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就开始发生。回复过程马氏体晶粒空间形态不变(板条状马氏体仍板条状, 片状马氏体仍片状) (2)再结晶:回火温度高于600℃发生再结晶,板条马氏体形成位错密度很低的 等轴a相取代板条a晶粒一一再结晶;片状马氏体回火温度高于400℃孪晶全 部消失,出现胞块组织,温度高于600℃发生再结晶。这一过程也是形核(亚晶 界为核心)、长大过程 (3)碳化物长大:温度高于400℃,碳化物已与α相脱离共格关系而聚集球化 细粒状弥散的碳化物迅速聚集长大并粗化,满足dkr3(碳化物长大公式),并 对α相的再结晶有阻碍作用 (4)最终组织:回复和再结晶的a相与聚集长大的粒状碳化物(与a相无共格关 系)的混合组织称为回火索氏体组织 值得指出钢在连续加热回火过程中的各种转变,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相 互重叠的,每一阶段的回火温度区间也是相互重叠的。 §13-3淬火钢回火时机械性能变化 高温回火:回火索氏体(<250℃) 按回火温度的不同,将回火分成中温回火:回火屈氏体(350-500℃) 、硬度 低温回火:回火马氏体(>500℃) 回火温度升高,硬度总的趋势是下降。 (1)高髙碳钢(>0.8%C)l00℃左右回火时硬度稍有上升,是由于C原子偏聚和共格 -FexC析出造成的。 (2)200-300℃回火时出现硬度平台是由于残余奧氏体转变(使硬度上升)和马氏 体大量分解(使硬度下降)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冾合金元素能够不同程度上阻碍回火硬度的降低,同时回火时(500-600℃)可 以造成二次硬化。 度和塑性 回火温度升高,强度不断下降,塑性不断上升。 (1)低温回火时,高碳钢片状马氏体塑性几乎为零,低碳钢具有良好的综合性 (2)300-450℃回火时钢的弹性极限最高(回火屈氏体组织 (3)合金元素加入与相同含碳量的碳钢对比,强度高(回火高于300℃C)。回复就开始发生。回复过程马氏体晶粒空间形态不变(板条状马氏体仍板条状, 片状马氏体仍片状)。 (2)再结晶:回火温度高于 600℃发生再结晶,板条马氏体形成位错密度很低的 等轴 α 相取代板条 α 晶粒——再结晶;片状马氏体回火温度高于 400℃孪晶全 部消失,出现胞块组织,温度高于 600℃发生再结晶。这一过程也是形核(亚晶 界为核心)、长大过程。 (3)碳化物长大:温度高于 400℃,碳化物已与 α 相脱离共格关系而聚集球化。 细粒状弥散的碳化物迅速聚集长大并粗化,满足 d=kτ 3 (碳化物长大公式),并 对 α 相的再结晶有阻碍作用。 (4)最终组织:回复和再结晶的 α 相与聚集长大的粒状碳化物(与 α 相无共格关 系)的混合组织称为回火索氏体组织。 值得指出钢在连续加热回火过程中的各种转变,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相 互重叠的,每一阶段的回火温度区间也是相互重叠的。 §13-3 淬火钢回火时机械性能变化 高温回火:回火索氏体(<250℃) 按回火温度的不同,将回火分成 中温回火:回火屈氏体(350~500℃) 一、硬度 低温回火:回火马氏体(>500℃) 回火温度升高,硬度总的趋势是下降。 (1)高碳钢(>0.8%C)100℃左右回火时硬度稍有上升,是由于 C 原子偏聚和共格 ε-FexC 析出造成的。 (2)200~300℃回火时出现硬度平台是由于残余奥氏体转变(使硬度上升)和马氏 体大量分解(使硬度下降)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合金元素能够不同程度上阻碍回火硬度的降低,同时回火时(500~600℃)可 以造成二次硬化。 二、度和塑性 回火温度升高,强度不断下降,塑性不断上升。 (1)低温回火时,高碳钢片状马氏体塑性几乎为零,低碳钢具有良好的综合性 能。 (2)300~450℃回火时钢的弹性极限最高(回火屈氏体组织)。 (3)合金元素加入与相同含碳量的碳钢对比,强度高(回火高于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