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还有刘禹锡,柳宗元说了什么老子,孔子呀,周易或佛教呀,都一样的,刘禹锡公 开说,我读儒家的《中庸》都读不懂,《中庸》三句话:天命之为性,率性之为道,修道之 为教,这是儒家的三纲领,三纲领天命之谓性,什么叫性,什么是命,按照佛家的空、假 中来说,不是空就是假的,什么叫道呢?性都没有哪来得道呢,至于修道之为教也修不了。 这时一个激发出一个人物来了,反佛了,唐代举的反佛的最高的旗帜是韩愈。韩愈是唐 代的中心,举起反佛的大旗,写了一篇文章:《原道》,我是儒家,我得原道,讨论道的问题。 他抓住了一点,这一点真是抓住了要害。韩愈认为,这个道不是现在的。按照老子的道或德, 这个道和德就是包括宇宙论和心性论的意思,老子说道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 天地万物之根:佛教也谈道,佛家谈的佛道,佛的理论也叫道。可佛教、道教谈的道,儒家 也阐明道,这都不是本质问题,是虚的:虚就是其中没有价值的内涵。谈所有的宇宙论也好 心性论也好,核心的问题是其中的价值观问题。佛教,道教谈道德谈的很好,也很高明,什 么本体,现象,三谛圆融,六相圆融那一套谈的很高很高了,但丢了两个字。哪两个字呢? 仁义。儒家谈道德是沿着仁义,理论上比不上佛教,道教,尽管从理论上比不上佛教,道教, 可是价值观是真实的,坚定的,这就韩愈一下子把儒释道三教之间矛盾提到价值观的层面来 讨论。韩愈挑起了和佛教斗争的一个大旗,这也为宋明理学揭开序幕。究竟仁义道德怎样从 多取一些理论上的论证,不那么容易。这就是哲学思维,韩愈那一次反没有成功。当时大家 都信佛,陕西的法门寺有个佛骨,每年都从陕西凤翔迎道长安,然后在送回去;那个时候是 一个大典,人山人海,很多善男信女,争看佛骨,劳民伤财。大臣不干事,专门迎佛骨,韩 愈于是写了《谏迎佛骨表》,反对这种现象,被贬到潮州了,不得翻身。在那个群众气氛之 下,虽然谏迎佛骨理论很严密,但没好下场 唐灭宋始后,宋代人开始好好考虑这个问题了,因为信佛,崇道对于治理国家没有好处 倾全国之力去迎佛骨,把国家大事都不管了,当时还是军阀混战,唐朝就灭于此,信佛不行 信道也不行。宋朝开始时,大概有7、80年建国,从赵匡胤黄袍加身建国,把唐末五代战乱 治理好,国家已经统一了,但在哲学上,在意识形态上不知信什么好,佛道儒信哪个好。宋 朝宋真宗自封道宗皇帝,信道不信佛了,宋朝知识分子非常担忧,一定要在儒学复兴,建立 新儒学。韩愈当时虽然原道,要建立新儒学,但什么是仁义,仁义能不能提到天道仁义之学 的高度上来,这个他不知道,因为他理论学的不多,这需要有哲学 当时有个年轻人叫张载,那时范仲淹正在西北地区和西夏打仗,宋朝很弱,经常受辽和 西夏的欺负,每年打败以后要赔很多东西,张载才20来岁,年少气盛,意气风发,去见范 仲淹,说我要投军了。范仲淹是个很高明的人,他一看张载有哲学家气质,就对张载说,你 从军大材小用了,你未来的发展应该是个哲学家,作军事家不行,回去读《中庸》吧:干什 么呢,要学习我们儒家,好好的从哲学角度来证明我们儒家中间有安身立命之处,有它的出 路,这样就可以在哲学有所建树。张载听了一生改变了方向,不再去从军了打仗为国报效, 从哲学也可为国效劳。张载见范仲淹的时候20来岁,他花了20年来研究这个问题。怎么来 研究呢?用他的话说就是,一定要把中庸和佛教,道教结合起来。好多研究宋明理学的人认 为,张载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所以,张载成了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张载把仁义提到天道性命的高度做了个论证,实际这个论证早就有了,但他把他说通了 仁义和天道有什么关系?仁义就是我们的价值观,这和天道有什么关系?如果不从天道的角 度专门讲价值,一定要证明个道理,然后说明仁义和道德是,那才是专家。早在周易中,周 易的基本思想,是天地人,三才之道。天道,地道,人道都是什么呢?天道的意义,就是阴 阳:地道是什么?是刚柔:人之道是什么?是仁义。