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全面发展”的新的时代精神。这正是我们可以把当代哲学的重大变化称之为“生存论转向” 所蕴含的根本性的价值取向 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路向 复旦大学哲学系吴晓明 时下多有谈论“生存哲学”或“生存论哲学”的,或者与我们的所指相类,或者大相迳 庭。那么我们所说的“生存论路向”究竟何谓呢?首先,它并不是指一个哲学部门或一种哲 学样式,换言之,它既不能作为一个哲学部门与其他部门—如存在论、认识论、逻辑学等 等—相并举,亦不是称谓某种多少与“生存”一词有牵连的哲学样式,如“生命哲学”或 “存在主义”等等,尽管这样的哲学样式完全可以是生存论路向的。其次,它也并不是意指 特定的哲学研究的对象或问题领域,仿佛“生存论哲学”乃是研究“生命”或“笠存问题 似的。我们所说的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路向,是就哲学在其根本性质上之彻底的“改弦更张 而言。因此,这一路向的生成首先意味着哲学史上的一个事件或变故,这个事件或变故重大 到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马克思是大体上把它理解为“哲学的终结”的;或者,如海德格尔 在“尼采的呼声”中所听到的消息那样,这个事件或变故乃是“超感性世界”的“腐烂”或 崩塌”。在这里,也许我们可以暂时并且大致上这样说,哲学—如果思还可以被称作“哲 学”的话—在这一“终结”或“崩塌”的过程中所实现的改弦更张,便是当代哲学之生存 论路向的决定性生成 如果说,就哲学根本性质而言的“生存论路向”首先意味着源自上述变故的那种改弦更 张,那么在此变故的分野中就必定存在某种“对待”或“对照”。我们把保持在这一变故之 前、并且与“生存论路向”形成对待或对照的哲学之根本性质,称为“知识论路向”的(或 范畴性质”的)。何谓知识论路向?何谓生存论路向?两者的区分何在?这个问题很难明确 回答,因为给不出定义—给定义乃是知识论路向上的方式。然而我们还是应当给出一个扼 要的本质性描述,以便把两者的对照富于特征地提示出来:知识论路向的性质是概念的、逻 辑的和反思的,而生存论路向的原则却要求自身达于使得概念的、逻辑的和反思的世界得以 成立的更具本源性的领域,因而其性质是前概念的、前逻辑的和前反思的。 即使是从这一扼要的描述中我们也能领会到,在这里生存论路向与知识论路向的“对 照”并不是二者之间的对立。正如海德格尔在《真理的本质》一文中并不推翻“符合论”关 于真理之为符合的“事实性”,而是更加切近也更加本源地把真理的本质揭示为“敞开状态” 或“活动着的参与”(“自由”)一样。但是,由于概念的、逻辑的和反思的方式主要被领会 为理性的,所以生存论路向的先驱者们初始往往采取着非理性主义或反理性主义的方式。这 里我们只要举出克尔凯郭尔和尼采的名字就够了。然而正是因为这种“非 或“反 …”的方式,使得他们一方面让渡出思想,一方面在对立的极端中反过来确证对方的独立 存在从而返回到同样的根据上去。此种局面的结果,正像海德格尔指证尼采终归是一个形而 o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全面发展”的新的时代精神。这正是我们可以把当代哲学的重大变化称之为“生存论转向” 所蕴含的根本性的价值取向。 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路向 复旦大学哲学系 吴晓明 时下多有谈论“生存哲学”或“生存论哲学”的 , 或者与我们的所指相类 , 或者大相迳 庭。那么我们所说的“生存论路向”究竟何谓呢 ? 首先 , 它并不是指一个哲学部门或一种哲 学样式 , 换言之 , 它既不能作为一个哲学部门与其他部门 ———如存在论、认识论、逻辑学等 等 ———相并举 , 亦不是称谓某种多少与“生存”一词有牵连的哲学样式 , 如“生命哲学”或 “存在主义”等等 , 尽管这样的哲学样式完全可以是生存论路向的。其次 , 它也并不是意指 特定的哲学研究的对象或问题领域 , 仿佛“生存论哲学”乃是研究“生命”或“生存问题” 似的。我们所说的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路向 , 是就哲学在其根本性质上之彻底的“改弦更张” 而言。因此 , 这一路向的生成首先意味着哲学史上的一个事件或变故 , 这个事件或变故重大 到这样一种程度 , 以至于马克思是大体上把它理解为“哲学的终结”的 ; 或者 , 如海德格尔 在“尼采的呼声”中所听到的消息那样 , 这个事件或变故乃是“超感性世界”的“腐烂”或 “崩塌”。在这里 , 也许我们可以暂时并且大致上这样说 , 哲学 ———如果思还可以被称作“哲 学”的话 ———在这一“终结”或“崩塌”的过程中所实现的改弦更张 , 便是当代哲学之生存 论路向的决定性生成。 如果说 , 就哲学根本性质而言的“生存论路向”首先意味着源自上述变故的那种改弦更 张 , 那么在此变故的分野中就必定存在某种“对待”或“对照”。我们把保持在这一变故之 前、并且与“生存论路向”形成对待或对照的哲学之根本性质 , 称为“知识论路向”的 (或 “范畴性质”的) 。何谓知识论路向 ? 何谓生存论路向 ? 两者的区分何在 ? 这个问题很难明确 回答 , 因为给不出定义 ———给定义乃是知识论路向上的方式。然而我们还是应当给出一个扼 要的本质性描述 , 以便把两者的对照富于特征地提示出来 : 知识论路向的性质是概念的、逻 辑的和反思的 , 而生存论路向的原则却要求自身达于使得概念的、逻辑的和反思的世界得以 成立的更具本源性的领域 , 因而其性质是前概念的、前逻辑的和前反思的。 即使是从这一扼要的描述中我们也能领会到 , 在这里生存论路向与知识论路向的“对 照”并不是二者之间的对立。正如海德格尔在《真理的本质》一文中并不推翻“符合论”关 于真理之为符合的“事实性”, 而是更加切近也更加本源地把真理的本质揭示为“敞开状态” 或“活动着的参与”(“自由”) 一样。但是 , 由于概念的、逻辑的和反思的方式主要被领会 为理性的 , 所以生存论路向的先驱者们初始往往采取着非理性主义或反理性主义的方式。这 里我们只要举出克尔凯郭尔和尼采的名字就够了。然而正是因为这种“非 ……”或“反 ……”的方式 , 使得他们一方面让渡出思想 , 一方面在对立的极端中反过来确证对方的独立 存在从而返回到同样的根据上去。此种局面的结果 , 正像海德格尔指证尼采终归是一个形而 9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