处原则,但让中方提出具体建议,美国仅表示愿意倾听中方的意见;四是继续指责 中国过去的行为。他认为,选择一、二或四都较极端:前两个选择尽管有利于尽快改善双边关 系,但会给中国留下美国“软弱”的印象,同时也会给日本和台湾带来负面的影响;选择四只 是继续美国对华的“关门政策”,显然与新政府寻求东亚稳定的战略相悖。因此,基辛格倾向选 择三,他认为,此项选择将最大可能地确保美国的主动,最少地引起台湾(特别是美国国内支 持台湾势力)的担忧以及导致其他国家(如日本)的误解。② 尽管尼克松接受了基辛格所确定的“审慎积极”基调,③但华沙渠道的开启困难重重。出于 抗议美国可能卷入策反中国驻荷兰使馆的一名代办出逃一事,北京取消了原定2月下旬举行的 大使级会谈。美中央情报局立即否认涉嫌此事,认为中国取消会谈主要是由于“国内政治”原 因,并建议白宫不要寄望于通过谈判实现对华缓和。④即便如此,基辛格仍指示驻波使馆在3月 12日致中国政府的函中表示:“美国政府仍然愿意尽早开启两国政府大使级的会谈,地点既可选 在华沙,也可选于双方同意的别处。”⑤ 此后,基辛格亲自建立并负责了巴基斯坦渠道的运作。由于华沙会谈的传统责任者为国务 院,他认为自己只能隔靴搔痒,难以快速有效地建立与北京的沟通机制。1969年8月1日,在 基辛格的策划下,尼克松向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表达了希望巴帮助打开中美接触的大门,并请 叶海亚转达周恩来:亚洲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会向前发展的;美国不会与苏联联手以孤立 中国。©为了建立一个可操作的巴基斯坦渠道,基辛格派遣他的助手哈罗德·桑德斯(Harold H.Saunders))于8月28日会晤巴基斯坦驻美大使希拉利(Agha Hilaly),明确表示,为了便于 巴帮助美国与北京沟通,美巴间应建立一个“唯一渠道”,由基辛格与希拉利分任双方联络人并 单线联系。⑦ 正当巴基斯坦渠道处于运作初期的时候,周恩来与苏联总理柯西金于1969年9月在北京机 场会晤,中苏的高层接触令基辛格十分焦虑。他当月23日致函尼克松,指出中苏高级接触至少 表现出“减缓导致双方发生更大、更为严重冲突的态势”。⑧为了实现“解冻”中美关系的战略 目标,美国必须加快接触北京。不久,巴方终于传来积极消息。巴情报和国务部长谢尔·阿里 (Sher Ali Khan)10月16日面晤基辛格,告知后者:巴赴北京参加20周年国庆的代表团已向中 国领导人转达,叶海亚准备在周恩来来年初访巴时就“美国的亚洲意图”与他做深入的探讨, DKissinger to Nixon,"Warsaw Talks,"February 11,1969,NSC File,Box 700 Poland-Warsaw Talks, vol.I,NPMP. 2 Kissinger to Nixon,"Warsaw Talks,"February 11,1969,NSC File,Box 700 Poland-Warsaw Talks, vol.I,NPMP. 3 Kissinger to Nixon,"Warsaw Talks,"February 12,1969,NSC File,Box 700 PolandWarsaw Talks, vol.I,NPMP.尼克松在“批准”栏签字。 4Kissinger to Nixon,February 12,1969,FRUS,vol.17,p.15,note 6. 5 Stoessel to PRC Embassy in Warsaw,March 12,1969,ibid.,note 6. ⑥ Kissinger,White House Years,pp.180-181.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August 28,1969,FRUS,vol.17,pp.74-75 8 Kissinger to Nixon,September 23,1969,FRUS,vol.17,pp.86-87. ·163·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机会”, 积极回应。① 在回应的分寸把握上 , 基辛格指出 , 美国有四种选择 : 一是阐明美国准备在和平共处、不 干涉别国内政的前提下同中国进行双边关系正常化的谈判 ; 二是表明美国准备就台湾问题进行 谈判 , 并暗示如果中国承诺放弃以武力解决争端 , 美国可以减少在台的军事力量 ; 三是接受中 国的和平共处原则 , 但让中方提出具体建议 , 美国仅表示愿意倾听中方的意见 ; 四是继续指责 中国过去的行为。