每个人都有心性,是什么心,天道阴阳柳宗元,还有刘禹锡,柳宗元说了什么老子,孔子呀,周易或佛教呀,都一样的,刘禹锡公 开说,我读儒家的《中庸》都读不懂,《中庸》三句话:天命之为性,率性之为道,修道之 为教,这是儒家的三纲领,三纲领天命之谓性,什么叫性,什么是命,按照佛家的空、假、 中来说,不是空就是假的,什么叫道呢?性都没有哪来得道呢,至于修道之为教也修不了。 这时一个激发出一个人物来了,反佛了,唐代举的反佛的最高的旗帜是韩愈。韩愈是唐 代的中心,举起反佛的大旗,写了一篇文章:《原道》,我是儒家,我得原道,讨论道的问题。 他抓住了一点,这一点真是抓住了要害。韩愈认为,这个道不是现在的。按照老子的道或德, 这个道和德就是包括宇宙论和心性论的意思,老子说道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 天地万物之根;佛教也谈道,佛家谈的佛道,佛的理论也叫道。可佛教、道教谈的道,儒家 也阐明道,这都不是本质问题,是虚的;虚就是其中没有价值的内涵。谈所有的宇宙论也好, 心性论也好,核心的问题是其中的价值观问题。佛教,道教谈道德谈的很好,也很高明,什 么本体,现象,三谛圆融,六相圆融那一套谈的很高很高了,但丢了两个字。哪两个字呢? 仁义。儒家谈道德是沿着仁义,理论上比不上佛教,道教,尽管从理论上比不上佛教,道教, 可是价值观是真实的,坚定的,这就韩愈一下子把儒释道三教之间矛盾提到价值观的层面来 讨论。韩愈挑起了和佛教斗争的一个大旗,这也为宋明理学揭开序幕。究竟仁义道德怎样从 多取一些理论上的论证,不那么容易。这就是哲学思维,韩愈那一次反没有成功。当时大家 都信佛,陕西的法门寺有个佛骨,每年都从陕西凤翔迎道长安,然后在送回去;那个时候是 一个大典,人山人海,很多善男信女,争看佛骨,劳民伤财。大臣不干事,专门迎佛骨,韩 愈于是写了《谏迎佛骨表》,反对这种现象,被贬到潮州了,不得翻身。在那个群众气氛之 下,虽然谏迎佛骨理论很严密,但没好下场。 唐灭宋始后,宋代人开始好好考虑这个问题了,因为信佛,崇道对于治理国家没有好处。 倾全国之力去迎佛骨,把国家大事都不管了,当时还是军阀混战,唐朝就灭于此,信佛不行。 信道也不行。宋朝开始时,大概有 7、80 年建国,从赵匡胤黄袍加身建国,把唐末五代战乱 治理好,国家已经统一了,但在哲学上,在意识形态上不知信什么好,佛道儒信哪个好。宋 朝宋真宗自封道宗皇帝,信道不信佛了,宋朝知识分子非常担忧,一定要在儒学复兴,建立 新儒学。韩愈当时虽然原道,要建立新儒学,但什么是仁义,仁义能不能提到天道仁义之学 的高度上来,这个他不知道,因为他理论学的不多,这需要有哲学。 当时有个年轻人叫张载,那时范仲淹正在西北地区和西夏打仗,宋朝很弱,经常受辽和 西夏的欺负,每年打败以后要赔很多东西,张载才 20 来岁,年少气盛,意气风发,去见范 仲淹,说我要投军了。范仲淹是个很高明的人,他一看张载有哲学家气质,就对张载说,你 从军大材小用了,你未来的发展应该是个哲学家,作军事家不行,回去读《中庸》吧;干什 么呢,要学习我们儒家,好好的从哲学角度来证明我们儒家中间有安身立命之处,有它的出 路,这样就可以在哲学有所建树。张载听了一生改变了方向,不再去从军了打仗为国报效, 从哲学也可为国效劳。张载见范仲淹的时候 20 来岁,他花了 20 年来研究这个问题。怎么来 研究呢?用他的话说就是,一定要把中庸和佛教,道教结合起来。好多研究宋明理学的人认 为,张载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所以,张载成了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张载把仁义提到天道性命的高度做了个论证,实际这个论证早就有了,但他把他说通了。 仁义和天道有什么关系?仁义就是我们的价值观,这和天道有什么关系?如果不从天道的角 度专门讲价值,一定要证明个道理,然后说明仁义和道德是,那才是专家。早在周易中,周 易的基本思想,是天地人,三才之道。天道,地道,人道都是什么呢?天道的意义,就是阴 阳;地道是什么?是刚柔;人之道是什么?是仁义。每个人都有心性,是什么心,天道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