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7-3 为一单纤维的流动模型。这是带颗粒的气流流过纤维截面的假想模型。当气流为 层流时,气体中的颗粒随气流作平行运动,接近纤维表面的颗粒(即气流宽度为 b 中的颗粒); 被纤维捕获,而大于 b 的气流中的颗粒绕过纤维继续前进。因为过滤层是无数层单纤维组成 的,所以就增朗了捕获的机会。下面分述颗粒被捕获的作用机理以及它们的大小和关系。 一、惯性捕集作用 在过滤器中的滤层交错着无数的纤维,好像形成层层的网格,随着纤维直径减小,充填 密度的增大,所形成的网格就越紧密,网格的层数也就越多,纤维间的间隙就越小。当带有 微生物的空气通过滤层时,无论顺纤维方向流动或是垂直于纤维方向流动,仅能从纤维的间 隙通过。由于纤维交错所阻迫,使空气要不断改变运动方向和速度才能通过滤层。图 14-3 中的 df为纤维断面的直径,当微粒随气流以一定速度垂直向纤维方向运动时,因障碍物(介 质)的出现,空气流线由直线变成曲线,即当气流突然改变方向时,沿空气流线运动的微粒 由于惯性作用仍然继续以直线前进。惯性使它离开主导气流;走的是图中虚线的轨迹。气流 宽度 b 以内的粒子,与介质碰撞而被捕集。这种捕集由于微粒直冲到纤维表面,因摩擦粘附, 微粒就滞留在纤维表面上,这称为惯性冲击滞留作用。 惯性捕集是空气过滤器除菌的重要作用,其大小取决于颗粒的动能和纤维的阻力,也就 是取决于气流的流速。惯性力与气流流速成正比,当流速过低时,惯性捕集作用很小,甚至 接近于零;当空气流速增至足够大时,惯性捕集则起主导作用。 纤维能滞留微粒的宽度区间 b 与纤维直径 df之比,称为单纤维的惯性冲击捕集效率 ηl。 b 的大小由微粒的运动惯性所决定。微粒的运动惯性越大,它受气流换向干扰越小,b 值就越大。同时,实践证明,捕集效率是微粒惯性力的无因次准数 φ 的函数: ηl=f(φ) 准数 φ 与纤维的直径、微粒的直径、微粒的运动速度的关系为: 由上式可见,空气流速 v0 是影响捕集效率的重要参数。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微粒直径、 纤维直径、空气温度),改变气流的流速就是改变微粒的运动惯性力;当气流速度下降时, 微粒的运动速度随之下降,微粒的动量减少,惯性力减弱,微粒脱离主导气流的可能性也减 少,相应纤维滞留微粒的宽度 b 减小,即捕集效率下降。气流速度下降到微粒的惯性力不足 以使其脱离主导气流对纤维产生碰撞,即在气流的任一处,微粒也随气流改变运动方向绕过 纤维前进,即 b=o 时,惯性力无因次准数 φ=1/16,纤维的碰撞滞留效率等于零,这时的 气流速度称为惯性碰撞的临界速度 vc。vc是空气在纤维网格间隙的真实速度,它与容器空截 d f b 1 = Pa s k g m d m d m v m s c d c d v p p f f p p = :空气粘度, :微粒密度, ; :微粒直径, ; :纤维直径, ; :微粒(即空气)的流速, ; 式中 :层流滑动修正系数; 3 0 0 3 / / (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