他认为 , 选择一、二或四都较极端 : 前两个选择尽管有利于尽快改善双边关 系 , 但会给中国留下美国“软弱”的印象 , 同时也会给日本和台湾带来负面的影响 ; 选择四只 是继续美国对华的“关门政策”, 显然与新政府寻求东亚稳定的战略相悖。因此 , 基辛格倾向选 择三 , 他认为 , 此项选择将最大可能地确保美国的主动 , 最少地引起台湾 (特别是美国国内支 持台湾势力) 的担忧以及导致其他国家 (如日本) 的误解。② 尽管尼克松接受了基辛格所确定的“审慎积极”基调 , ③ 但华沙渠道的开启困难重重。出于 抗议美国可能卷入策反中国驻荷兰使馆的一名代办出逃一事 , 北京取消了原定 2 月下旬举行的 大使级会谈。美中央情报局立即否认涉嫌此事 , 认为中国取消会谈主要是由于“国内政治”原 因 , 并建议白宫不要寄望于通过谈判实现对华缓和。④ 即便如此 , 基辛格仍指示驻波使馆在 3 月 12 日致中国政府的函中表示 :“美国政府仍然愿意尽早开启两国政府大使级的会谈 , 地点既可选 在华沙 , 也可选于双方同意的别处。”⑤ 此后 , 基辛格亲自建立并负责了巴基斯坦渠道的运作。由于华沙会谈的传统责任者为国务 院 , 他认为自己只能隔靴搔痒 , 难以快速有效地建立与北京的沟通机制。1969 年 8 月 1 日 , 在 基辛格的策划下 , 尼克松向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表达了希望巴帮助打开中美接触的大门 , 并请 叶海亚转达周恩来 : 亚洲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会向前发展的 ; 美国不会与苏联联手以孤立 中国。⑥ 为了建立一个可操作的巴基斯坦渠道 , 基辛格派遣他的助手哈罗德 ·桑德斯 ( Harold H. Saunders) 于 8 月 28 日会晤巴基斯坦驻美大使希拉利 (Agha Hilaly) , 明确表示 , 为了便于 巴帮助美国与北京沟通 , 美巴间应建立一个“唯一渠道”, 由基辛格与希拉利分任双方联络人并 单线联系。⑦ 正当巴基斯坦渠道处于运作初期的时候 , 周恩来与苏联总理柯西金于 1969 年 9 月在北京机 场会晤 , 中苏的高层接触令基辛格十分焦虑。他当月 23 日致函尼克松 , 指出中苏高级接触至少 表现出“减缓导致双方发生更大、更为严重冲突的态势”。⑧ 为了实现“解冻”中美关系的战略 目标 , 美国必须加快接触北京。不久 , 巴方终于传来积极消息。巴情报和国务部长谢尔 ·阿里 (Sher Ali Khan) 10 月 16 日面晤基辛格 , 告知后者 : 巴赴北京参加 20 周年国庆的代表团已向中 国领导人转达 , 叶海亚准备在周恩来来年初访巴时就“美国的亚洲意图”与他做深入的探讨 , ·163 · 基辛格与中美“解冻”序幕的拉开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Kissinger to Nixon , “Warsaw Talks ,”February 11 , 1969 , NSC File , Box 700 Poland2Warsaw Talks , vol. I , NPMP. Kissinger to Nixon , “Warsaw Talks ,”February 11 , 1969 , NSC File , Box 700 Poland2Warsaw Talks , vol. I , NPMP. Kissinger to Nixon , “Warsaw Talks ,”February 12 , 1969 , NSC File , Box 700 Poland2Warsaw Talks , vol. I , NPMP. 尼克松在“批准”栏签字。 Kissinger to Nixon , February 12 , 1969 , FRUS , vol. 17 , p. 15 , note 6. Stoessel to PRC Embassy in Warsaw , March 12 , 1969 , ibi d. , note 6. Kissinger , W hite House Years , pp . 180 —181.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 August 28 , 1969 , FRUS , vol. 17 , pp . 74 —75. Kissinger to Nixon , September 23 , 1969 , FRUS , vol. 17 , pp. 86 —8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