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四章小学教师与学生 主要承担者。相对于学习内容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既是学生的权利,也是学生义 务。任何教师都不应该,也不允许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利。但任何知识技能的领会与掌握都要 依靠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任何有效的教学必须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 律,特别是学习规律为前提。所以,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而且必须处于主 体地位 因此,我们从主客体的关系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外因,学生的 主动性、积极性才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因。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不是可随意霸 占学生的学习时间,也不是可以随意控制学生的思维,而是在教育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去调 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新时期我国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特别是当代的中小学生,他 们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学校、家长、社会对他们寄予了厚望并向他们提出了很高的 要求。但他们的身心特点和过去时代学生的特点相比,又有明显的不同,如果我们不了解和 研究他们现在的特点,就很难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更不要说实现教育目的了。其主要特点 如下 ()生理上早熟 我国中小学生年龄为6、7岁到17、18岁,其生理特征如身体形态、体内机能、神经系 统特点和性发育成熟都较过去有很大变化。首先是身高和体重有明显的增加,其次是性发育 成熟以及由此引起的第二性征的出现有明显提前。据我国学者抽样调査,20世纪末,女生初 潮平均年龄13.38岁比20世纪60、70年代女生初潮时间提前了1年多;男生首次遗精平均 年龄为14.43岁提前了2年多。而高中生身高、体重都快接近成人的标准,脑机能也和成人 相当,性机能已发育成熟,性意识也越来越强。如中学生早恋现象越来越严重,《人生十六 七》月刊编辑部采用多段随机抽样方式,对全国8大城市的8000名中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 查,并访问了300多名中学生。调查显示,有55.5%的中学生承认自己心中有特别喜欢的异 性同学,但不承认这是早恋:25.5%的中学生承认自己确实早恋或正在早恋。就年龄阶段而言 16-17岁的中学生早恋的最多,占47.5%;其次是18-19岁的中学生,占33.2%:比例最小 的是13-15岁的中学生,占19%。也就是说,在早恋的队伍里,高中生是主力,初中生次之 ①青少年儿童的这些生理变化需要教育工作者敏于观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教 育 (心理上幼稚 当代中小学生生理上的早熟,但心理上却表现得十分幼稚,两者形成很大的反差 第一,信息多元化导致学生对人类千百年来所确立的一些基本的道德信念产生了怀疑 很多学生对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恶的界限搞不清楚;对于“君子”和“小人”、“利” 和“义”、“正义”和“非正义”、“理想”和“奋斗”等社会道德标准产生困惑。据调查 当问及“在受到欺负时你怎样处理”时,60%的青少年学生宁愿采取“忍了”的态度,而不愿 去向教师、家长或警察求援。这些都是与自我中心、缺乏群体生活和不信任社会有关。 第二,“自我中心”和盲目“追星”。随着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的逐步苏醒,在当前社 会文化背景和独生子女家庭迅速增多的情况下,“自我中心”的个性心理在青少年学生中比 较突出。如在追逐个人利英的过程史,“社会”怎“他人”往往被遗忘。、一时间,立足于绝 对自我基础之上的“个人设计”竞成为一种时髦。“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成 为“新”的人生准则。不少中小学生不愿做班干部、不愿为他人服务和做公益事情。同时 学怎心目史的偶像逐步恵原来的领被与英雄人物变成影、歌暴和俠育明星等。据首都师范 大学研究人员的调查显示,青少年学生在最羡慕的人的名次排列上,科学家占22%、文体明 转引自易连云著:《重建学校精神家园》,第20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四章 小学教师与学生 3 主要承担者。相对于学习内容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既是学生的权利,也是学生义 务。任何教师都不应该,也不允许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利。但任何知识技能的领会与掌握都要 依靠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任何有效的教学必须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 律,特别是学习规律为前提。所以,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而且必须处于主 体地位。 因此,我们从主客体的关系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外因,学生的 主动性、积极性才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因。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不是可随意霸 占学生的学习时间,也不是可以随意控制学生的思维,而是在教育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去调 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新时期我国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特别是当代的中小学生,他 们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学校、家长、社会对他们寄予了厚望并向他们提出了很高的 要求。但他们的身心特点和过去时代学生的特点相比,又有明显的不同,如果我们不了解和 研究他们现在的特点,就很难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更不要说实现教育目的了。其主要特点 如下: ㈠生理上早熟 我国中小学生年龄为 6、7 岁到 17、18 岁,其生理特征如身体形态、体内机能、神经系 统特点和性发育成熟都较过去有很大变化。首先是身高和体重有明显的增加,其次是性发育 成熟以及由此引起的第二性征的出现有明显提前。据我国学者抽样调查,20 世纪末,女生初 潮平均年龄 13.38 岁比 20 世纪 60、70 年代女生初潮时间提前了 1 年多;男生首次遗精平均 年龄为 14.43 岁提前了 2 年多。而高中生身高、体重都快接近成人的标准,脑机能也和成人 相当,性机能已发育成熟,性意识也越来越强。如中学生早恋现象越来越严重,《人生十六 七》月刊编辑部采用多段随机抽样方式,对全国 8 大城市的 8000 名中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 查,并访问了 300 多名中学生。调查显示,有 55.5%的中学生承认自己心中有特别喜欢的异 性同学,但不承认这是早恋;25.5%的中学生承认自己确实早恋或正在早恋。就年龄阶段而言, 16—17 岁的中学生早恋的最多,占 47.5%;其次是 18—19 岁的中学生,占 33.2%;比例最小 的是 13—15 岁的中学生,占 19%。也就是说,在早恋的队伍里,高中生是主力,初中生次之。 ①青少年儿童的这些生理变化需要教育工作者敏于观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教 育。 ㈡心理上幼稚 当代中小学生生理上的早熟,但心理上却表现得十分幼稚,两者形成很大的反差。 第一,信息多元化导致学生对人类千百年来所确立的一些基本的道德信念产生了怀疑。 很多学生对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恶的界限搞不清楚;对于“君子”和“小人”、“利” 和“义”、“正义”和“非正义”、“理想”和“奋斗”等社会道德标准产生困惑。据调查, 当问及“在受到欺负时你怎样处理”时,60%的青少年学生宁愿采取“忍了”的态度,而不愿 去向教师、家长或警察求援。这些都是与自我中心、缺乏群体生活和不信任社会有关。 第二,“自我中心”和盲目“追星”。随着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的逐步苏醒,在当前社 会文化背景和独生子女家庭迅速增多的情况下,“自我中心”的个性心理在青少年学生中比 较突出。如在追逐个人利益的过程中,“社会”与“他人”往往被遗忘。一时间,立足于绝 对自我基础之上的“个人设计”竟成为一种时髦。“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成 为“新”的人生准则。不少中小学生不愿做班干部、不愿为他人服务和做公益事情。同时, 学生心目中的偶像逐步由原来的领袖与英雄人物变成影星、歌星和体育明星等。据首都师范 大学研究人员的调查显示,青少年学生在最羡慕的人的名次排列上,科学家占 22%、文体明 ① 转引自易连云著:《重建学校精神家园》,第 20 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